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輕鬆籌”,我到底該不該捐款?

文/麗麗


我相信你的朋友圈一定出現過這種籌款轉發,大多數轉發都是認識的朋友的家人,或者朋友的朋友,事件都是真實。可是每當看到這種轉發的時候,你總會心頭一顫,接著冷漠的繼續往下翻朋友圈,甚至連祝福的話都不會在心裡停留,全當沒看見。

我想,逃避苦難是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當朋友圈的保險廣告和籌款鏈接隔三岔五出現的時候,彷彿你所處在的人世間很魔幻。

世事無常,大多數人都僥倖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不和自己有關,那世界就是一片安寧景象。

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輕鬆籌”,我到底該不該捐款?

歌手毛不易在參加節目《奇遇人生》時,談起生命至今最難忘的時刻。他本是一名男護士,對於每一個醫學生、護理生來說,在自己眼前第一位離開人世的病人,肯定是永生難忘,他也一樣。他說:“我在實習的過程中,看到過數百個在我面前死去的病人,但是第一個在我面前死去的,是我本人的親生母親。” 這段充滿遺憾和痛的故事從毛不易嘴裡說出雲淡風輕,讓在場的人呆住。

生命無常,即便是最親的人,你也無法左右。

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輕鬆籌”,我到底該不該捐款?

外科醫生“白衣山貓”在《誰有權決定她的生死》這篇文章裡,講述了一個78歲的女病人因為“胃穿孔、瀰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需要急需做手術的時候,因為5個子女在老太太治病會花多少錢、能不能康復,以及會不會人財兩空的問題上猶豫,任由最佳手術時間慢慢流逝,遲遲不肯簽字同意手術,最後老人無奈在自己家裡走了......

面對老人在臨終前要求回家的無助眼神,對於任何一個從事臨床醫學的醫務工作者,面對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死亡時,最開始都是無奈、絕望、痛苦的吧!像“白衣山貓”說:“我只是一個醫生,我的權限僅僅限於治病救人,很多事情,我無能為力。”

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輕鬆籌”,我到底該不該捐款?

其實對於保險從業者,又何嘗不是呢?

聽到“保險”二字,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反應就是:

“謝謝,我不需要。”

“你會賺我多少錢?”

“你又在打我什麼主意?”

“我的身體很好,我不需要保險。”

“我非常謹慎,不會有什麼意外。”

“我現在還小,還沒想那麼多!”

“我現在經濟壓力太大了,過陣子再說。”

“我覺得你說的有點道理,那我買一點點吧!”

......

我有一位朋友,人到中年,中年人的生活已經看過一些生死,最近兩年開始有意為家人買一些保險,不過經濟有限,決策十分謹慎,找到我,我為朋友制定了很全面的保險計劃,但還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家人,比如年邁的父親。家裡父親有高血壓高血糖等基礎疾病,加上年紀已經六十多歲,很難再買到合適的商業醫療險,所以朋友為父親買了一份防癌醫療險,只保癌症住院醫療費用,其他就沒有了。

一年後到了續保扣費的時間,家人眼看歲月靜好,心想為其買一份更好的,也沒繼續續保原來這份。中間我推薦了幾次更好產品,家人也沒有上心。

不久後,老爺子發生車禍,住進了ICU。醫療費用巨大,家人發起了水滴籌。

老天爺就愛開這種玩笑嗎?

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輕鬆籌”,我到底該不該捐款?

當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大哭了一場。巨大的責任感突然壓得我喘不過氣,自責,並開始懷疑我做這份工作的意義,這份工作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就像一個醫生,第一次面臨生死的時候,原本他或許可以讓這件事能更好一點,但最後卻無能為力,一點忙也沒幫上。

雖然我左右不了風險的發生,但是如果我能在整個家庭保險配置上再往前推動一步,對客戶能再苦口婆心一點,再花多一點點時間,在醫療費用上,他們是不是壓力會小一點。

朋友圈轉發的“水滴籌”“輕鬆籌”,我到底該不該捐款?

不夠全面、額度不夠高的保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對方的人生也可能會歸零。人生中很多事全由老天安排。對於老年人,最大的風險就是醫療和意外,如果發生任何一樣,都是遺憾。

我們凡人不能看見確定的未來,人生最終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裡。

然而對於我來說,除了無奈和痛苦,未來之路該往何處走、如何走、走多久、如何看待悲歡,我還需要一些時間......

收起情緒,打開朋友圈的那條"水滴籌“鏈接,捐款200元,並在心裡誠摯地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