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一幟,自成脈絡的左權民歌

山西被譽為“民歌的海洋”,據統計,現在已經收集起來的民歌達兩萬餘首。

山西民歌歷史悠久。堯天舜日之下就有見於文字的,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南風之燻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南風歌》)。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所收集的《魏風》、《唐風》共十九篇,大部分產生於山西,其中的《伐檀》、《碩鼠》、《綢繆》諸篇,至今仍然膾炙人口,顯示出相當的成就。

獨樹一幟,自成脈絡的左權民歌

山西民歌地方特色鮮明,藝術風格迥異。山西一百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各地民歌也各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大致上,可以分為晉南、晉東南、晉北和晉中四個音樂色彩區。晉東南壺關、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民歌,調式古樸;晉北河曲、保德、偏關的民歌,音調高亢,音行跳躍性大,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遼闊、雄渾之感,以憨直、潑辣、樸素的抒情見長;晉南的民歌時代氣息濃郁,感情熱烈;晉中祁縣、太谷,壽陽、太原地區的民歌,則靈活自由、富於變化。

晉中地區左權縣的民歌不同於山西任何地區的民歌,它獨樹一幟,自成脈絡,曲調清麗而優美、風格委婉而溫柔,意境新穎,詩味濃郁。如此巨大差異的存在,要從其地理環境、歷史淵源和人民生活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左權縣位於山西省東部邊緣,太行山脊中段,清漳河貫穿南北,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她雄踞太行屋脊,東俯河北平原,西窺三晉大地,地處晉、冀、豫三省之交,是交通往來的要道,歷來兵家必爭之地。境內群山嵯峨,溝壑縱橫,奇峰竟秀,泉流眾多,有“許由洗耳”之幽隱,“五指勝蹟”之神奇,“千畝靈泉”之邃險,“箕山積雪”之清涼,“遼陽八景”優美怡人,名勝古蹟所在多有。

獨樹一幟,自成脈絡的左權民歌

左權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現今發現的城北文化層和黃龍洞文化層,均發現新石器時代遺物。另據《禮·月令》、《史記·楚世家》、《漢書·五行志》、《遼州志》等史料所載,上古五帝顓頊之子祝融封於轑陽,這是上古時的左權縣。經過歲月的滄桑變化,供奉遠祖祝融的祝融祠仍然保留了遺址(今城北火神廟),可以想象,注重祭祀活動的古人,曾經如何反覆吟唱,祈禱祖先賜予他們光明和幸福。這恐怕是左權縣早期民歌的萌芽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