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中俄貿易額增長為何“難能可貴”

內文圖.jpg

資料圖:在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滿洲里,一列來自俄羅斯方向的列車駛過中國國門。(圖源:新華社)

4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時強調,今年第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3.4%,這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背景下尤其難能可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形勢嚴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長將萎縮3%,這將是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全球第一次面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同時進入衰退。在此背景下,美國《外交學人》雜誌就刊文認為,中俄經貿關係也不能倖免,並斷言疫情下兩國間的邊境禁令將損害兩國的經貿往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何以“逆勢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曉瓊認為,從中俄在全球雙邊貿易中的“一枝獨秀”可以看出,雙邊貿易的質量不斷提高,中俄經貿合作向好趨勢並未被疫情改變。

中俄雙邊貿易額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兩國能源合作,特別是新啟動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和“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莫斯科時報》表示,因為需求下降,全球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受到打擊,但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俄羅斯對華原油出口並未下降。2019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這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向經貿領域推進的又一成果,也直接帶動了中俄雙邊貿易額的增長。

此外,俄醫療產品和農產品在疫情期間對華出口也顯著上升。例如,俄羅斯醫用口罩和防護服大量出口中國;3月,中方企業首次以萬噸輪裝載自俄進口的14857噸俄產大豆……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李勇慧表示,中俄兩國在疫情期間克服種種困難,保持了緊密的經貿合作。

中俄經貿不僅頂住了疫情帶來的壓力,共同抗疫還為未來擴大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李勇慧表示,2020年至2021年是兩國元首共同確定的“中俄科技創新年”,雙方可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加大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疫苗與藥物研發、人才培訓等方面挖掘潛力。

疫情下中俄貿易“逆勢增長”不僅對雙邊關係有積極意義,也向世界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鎖緊國境線,但正常貿易不能被暫時封閉的邊境線阻隔。各國應盡力確保應對疫情的措施是有針對性、適當、透明和臨時的,確保自由、公平、非歧視、透明、可預期和穩定的貿易投資環境以及保持市場開放。(海外網評論員 戴尚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