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宫廷中的怪象:宫女无太监对食会遭取笑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五十三、五十四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槿汐为促进甄嬛回宫,甘心自我牺牲,入宫找到皇帝身边大宦官苏培盛,作其“对食”妻子。这儿,就有个问题:对食,是什么意思?

宦官无妻而宫女无夫,两者由此而结成暂时伴侣,以慰深宫之孤寂,这种联系称为“对食”。对食最早见于汉代,从这一称号本身来剖析,可能是宦官、宫女在一起吃饭,还不含有共寝之意。隋唐五代时期的《宫词》有云: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大致反映出此刻宫中也有对食的现象。迨至明代,宦官与宫女因相互劝慰而结为对食的情形已恰当遍及,甚至于一个宫女入宫很久而无对食,会遭火伴取笑为“弃物”。一旦宦官与宫女两情相悦,还有热心而甘当媒妁的人为之促成。究其缘由,则在于宫中低级宦官无力娶妻纳妾,宫女又很少有时机被皇上临幸,宦官和宫女便只要自己寻求安慰,所谓“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明朝宫廷中的怪象:宫女无太监对食会遭取笑


明代宦官与宫女之间的伴侣联系,又有“菜户”之称。从史料剖析,菜户与对食应是有差异的。对食可以是宦官、宫女之间,也可以是同性之间,且大多具有暂时性;而可称为“菜户”的宫女与宦官,多共同生活,好像夫妻,具有恰当的稳定性。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宦官与宫女之间的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并严加取缔,对娶妻成家的宦官更处以非常严格的剥皮之刑。但自永乐而后,宦官位置上升,这一禁令随之烟消云散,史载:“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菜户。其财产相通如一家,相爱如配偶。


明朝宫廷中的怪象:宫女无太监对食会遭取笑


既而嫔妃以下,亦颇有之,虽皇帝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大致相似的史料也见于外史。据《万历野获编》所载,开端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宫女触摸较多,便逐步产生爱情。宦官以此为基础,往往自动替宫女采办衣食、首饰及日用杂物,以表达追慕之情。宫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结成伴侣,称为菜户。菜户在明代宫中是揭露允许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时也会问宦官“汝菜户为谁?”宦官只据实回答即可。宦官与宫女成为“菜户”后,唱随往还,形如夫妻。宦官对所爱的宫女固然是任劳任怨,放任唆使,宫女也会疼爱宦官,不让他干太多的活儿,而是指派别的宦官去干。宫中有些位置低贱、容颜丑恶且又年岁较大的宦官自知不可能被宫女看上,便甘心做菜户之仆役,为其执炊、转移、浆洗,宫女每月交给他们一定的银两。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善烹饪的宦官便成为追逐的目标,所得的报酬也较多,最多的一月可赚到四五两银子。这些宦官身着沾满尘土和油渍的衣服,背着菜筐,收支宫廷,购买一应所需杂物。


明朝宫廷中的怪象:宫女无太监对食会遭取笑


结为“菜户”的宫女、宦官,多在花前月下相互盟誓,终生相互相爱,不再与他人发作爱情。宦官假设发现他所爱的宫女移情别恋,往往万分苦楚,但不会对宫女怎么,却常常与其情敌发作尖利的冲突。万历年间郑贵妃宫中的宫女吴氏,曾和宦官宋保相爱,后来又移情于宦官张进朝。宋保不堪愤怒,终至万念俱灰,出宫削发为僧,一去不返。宫中的宦官对宋保点评极高。如吴氏移情别恋的情形在明宫中较为少见,宫女和宦官结为“菜户”后大多能终身相守,并且相互都以守节相尚。假设其间一方死去,另一方则终身不再选配。《万历野获编》曾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寓居于郊外寺庙中,见寺中有一室平日紧闭,甚觉乖僻。趁寺庙中人清扫的时机,他进去看了一下,竟发现里面满是宫中宦官奉祀的已亡宫女的牌位。牌位上都写有宫女的姓名。寺庙中人告知这位读书人,每当宫女的忌日,与其结为菜户的宦官便会前来致祭,其悲伤号恸,情逾寻常夫妻。

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宫女和宦官“对食”在明朝有,而在清朝则是被制止的,单个偷着干,也可能有。但揭露“对食”,则显然是不可能的。清朝皇宫的内务府有许多组织,其间就有慎刑司。宫中的宦官、宫女如若违规、犯法,不会被交给刑部处理,而是由宫廷内部“司法”处理。其实,这些事都要陈述皇帝,皇帝抉择了再由具体部分去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