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當第一縷陽光悄悄地探出雲層的時候,坐落在松北區樂業鎮的文君家庭農場車間裡已是機器轟鳴,工人們往來穿梭,金黃的豆粒壓榨出了純綠色的豆油,勤勞的人們正在編織致富畫面。
在松北區樂業鎮群力村,提起文君農場的當家人劉文君,很多人會豎起大拇指。村民佩服他,不僅僅因為他身殘志堅,先後辦起豆油廠、採摘園,家庭年收入達到50多萬元,更是因為在劉文君的示範帶動下,全村形成全新的產業鏈,共同走向幸福小康。
在劉文君的豆油加工車間內,
淡淡的豆香瀰漫在空氣中,
金黃色的豆餅堆放在車間的角落,
金黃色的豆油從加工設備中緩緩流出。
劉文君告訴記者,他16歲開始外出打工,多年的外出打工生涯,讓他感觸很深。打工期間有痛苦,有心酸,但更多的是開闊了眼界,積累了從商經驗。
2017年,國家出臺了振興東北大豆產業的惠民政策,劉文君下決心投身農業,回家創辦了文君家庭農場,承包了村裡農戶的1500多畝土地種植大豆,並在外村承包了700多畝土地種植大豆,通過實地考察開辦了笨榨油坊。
“萬事開頭難,起初當地村民沒有種植黃豆的,都種植玉米,自己沒有加工原料,只能到北安和克東去購買。當時由於文君種植農場的經濟來源和農戶消費觀念有限,油坊的運轉走走停停。”回憶起創業經歷,劉文君很感慨。
據介紹,由於國家對大豆種植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大,村民對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文君家庭農場的種植面積也增加到了3300多畝,其中在臺屯村承包1100畝。與此同時,村和鎮的領導推薦劉文君去市農科院學習,在學習期間,各位農業專家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田間管理與增收相結合的綠色種養模式,這讓劉文君開闊了眼界,也增加了田間管理經驗。
劉文君告訴記者:“由於我村歷年來沒有種植大豆的經驗,不少村民向我請教,在我的指導下,2018年,全村大豆畝產增收50斤以上。2018年先旱後澇,村民在受災年景不但沒有減產,反倒增收了,我村種植大豆的農戶總收入增加20多萬元,這讓大家嚐到了科技種田的甜頭。”
隨著大豆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村民榨油觀念的轉變,文君種植場笨榨油坊年加工大豆由15萬斤猛增加到35萬斤,每斤加工費0.2元,一年的加工費收入增加7萬多元。
劉文君的豆油廠越辦越紅火,兒子兒媳便從外地回來加入其中。2018年,劉文君又在村裡流轉了500多畝土地。2019年,為擴大產業鏈,他又流轉土地1755畝,新增大豆收割機三臺,把油坊的加工量又擴大一倍。2020年,劉文君家又新增添了一條熟榨生產線,全年的加工量預計可突破80萬斤。
目前,劉文君家生產的豆油不僅在省內銷售,還通過線上銷售,打開了北京、天津市場。劉文君算了一筆賬,笨榨豆油加上採摘園,兩項產業可以使他家年純收入達到50多萬元。
劉文君說,隨著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單靠家人,已經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如今,他正通過發動全村人的力量,共同做大全村的“致富蛋糕”。在網絡推廣、新加工技術研發、種養殖等產業方面,劉文君希望能與村裡農戶合作,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張焱
編輯:馬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