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12月5日,原國家工商總局網站發佈最新一批《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准公告》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名稱出現在已核准名單內。名稱核准通過後,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自中國鐵路總公司公司制改革啟幕以來,鐵總內部22個部門與18個鐵路局的改革調整同時快速推進。

據媒體此前報道,鐵總改革計劃分以下3步走:

第一先將包括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等在內的非運輸類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革;

再對全國18家鐵路局進行公司制改革;

最後,鐵總對自身進行公司制改革。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據瞭解,截至2017年11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18個鐵路局均已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變更登記,去年11月19日正式掛牌,標誌著鐵路公司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為國鐵實現從傳統運輸生產型企業向現代運輸經營型企業轉型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詳情鏈接:《剛剛,18家鐵路局全部更名!中鐵總公司制改革漸入深水區!》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中鐵總相關人士也表示:改革不僅僅是更名,之後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

改革之後,18家鐵路局自主參與市場競爭、自負盈虧的時代到啦!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2018年11月,鐵總批准了各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改革優化方案,改革優化後,

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編制將精簡277個、減幅20.3%,人員編制精簡4501名、減幅10.5%。

據央廣網11月9日報道,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鐵路總公司黨組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要求,順利實施了鐵路局公司制改革。同時,紮實推進總公司機關內設機構改革、所屬非運輸企業公司制改革,在推動國鐵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法治化市場化經營上邁出了重要步伐,有力地促進了鐵路高質量發展。

本次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更名標誌著鐵路公司制改革最後一步完成。

鐵總更名的背後,預示著什麼?

高負債低盈利的經營情況為中鐵總改制的內生動力

回顧之前鐵路行業改革的進程,2017年鐵總下屬18個鐵路局陸續更名為集團公司,

企業性質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有限責任企業”,總公司的企業改制路徑與路局相同。

從政策面看,根據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中央企業公司改制工作實施方案》,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全部改製為公司制企業,而財政部下屬的中鐵總改制也正是順應了使央企形成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改革思路。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對於中鐵總本身,我們認為順應政策思路的改革是外在表現,內生邏輯是中鐵總高負債低盈利的經營亟待改善。根據《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預計我國鐵路營業里程總規模在2020年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為3萬公里。目前“十三五”過半,建設任務仍然較重。然而鐵總運營依舊為微利狀態,並且在高資產負債率下,還本付息佔資金運用比例較高,鐵路建設融資需求與盈利能力提高需求共同推動鐵總改革進程。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公司制改革全面落地,資產證券化或成未來方向

鐵總改制是鐵路公司制改革三步中的最後一步,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後突出了鐵路公司市場主體地位,為鐵總實現從傳統運輸生產型企業向現代運輸經營型企業轉型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公司制與全民所有制最大的不同在於理論上出資人承擔的清償責任不同,即政府作為出資方對投入資本承擔有限責任,公司制企業盈利為目的下,未來鐵總對於資產運用效率與融資方式選擇或有大幅度的提升與拓寬。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在鐵總公司制改革全面落地後,基於政府對公司清償責任的變化,多元化經營提升資產經營效率和資產證券化拓寬融資渠道或是未來鐵總髮展方向。目前鐵路行業資產證券化率較低,優質資產證券化融資有望成為緩解高負債壓力與滿足建設投資需求的重要手段。在京滬高鐵上市預期增強的背景下,沿海盈利高鐵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性提升。

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正式更名,背後預示著什麼?

總之,鐵總更名是鐵路改革的重要一環,內生於其高負債低盈利的經營情況,展望未來,鐵路行業在總公司更名之後市場化更進一步,資產證券化或為下一步主要方向。

來源 基建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