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光明 他成為湖南首位獲法律職業資格證視障考生

紅網時刻4月2日訊(記者 周舟)“感謝司法行政部門開設的‘綠色通道’,在他們幫助下,自己的拼搏和付出總算沒有白費,我的律師夢向前邁進了一步。”4月1日,34歲的張靜從長沙市司法局領取到了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他也成為湖南省首位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視障”考生。


探索光明 他成為湖南首位獲法律職業資格證視障考生


4月1日,張靜領取到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證書。

至黑世界裡 他堅守夢想探索法律之光

出生於湘潭農村家庭的張靜,自幼就先天性高度近視、弱視,且無法通過佩戴眼鏡矯正視力。學生時代,他即使坐在講臺前排也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甚至在看書寫字時眼睛都要貼近書籍和本子。

作為一名“視障”者,張靜凡事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艱辛和時間。憑著堅強的毅力,他在至黑世界裡從未停止探索光明的步伐。

2008年,張靜從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法律專業畢業,同年也取得了湖南師範大學經濟法自考本科文憑。他對法律知識的渴望,緣於他內心一直裝著一個神聖的“律師夢”。

於“視障”者而言,畢業就相當於面臨著失業,這是當時張靜的心聲與寫照。而要完成“律師夢”,他首先考慮的是要自食其力生存下去。在艱難行進的夢想之路上,他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備考司法考試的念頭。

十年夢想堅守對張靜來說,是生活的壓力,也是前進的動力。他深知,要想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自己只能比常人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有可能達成心願。

為了實現自己的“律師夢”,2017年11月底張靜毅然決定辭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12月開始備考2018年首次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面對一摞摞的法律專業書籍,在學習時間分配上,他每天堅持上午五小時、下午三小時、晚上五小時的計劃安排;在學習方法上,他採用聽課、記筆記、做題、記憶輪動等強化方法。

“儘管以前學的法學專業,但備考時啃完一本本的法律‘天書’,還是猶如攀登一座座山峰。”張靜回憶,因為視力受限,對法律知識細節和要點的閱讀理解真是寸步前進、點滴積累在腦海裡的,“在差不多一年的複習備考時間裡,我心思完全是在成千上萬條的法律專業知識裡來回奔跑,有時候晚上做夢都是在背記知識點。”

2018年9月22日、10月20日,張靜參加了首次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客觀題和主觀題考試,並順利通過了考試,取得客觀題194分、主觀題116分的成績。

“天道酬勤,唯有努力才會有希望。”張靜講述那段備考時光無不感嘆,“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相信命運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打開一扇窗的。”

綠色通道下個性化考試服務 讓他的夢想照進現實


探索光明 他成為湖南首位獲法律職業資格證視障考生


張靜贈送錦旗感謝長沙市司法局提供的無私幫助,並與市司法局副局長貝先明(右二),市司法局司考處處長簡潔(右一)、副處長荊滿英(左一)合影。

在張靜看來,拿到司法部頒發的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其中艱辛過程自不必多說,但沒有各級司法行政部門的關愛和考試中開設的“綠色通道”,那他順利通過考試並取得證書,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8年6月,司法部發布了首次全國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公告,其中明確規定了客觀題採用計算機考試方式。當張靜瞭解到這條規定後,備考的信心一下子跌至谷底,對視力殘障考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

“自己平時使用電腦都需藉助電腦自帶放大鏡軟件才能完成各類閱讀。”張靜稱,如果在不借助輔助工具情況下進行6個小時計算機客觀題機考,難度可想而知,“知道這則規定後,自己曾一度想放棄考試。”

耗費了那麼多時間和心血,備考行進到大半路程,就這麼放棄,張靜對“律師夢”心有不捨。忐忑不安之際,他向長沙考點主管部門長沙市司法局提出申請,請求在考試中提供合理的便利。

長沙市司法局收到張靜請求申請後,高度重視他作為“視障”考生的特殊情況,逐級上報至湖南省司法廳和司法部。司法部和省司法廳給予了大力支持,最終同意由市司法局為湖南省唯一一名“視障”考生在機考中安裝由司法部指定開發的讀屏軟件。

“9月18日下午,市司法局提前安排我掌握軟件操作流程,並協調技術工程師和考務人員如何協同提供輔助工作。”張靜回憶,經過兩個小時模擬訓練,他就能運用自如操作軟件了。4天后開考,市司法局安排專人引導,幫助他順利進入考場,完成電腦簽到和參加考試,同時配備技術人員隨時提供輔助服務。

“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力無微不至的個性化考試服務,我得以安心參考,拿到法律職業資格證,敲響了邁向律師行業的大門。”張靜說,自己每一次進步都獲得了社會的關愛和無私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