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世事無常,大概沒有什麼東西都能成為永久,多的是消失殆盡後剩餘的緬懷。

像火車這種交通工具,更新換代雖不像飛機、高鐵那般頻繁,但也總有一些車型會被時代所淘汰,另有一些車型不斷出現。

曾經的綠皮火車被放在博物館裡,藏在老照片裡,也銘刻在了老一輩人的記憶中,成了懷舊的一部分。

如今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生產於70年代的火車"老東風",四十多年過去了,還在工作線上屹立不倒,堅挺地訴說著往日的崢嶸歲月。就讓我們走近這輛老東風,走進那些令人懷念的過往。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東風型內燃機車的發展歷程

老東風是火車迷們給東風型內燃機車起的稱號,這種火車型號也稱為東風1,是中國內燃機車的鼻祖。

東風型內燃機車的研製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在許多方面都要努力追趕上世界的步伐。內燃機車當時正在全世界普及,我國有關部門在商討後也決定,要迅速地研製屬於中國自己的內燃機車。

1956年和1957年,大連機車車輛研究所先後派了兩批技術人員前往蘇聯學習相關的設計和製造技術,這些技術人員回國後,成為了開發國產內燃機車的重要專家。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我們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們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研製內燃機車的,一開始根本無從下手,漸漸地才摸出了一些門路。

1958年,蘇聯方面派專家來華協助,按照蘇聯專家的建議,再結合我國自身的情況,最後採用了機油熱交換器等先進技術,以及完成了一些重要零件的研製。

這一年6月,我國第一輛柴油內燃機車完成組裝,在一百多個名字中挑選出"巨龍"作為這種機車的命名。經試驗後,巨龍型內燃機車投入生產、運營。那是我國在交通運輸以及工業領域邁出的重要的一步。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巨龍型內燃機車被淘汰。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60年代,我國參考蘇聯的機車技術,再加上我們已掌握的設計圖紙和工藝文件,經過重重磨難,研製出了新型的柴油內燃機車,東風型內燃機車應運而生。巨龍型是它的前身,但它相比巨龍型機車改良了許多。

東風型內燃機車是無數努力凝結而成的結晶,它就像從泥潭中奮力鑽出的小芽,但註定會長成參天大樹,承載著它的使命,屹立在我國的工作線上。

東風型內燃機車於1965年開始投入批量生產,到停產時一共生產了704臺。它代表的,是那些金光燦燦的年歲。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輝煌過往

巨龍型內燃機車開始投入使用後,便擔當貨物列車牽引任務,還沒有開始行使客運職能就被淘汰,而東風型機車一經批量生產後,則迅速地從單純運貨轉變到貨運加客運的職能。

東風1優先投放到西北乾旱地區使用,主要是西北的戈壁荒漠廣佈,鐵路隧道多、坡度大,需要像東風型這樣具有較大牽引力的機車。直至後來蘭新鐵路、貴昆鐵路、成昆鐵路等建成通車後,東風型都在這些線路上履行著它的職責。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七八十年代時,我國機械工業技術飛速發展,東風型機車也一直在改良,東風1已不滿足我國各行各業的運輸需求,東風2、東風3機車隨之產生。

經一系列改良後,機車運行的時速大大提升,牽引力增大,零件的運行也更加靈活,例如絕大多數的東風3型機車修改了齒輪比後,時速高達120公里/小時。東風型內燃機車成為我國交通運輸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論是貨運還是客運,東風型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九十年代時,東風型的生產數量達到了頂峰。1998年,越南甚至還向我國昆明鐵路局購買了三臺二手的東風型機車,在越南的鐵路運輸中,也承擔著巨大的職能。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寶刀未老

進入二十一世紀時,全世界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你不知道有一天會有一個叫做互聯網的東西出現並逐漸普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你不知道風靡一時的BB機會被淘汰,磚頭一般的"大哥大"手機也被富人們棄之不用;你也不知道勞動力會在市場經濟的大浪潮下從過剩變成短缺,北京的房子是大多數人賺一輩子都買不起的東西……

