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建議基礎教育引入編程課程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4日電 (張燕徵)11月14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部長苗圩在“第11屆財新峰會:重建全球信任”論壇上表示,中國要主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從娃娃抓起,加強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建議中國基礎教育領域引入3D打印、簡單編程等課程,組織開展編程競賽,提升學生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

苗圩:建議基礎教育引入編程課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部長苗圩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苗圩指出,與領先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高技術人才供給遠不能滿足發展需求。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世界IT總支出為3.79萬億美元(約26萬億元人民幣),而中國IT總支出為2.9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支出的11%,低於2019年中國GDP在全球16%的佔比,也低於製造業在全球28%的佔比。“一份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的數字化人才缺口將接近1100萬。”

  “我參加G20數字經濟部長會議瞭解到,美國、英國、德國等都是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學習簡單的編程,尤其是重視女孩的參與,防止新一代出現數字鴻溝。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除了專門學軟件的學生之外,大多不會編程。中外學生之間的教育存在明顯差異,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苗圩稱。

  對此,苗圩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在基礎教育領域引入3D打印、簡單編程等課程,組織開展編程競賽,提升學生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二是加大支持偏遠地區的數字化教育,用遠程教育等方式開展教師數字化能力培養,針對貧困地區研發更簡單易懂的數字化課程;三是擴大相關職業培訓與繼續教育規模,推動企業、技校等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職業培訓。(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