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大學生高消費這一現象?

霜酋長


任何行為,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如果一個宿舍裡,除了你都是花錢大手的類型,由於長期的往來,你也確實很難不受影響。

當然,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在全班都在卯足了勁刷題的時候,也很難去幹別的。

但當你在埋怨周圍人影響了你,讓你變成了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時,社會已經把機會給了那些自控力更好的人。

他們也在滿是消費話題的宿舍,但他們選擇在話題開始前去圖書館;他們還在沒有學習氛圍的電腦前,繼續學習;他們即使看到街上同齡人身上的穿搭比自己貴很多,也不受影響。

這些自控力強的人就應該優秀,那些沒錢還想瘋狂消費的人,這次也一定受到了環境的影響:疫情。

希望這次的影響,能讓他們更理解父母,更看清自己。


拿鐵見聞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有些高校已經宣佈了開學時間,面對即將返校的孩子,有些家長又在提起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給孩子每月多少生活費,才能滿足他們在讀大學期間的生活所需。

就如題主問:大學生每月生活開支都要6000-7000元嗎?

首先可以肯定地講,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生活費,一般來說,大學生每月2000元生活費就足夠了。下面我給題主一張統計數據表,你不妨看看,或許你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數了。

從這張統計表圖中,就是一線城市的大學生生活費也沒有一個超過3000元的,而對於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大學生生活費明顯偏低,每月只有1000多元就夠了。

家長在給孩子讀大學期間生活費時,建議你參考上面這張統計表,並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教育。

老話講: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句話其實就是講居家過日子一定要學會理財,採取量入為出的原則。而對於家有大學生的家長來說,必須要做到給孩子生活費要有一個定量標準,或者最起碼有一個依據。否則,你要是讓孩子說一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才夠花,保證孩子會說多多益善。對於普通收入家庭來講,建議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教育,讓孩子清楚你已經是成人了,必須要體諒父母,絕不能把錢當大風颳來的。

家長要教育和引導孩子合理消費,不去盲目攀比,儘可能避免孩子愛慕虛榮貪圖享受。

我從事家庭教育諮詢指導工作,經常接觸一些大學生的家長,家長們最頭痛的事,莫過於孩子上了大學後,好的沒學會,盲目攀比、愛慕虛榮、貪圖享受倒是學會了。動不動就以各種理由向家裡要錢。甚至有些大學生明明知道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非但不會體諒父母,相反還有怨言,大有生錯了家庭,投錯了胎之架式。在這裡我要建議家長,必須要明確告知孩子,你已經是成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家裡每個月給你的生活是定量的,我們是按著網絡數據統計出來的平均值給你的,如果不夠,對不起,只能靠自己勤工儉學去掙了。

家長從孩子假期家裡的表現,就能觀察出孩子在大學期間的生活和消費態度。

在疫情期間,我經常和一些大學生家長網上交流,我刻意發起一個話題:請家長觀察你孩子在家裡的生活與消費態度,就能判斷出他們在學校裡的消費態度。當收集和分析反饋的結果後,發現家長們都感覺到孩子上大學以後,生活與消費態度變化特別大。假期回來後,僅在吃飯上面就開始挑剔,嫌媽媽做的飯菜太過簡單,味道不如學校食堂。甚至有的大學生不願意吃媽媽做的飯,而是點外賣或買一些自己喜歡吃的。看到孩子如此不懂事,家長心裡頗不是滋味,但是教育孩子他們又聽不進去。這些都說明家長們在孩子大一入學前就沒有做好教育引導工作,過度滿足孩子後帶來了負面的結果。

結束語:溺愛之下,絕不能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的家庭責任感。當他們被大學校園裡的不良風氣所影響時,反過來就會抱怨父母,嫌棄給他們提供的生活費太少。如果家長真是明事理之人,就不要看孩子的臉色給他們生活費,而是拿出自己的原則來,我給你多少就是多少,不夠花自己去掙。想當少爺公主沒門!只要家長拿出姿態來,孩子保證會自己去思量怎樣管理好生活費。


寒石冷月


類似的問題,我回答過兩次:一次是4500,一次是7500。

遵循一、二不過三的原則,再回答第三次。

99年,女兒到北京讀書,因為她初中開始,就住校,所以徵求她意見,每月500元學習、生活費。本科四年末變,碩士開始就不給錢了,因為她自己能掙錢,足夠開銷。

在北京工作第三年,給我們買了房,自己在北京買了房,當然我們一分沒出。

回到問題,一個上大學(當本科吧,單純些),應該每年要多少錢?應該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1、父母每年收入多少?2、交了學費後,他們還有多少錢?扣除你要7萬到8萬的生活費,他們還剩多少?父母每月的生活費有你一人多嗎?3、父母除了自己生活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處,有多少該孝敬的?4、也是最重要的,你將如何讀好書,掙了錢,何時能把這些錢,還給父母親?

發達國家的孩子,上大學是成年人了,所以學費、生活費大多貨款或者勤工儉學,很少開口向家長要,更少有"獅子大開口"的。

這方面,中國的大學生,不妨向西方學習一下,長點志氣,多些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如能這樣,這類小兒科的問題,就不要再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