從七十年代起就在各個工作線上,為人們服務的東風型內燃機車,也隨著新能源的開發和逐漸普及,漸漸被市場推向邊緣化。2003年,幾乎所有東風型內燃機車被宣告淘汰,全部停止生產,並對其進行停運報廢處理。見證幾十年崢嶸歲月的東風型機車,就這樣"老去",從此佈滿灰塵,在歲月砌成的長堤上,消失殆盡。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然而,就在成昆線最靠北的一條線路上,有一輛東風1還在線路上工作,五十年間仍屹立不倒,樂此不疲地發揮著它的用處。

這輛老東風在歲月的侵蝕下已變得十分斑駁,生鏽的鐵皮顯現了它四十年來歷經的滄海桑田。但老東風上,還有一塊銘刻著"大連機車車輛工廠"的銘牌,銘牌上的紅色五角星還閃閃發光著,訴說著它往日的輝煌。這輛老東風,就像一個古老的寶藏一樣。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老東風使用的發動機是前蘇聯二戰時期潛水艇使用的發動機,頗為獨特,其質量也足以讓它工作了五十年後,還依舊堅挺。

老東風為水泥廠所用,至今都還在運輸那些工廠的水泥材料和一些較為笨重的器械。綠皮車要長按按鈕才能啟動,操控的中心已鏽跡斑斑,但仍能使整輛列車靈活運行。

成昆線的越西站是老東風工作時必經的站點,通常在凌晨三點多,老東風就要拉著水泥罐車行駛到這個地方,到天矇矇亮時,水泥廠的工人和司機就會來調車裝卸水泥。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老東風的設計運行時速有100公里,到現在,它行駛到60、70公里每小時都沒有問題,頗有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感。綠皮車啟動後,會發出長長的轟鳴聲,但這轟鳴聲並不刺耳,而是有一種穩重的感覺,好像一位老者在準備辦大事之前伸了個懶腰。

行駛過程中,老東風會竄出兩道足有十多米高的煙柱,宛如飛舞的長龍,氣勢非凡,遠遠看去,已足夠讓人望而生畏。它蜿蜒於群山之中,訴說著多年來的傳奇。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有一些火車迷還會不遠千里到成昆線旁那個水泥廠裡,"探訪"這輛還在工作的老東風。幸運的話,水泥廠的師傅會讓來訪者上車,跟隨他一起坐在這輛年代久遠的綠皮車上駛向遠方,也穿行過一段又一段的日子,緩緩進入舊時光中。

老東風於七十年代投入成昆線使用,一直為水泥廠專用,曾是專線上的絕對主力。專線上的老東風本不止這一臺,但後來逐漸被電力車所代替。它的其他"老兄弟"或是被報廢拆解,或是被放進博物館成為古老的記憶供人參觀。只有這輛僅存的老東風到現在還被允許駛入國鐵線路,而工作了將近五十年,它從未發生過一次事故,並且一直保持著高效率的運轉。

在成昆線上,還有一輛70年代老東風,歷經四十多年,仍屹立不倒

在駛入越西站前,有升高一百多米的地方,還要經過一段螺旋型的線路,老東風就這樣樂此不疲地繼續著它的使命。山裡的村民已習慣聽見火車經過的轟鳴聲,他們也會坐在山腰處,看帶著兩道濃重煙柱的火車行駛過。

老東風對於他們而言,是一種生活的希冀,儘管它不是客運車,但它彷彿就載著他們行駛到遠方去。如果沒有成昆鐵路,村民們大概一輩子也不會見到火車。

4年前,水泥廠給這輛唯一的老東風重新上了綠漆,蓋去那些鏽跡,可即使歲月帶來這些鏽跡,也不會讓它的光輝褪盡。

老東風會在某一天和它曾經的夥伴一樣,消失在歲月的塵埃裡,可它代表的所有輝煌過往,會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