酒城瀘州的特色酒文化,風過瀘州帶酒香

瀘州名酒

提起瀘州,人們脫口而出的往往是:知道,知道,瀘州老窖。

四川南部的瀘州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是座名副其實的酒城,它是瀘州老窖酒和郎酒的發源地。

瀘州老窖酒的釀造,鍾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貫華夏之慧根,釀人間之瓊漿。其施曲蒸釀,貯存醇化之工藝,不僅開我國濃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我國釀酒歷史文化的豐碑。

郎酒是瀘州另一國家名酒,有兩個巨大的天然藏酒洞:天寶洞和地寶洞,已列入吉尼斯紀錄。郎泉活水釀酒,風味獨特。

酒城瀘州的特色酒文化,風過瀘州帶酒香

郎酒的天然溶洞貯酒的創舉在人類釀酒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上萬只碩大的儲酒陶壇密密麻麻擺設洞內,釉彩烏亮,經年累月地伴隨著正在進行“醇化”的新酒,放眼望去,龐大而壯麗的酒庫陣容似酒陣兵馬俑,蔚為壯觀,令人歎為觀止。1996年8月6日,該洞以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酒陣兵馬俑奇觀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瀘州民間有關酒的俗語

在我國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方言,對不同的食物存在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在瀘州關於酒的俗語就有很多。

單碗:瀘州人把酒稱為“單碗”,喝酒就是喝“單碗”。關於單碗的由來有這麼三個說法:第一,以前瀘州城裡賣酒是挑著擔子去賣的,走街竄巷,擔子上就放著一隻碗以便顧客當場喝。就這樣,這隻單碗慢慢就變成酒的代詞。第二,過去,酒席上只用一隻碗裝酒,大家輪流著喝,這隻和裝菜的盤、碗不一樣的單碗就這樣變成了酒的代號了。第三,飯桌上沒人前面有個碗是裝酒的,每個人只喝自己那個碗裡的酒。

酒城瀘州的特色酒文化,風過瀘州帶酒香

豆豆兒酒:是指辦喪事置辦的酒席,去參加這種酒席就說是去吃“豆豆兒酒”。“豆豆兒酒”的由來是:第一,人死不看時辰,那家都不會有準備,過去生活不富裕,常用各種豆豆果果炒了用來給客人當下酒菜,第二,過去生活不富裕,有人辦喪事,都到親朋好友、左鄰右里那湊點東西,就把喪事給辦了,也稱“逗逗酒。

麻口兒:酒喝多了,人往往會出現口乾舌燥嘴發麻的現象,因此,瀘州人就將經常喝醉的人戲稱為“麻口兒”。

打火炮兒:瀘州人稱鞭炮為火炮兒,打火炮兒就是放鞭炮,本意是指有人辦喜事,放鞭炮,現在打火炮兒意為辦酒席,招待客人。

酒城瀘州的特色酒文化,風過瀘州帶酒香

瀘州的酒用:在我國古代,酒被視為神聖的物質,酒的使用,更是莊嚴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而不用。形成遠古酒事活動的俗尚和風格。隨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動也隨之廣泛,並經人們思想文化意識的觀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較為系統的酒風俗習慣,這些酒風俗體現在民俗形式中。如今酒與民俗已成為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諸如農事節慶、婚喪嫁娶、生期滿日、慶功祭奠、奉迎賓客等民俗活動,酒都成為中心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