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說的天命指的究竟是什麼呢?是不可抗拒的命運思想嗎?

偉大的時代


我是顏小二,我來回答。

說起儒家“天命觀”,我們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天命論,孔子也好,孟子也罷,大抵都是贊成“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所以,就先秦時期儒家的天命觀來說,孔孟的天命觀確實有“人無法抗拒命運”的意思。

但是,儒家的每一位思想家都有自己別具一格的特色,孔子講“仁”,孟子言“義”,而荀子,則頗有些屬儒家大先賢中比較特立獨行的存在。荀子提出了他的“自然觀”,並且也駁斥了孔子、孟子的“天命論”,他批判了“天有意志”這一說法,認為所謂的“天”更多是物質世界裡的大自然,人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利用自然中的萬物。荀子的“自然觀”,頗有“人之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意味,這一觀點很難得。

為了便於比較,孟子對“天命”的看法屬傳承和發展了孔子,而荀子作為儒家大先賢,卻在天命方面和孔孟有不一樣的觀點。所以後文以孔子和荀子對“天命”的看法進行議論。

(Tips:之所以將荀子搬出來,主要還是想強調,儒家雖然說是一個學派,但是思想家相對比較多,每位思想家都有每一位的特色,所以不能以一兩位思想家的某些觀點,代表整個儒家。)

1、孔子心中的“天命”:天命不可違,但“天”不是直接發號施令的“人格神”

孔子所處的時期,屬於春秋末年,春秋時期是社會正在進行轉型的時期,而孔子的畢生所願,就是“復禮”。復什麼“禮”?“周禮”?這個答案不能說錯,但也不能說對。

孔子要復的“禮”雖然以周禮為基礎,但是絕對不是“生搬硬套”的“克隆版”周禮,畢竟孔子也屬難得一見的聖人,他自然也能夠分析到,周王朝雖然曾經靠著“周禮”成就過讓人欽羨的盛世如“成康之治”,但是時代在前進,過去的周禮肯定不能生搬硬套使用在現在甚至未來。所以,孔子要復的“禮”是以“周禮”為基礎,經過改良後的“禮”。

正是因為孔子之“禮”是建立在“周禮”之上的,所以,孔子在“天命”上的觀點,也一定程度上是對周王朝關於“天命”觀點的改進。

周王朝的“天”,屬於有意志的人,不僅有意志,而且還有人格。周王朝時期,“天”可以直接對人發號施令,屬於最高主宰,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周王朝統治者讓為下者“聽話”的一種方式。

而到了孔子所處的年代,雖然周王朝的衰敗讓人對天的權威發生了一些質疑,但天是有意志的,天之“人格神”的外貌依舊根深蒂固。相比之下,孔子的“天命觀”卻有些許進步,他雖然沒有否認天有意志,但是他卻拋棄了天之“人格神”的外貌,並不將“天”看成是直接發號施令的存在。

關於這一點,孔子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慨: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從孔子這句話,我們就能相對直觀地理解,孔子心中的“天”與商周時期的“天”,有什麼不一樣。商周時期的“天”,有意志,有人格,可以和人“對話”,可以直接發號施令。而孔子思想中的“天”有意志,主宰著萬物的生死,但是卻不言不語,無聲無息。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在孔子心裡,天雖然依舊有意志,但是卻沒有“人格”,這是孔子的進步。

既然沒有擺脫“天有意志”的看法,所以孔子的天命觀,自然會侷限,比如,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

這便表明,在孔子心裡,他周遊列國,能不能完成他的使命,能不能實現他的政治主張,都是“命”決定的,這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屬於對人主觀努力的否定。

但聰明如孔子,他雖將使命能否完成等歸結於“天命”,但是周遊列國去遊說、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亦把此行為,也看成是自己的“天命”。這便好像是在說:“雖然失敗是我的命運,但是努力亦是我的天命”,由此,我們也不能說孔子的“天命觀”是絕對消極的,雖然孔子確實表達了一種“天命不可抗拒”的意味吧。

2、荀子的“自然觀”:批判意志之天,指出人可利用自然界的萬物

荀子屬於儒家思想家中比較有特點的存在了,他的觀點比較“犀利”,甚至說有時候有點“尖銳”,而對於“天命觀”中的意志之天,他更是給予了相當直接的批評。他批評孔子、孟子等宣揚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觀,指出人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去利用大自然的萬物,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荀子還相當尖銳地指出,人們所謂的意志之天,其實是自然界,自然界不是神秘的,也不是人們想象中有意志。天更不會因為治理天下之人有德無德,而以自然現象的變化來表明自己的“喜怒”。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荀子的相關議論,荀子說: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這句話雖然簡練,但是已經足夠表達荀子對“天”的看法了,荀子批判“意志之天”的說法,荀子認為“天”的正常運行並不是因為存在堯這樣的聖王,它也不會因為桀這樣的暴君,改變運行規律。

也就是說,在荀子的思想裡面,自然界是物質的,而自然界出現的一些現象,實則是物質按照一定的規律在發生變化。人可以瞭解這些規律,運用這些自然界的萬物,以此積極有為,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繼而把握自己的命運。

3、總結

通過上面的議論,我們可以瞭解到,孔子和荀子作為儒家的大先賢,二者對“天”的態度有些不同。孔子對“天”的看法,雖然拋離了商周時期“人格神”的外衣,但是依舊還是認為天有意志,強調人的命運由天定,不可物抗。

而荀子對天的態度,便和孔子大不一樣,荀子批判了意志之天,並將大自然看成物質的,指出人可以利用大自然的萬物。與孔子不同,荀子頗有些“人定勝天”的味道。

最後再多說一句,儒家雖然屬於一個學派,但是每位思想家因為自己時代背景、階級、經歷、性格等等不一樣,學說思想各有特色,比如孔孟宣揚“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而荀子更傾向於“人定勝天”。因此,在考察一個觀點的時候,最好是精確到該學派提出該觀點的個人,而許多時候,個人的觀點,並不能代表整個學派。


圖片來自網絡,喜歡請點贊關注哦。

顏小二述哲文


經常聽到別人說要安天樂命,天和命放在一起就是天命。天就是自然條件和現實的社會環境,命就是父母給預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對人的生存起很大的作用。而你出生時的基因又會決定你的身體,大腦,乃至意志等。同樣的環境,就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個人的身體素質,選擇的職業和學問就會不同。就一個家庭而言,龍生九子,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知道社會環境在某個歷史階段所要求的生命個體的使命是不同的。在和平時代跟在戰爭時期,人們面對的社會問題也是不同的。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永遠都不會過時。但就具體的歷史任務而言,卻又是不同的。儒家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沒有錯誤的。只不過,時代不一樣,內容也不一樣了。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御潮流者是好漢。


八卦小一


儒家天命指的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她並不是不可抗拒的命運思想,而是明白最高的德行的道理後踏實踐行道德,讓自己和世界逐步共同趨向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