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運動後血糖不降反升?千萬莫入這些坑|健康科普

糖尿病患者運動後血糖不降反升?千萬莫入這些坑|健康科普

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導讀:生命在於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運動治療在糖尿病日常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運動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改善脂質代謝,矯治肥胖體型,改善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比如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心理健康等。

為什麼運動後血糖不降反升?

一些非常有心的糖尿病患者會在運動前後監測血糖,結果發現自己運動後的血糖反而比運動前高?這是什麼原因呢?分析有三種可能性。

應激性高血糖: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較高(>14mmol/L),在運動開始後引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糖反調激素水平增加,尤其是兒茶酚胺釋放增加,肝糖輸出增加,另外運動會導致胰島素分泌受抑制,最終導致血糖濃度急劇上升,一般到40~60分鐘後回覆到運動前的水平,因此對於血糖>14mmol/L的患者不建議運動。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運動前要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太高,可以用速效胰島素稍微降一降血糖,並且多喝點水,在開始運動,如果運動前血糖偏低,可以適當喝一點含糖飲料,來保證血糖的相對平穩。

反跳性高血糖: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合理安排運動計劃,單次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可能發生患者未察覺的低血糖,之後出現反跳性高血糖。

胃輕癱:如果患者存在胃輕癱的情況,進餐後的食物消化吸收延後,導致血糖高峰延遲,運動前測定的血糖是偏低的,而運動後的血糖與延遲的高峰有重疊,可能出現運動後血糖反而比運動前高的情況。

因此,雖然說糖尿病患者堅持運動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遵循安全性、科學有效性和個體化三個基本原則,否則可能適得其反,下面來講講日常運動中可能出現的坑。

每天散步效果不佳?

運動形式有很多種,有的需要藉助器械,要有一定的場地,而有的簡便易行,其中散步值得推薦,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然而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選擇散步30分鐘,並起不到多少運動效果。

運動的個體化原則:運動有多種形式,需要根據不同個體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形式。散步屬於強度較低的運動形式,適合於年齡較輕,消瘦且體力不足的人,此外,健身操、太極拳、平地騎自行車或輕便的家務勞動也適合這類人群。

對於中年發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很多人體型偏胖,需要控制體重達到正常範圍,因此運動計劃中需要加入減肥的目標,每天30分鐘的散步顯然無法滿足上述要求,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該在心臟功能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類似快走、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登山、游泳、跳現代舞、滑冰和騎自行車上高坡等中等強度的運動形式,在體力運動的情況下,還應該增加高強度或對抗性運動,如舉重、重體力勞動或具有競賽性的體育活動,如球類比賽等。

運動強度和靶心率:運動強度要適量,強度過低只有安慰作用,但可改善主觀感覺。強度過大,無氧代謝比重增加,治療作用降低,且可引起心血管負荷過度或運動器官損傷,應予以避免。只有當運動強度達到50%最大攝氧量時才能改善代謝和心血管功能,可以通過靶心率來評價,一般人,最高心率=220-年齡,最高心率的70%-80%可作為靶心率。運動中監測心率,達到靶心率的運動時間才作為真正有效的運動時間量。

被忽視的抗阻力運動

糖尿病患者應該進行有氧運動,這類運動的特點為: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大肌肉群的運動,能消耗葡萄糖,動員脂肪並增強心肺功能。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還需要進行抗阻力訓練,抗阻運動指的是肌肉在克服外來阻力時進行的主動運動,包括克服自身重量(如俯臥撐、蹲起等)以及藉助訓練器械(如啞鈴)等運動。抗阻訓練可改善人體成分、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胰島素抵抗,是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指標的有效方法,並且有研究顯示,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這部分運動往往被糖尿病患者忽視,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週進行抗阻訓練2-3次,隔天練習,不僅有助於改善血糖,還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等。

特殊人群的運動選擇有講究

在選擇運動種類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伴隨慢性併發症的情況也需要被考慮,不同情況下,有一些不宜採取的運動形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不宜從事的運動:

高強度或劇烈的運動,負氧運動;阻力運動;跳躍運動;包含憋氣動作的運動,比如舉重、潛水、頭低於腰的運動。

糖尿病神經病變者:有保護性感覺喪失的患者應避免負重運動和需要足部反覆活動的運動項目,如跑步機、長距離行走、慢跑、踏樓梯運動;可以進行遊泳、騎車、划船、坐在椅子上的運動、上肢運動,以及其他非負重運動;應注意運動時所穿鞋子的舒適性。在運動前後常規檢查足部;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應該避免過度伸展和負重的動作。

糖尿病腎病及外周血管疾病者:根據病情不同,可從事輕到中等程度的運動。步行、慢跑、游泳、爬樓梯、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打球、跳舞、及一些輕中度家務勞務,如拖地板、擦窗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選擇步行、慢跑、游泳、爬樓梯、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打球、跳舞、及一些輕中度家務勞動,如拖地板擦窗等,其中,步行是最常見的運動方式。每週堅持一種運動至少3次以上,每次運動時間不少於20-30分鐘,一般不超過1小時,以避免對關節和肌肉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