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在添加輔食階段,大多數媽媽對孩子應該攝入的食物量還算是有概念,因為很多是手把手單獨製作。

但是1歲後開始,孩子慢慢跟著大人一起吃飯,分享家庭飲食了,你一勺我一筷,對於孩子應該吃多少合適,實際吃了多少,很多媽媽並不清楚。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怎麼判斷孩子吃夠了沒有。

年齡不同,每日食物需求不同

2~5歲兒童我們叫做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中對於2~5歲的學齡前兒童,按照不同年齡段孩子能量的需求,每天需要攝入的不同類型的食材量。

我把這部分內容做成了兩張清單,你可以直觀感受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哪些食材的需求會不同。

但總體來說,都是要保證每天2杯奶,一個雞蛋,蔬菜2捧左右,水果1~2拳,穀類1碗或者一碗半米飯。

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吃多吃少彆強求,發育正常別擔心

不過,我要提醒各位媽媽的是,雖然在膳食指南里對孩子每天吃多少有了明確的規定,但你不用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去要求孩子。

很多媽媽聽了上面這個標準,就開始按照這個標準準備飯菜,還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完,這是不合適的。

畢竟,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個體,即使同一年出生的寶寶,身長、體重等因素都有所不同,胃口也當然有大有小,每天身體活動的消耗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們更想強調的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寶寶的食量有不同的預期。具體來說,下面三個方面的變化和微調,其實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1.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零食可以接受

首先就是不強求一日三餐要攝入所有營養。很多媽媽非常重視一日三餐,每天就看著孩子三餐吃的好不好。

但其實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三餐外的加餐也非常重要,通過加餐可以攝入孩子全天能量.的27%左右。同時選擇合適的加餐也能提.供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

研究表明,進餐次數較少的兒童患肥胖症的風險更高。在兩頓正餐之間加餐可以增加孩子的飽腹感,避免下頓正餐進食過度。

因此,2~5歲的孩子建議每天可以有1~2次的加餐,將一天的食物量從正餐分散出去,也能避免正餐中的進餐壓力過大。

在加餐的時候,媽媽們儘量選擇健康的食物,也可以將吃零食的時間與加餐放到一起。如何選擇健康的零食,我們會在後面文章具體介紹。


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2.不強求每天的攝入量「達標」,有時候吃得少點可以接受

說完了加餐,再來說說食量。

很多媽媽們有一個習慣,根據食物的參考攝入量,每天對照著看孩子能不能「達標」。
其實我們並不推薦,每天精確計算孩子能不能吃夠所有食物,更建議大家把眼光延長到一週的時間,減少每天對食物吃不夠的焦慮。

包括在食材準備的時候,也可以以周為單位,統籌規劃孩子的飲食。

打個比方,每週吃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三天,魚蝦貝類兩天,雞鴨等禽肉兩天,如果中間安排一次血製品,那麼紅肉就要減少一天。

如果某一天家裡伙食比較清淡,可能沒有買葷菜,那也可以靈活在一週內的其他時間補充上去,保證一週的肉禽魚攝入總量即可。

還有的孩子可能特別喜歡吃肉,每天50 g的葷菜可能都不夠塞牙縫,這種情況下也可


以將2天的葷菜配額放到一起,一塊差不多100 g的豬大排就到手啦。

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3.不強求跟別人吃的一樣多

除了跟指南、跟標準對照,還有更多的媽媽判斷孩子有沒有好好吃飯,是和其它孩子對照。

比如兩個小朋友一起吃飯,自家孩子吃得少了一些,有的媽媽就會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吃得不好,會不會長不高。又或者是自家孩子比小區裡或者早教班.上的同齡孩子瘦一些、矮一些,就覺得一定是孩子沒吃好飯。

但是,判斷孩子生長髮育最直觀的指標是看生長曲線,而不是隻看身長體重的絕對值。從飲食角度來說也是如此,對每個個體孩子而言,不能強求孩子跟其他孩子吃的一樣多,並且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很多中國媽媽喜歡追求參考值的上限,覺得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好的。但遺傳和環境因素本身就不同,出生增長速度和生長軌跡完全不可能相同。

因此,只要孩子生長曲線勻速向上,始終在3~97%的曲線範圍內,沒有大起大落就是可以的,千萬不要盲目追求更高更重,強迫孩子吃完碗裡的最後一口飯。

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真的吃少了,也可嘗試的3種方法

當然,這也不是說,對於孩子不好好吃飯,做媽媽的就可以完全佛系,什麼也不做了。
雖然給了孩子選擇的自由,但終究吃飯的習慣需要培養,如果孩子真的因為攝入食物量過少影響了生長髮育,下面這3個方法可以試試。

1.每次先給少一點,不夠再加

對不好好吃飯的孩子來說,媽媽想讓他們多吃點的心情那可是非常迫切,每次巴不得把碗盛得高高的,但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增加孩子對吃飯的排斥感。

下一次可以試著先給孩子少盛一點飯,減少孩子對吃飯的壓力,吃完再添就是啦。

2.各種類型蔬菜多一點

同樣是蔬菜,如果左邊是大盤綠葉子,右邊則是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各種蔬菜,孩子哪邊會吃的更多一點?

我們家的孩子,一定會從右邊的盤子裡,這個顏色咬一口看看,那個形狀也吃一口嚐嚐。即使不同顏色、不同形狀每個只吃了1~2口,也好過一整盤綠葉菜吃一口就吐出來。

具體如何選擇和搭配,我在食材部分的課程中有具體講到。

飯量該吃多少孩子比你更知道,不強求一日三餐,適當加餐或零食

3.擺盤要好看,孩子吃得多

第三就是可以多花點心思在擺盤上。

我之前看過一個實驗,請來幼兒園兩個班級的小朋友,桌上左右兩邊分別放著兩種不同的菜,可以自由選擇入座進食。

左邊是各種食材炒在一起,大雜燴。右邊則是同樣的食材調味也是相同的,只是擺成了哆啦A夢的形狀。大部分小朋友都選擇右邊的哆啦A夢,並且吃掉的比例也比選擇左邊的高很多。

就連大人都會對長得好看的朋友圈美食流口水,你可千萬別小看孩子食物的擺盤藝術。

其實,說到底雖然我們不可能代替和強迫孩子吃飯,但是放手讓孩子吃的前提也是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提供健康營養且種類豐富的食物。

這篇文章如果有質量,看完讓你學習了不少,請持續關注我們,一定讓你收穫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