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估值、轉讓難點何在?管理規模超萬億的交銀理財這樣看

“當前資本市場估值來看,長期還是看好的,管理人也會順應市場需求增加比例,具體增加到多少,要看市場接受程度。”

理財產品估值、轉讓難點何在?管理規模超萬億的交銀理財這樣看


作為首批開門迎客的理財子公司,徵求意見的淨資本約束監管規定影響幾何?在產品發行和互聯網渠道合作上如何考慮?建立統一理財轉讓平臺的難點何在?

圍繞這些熱點問題,近日,記者採訪了交行同業與市場業務板塊總監兼交銀理財董事長塗宏、交銀理財總裁金旗。

資金投放空間仍大

9月20日,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下稱《淨資本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提出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應當符合兩方面標準:一是淨資本不得低於5億元人民幣,且不得低於淨資產的40%;二是淨資本不得低於風險資本,確保理財子公司保持足夠的淨資本水平。

金旗表示,總體來說《淨資本管理辦法》符合預期,對資本金管理要求與商業銀行的要求基本一致,銀行理財產品端投資適當參照了信託公司的相關辦法。

按照《淨資本管理辦法》要求,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均按照評級、擔保方式分別設定1.5%、2%和3%的風險係數進行設定。而標準化資產不消耗資本金。

“總體來說對理財子公司的影響不是很大,資金投放仍有較大空間進行非標投資。因為現在交銀理財的資本金是80億元,如果槓桿用得比較多,非標投資的資本金佔用按照1.5%來計算,那麼差不多可以投放3000-4000億的規模。”金旗稱。

他補充道,銀行理財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與其他標準化資產一樣,不佔用資本金,未來肯定會增加這方面的投資,“當前資本市場估值來看,長期還是看好的,管理人也會順應市場需求增加比例,具體增加到多少,要看市場接受程度。”

初期產品偏重固收

交銀理財在開業之初,已有部分產品面世。有的產品較為火爆,比如交行副行長呂家進曾經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交銀理財首隻產品上架兩天就銷售了35億元,原來我們設定的目標只有10億元,後來根據渠道和分行的要求,增加了發售量。”

截至目前,交銀理財發行及受託管理規模超過1萬億元(注:在國有大行中低於工行、建行、農行,與中行規模相當),其中淨值型產品規模超過3000億元。

9月23日交銀理財發佈了首批新產品,聚焦現金管理、商業養老、科創投資、上海要素市場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等六大主題。

“交銀理財首批產品有三個特點:一是完全符合資管新規要求,二是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三是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呂家進表示,“長三角指數通過甄選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上市公司,致力於打造全球資本配置長三角區域的價值之錨。”

目前,交銀理財的產品體系以固定收益類為主,輔之以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塗宏坦言,目前固收類產品佔據主流,是因為負債端來源主要是3-6個月的“短錢”,這是行業現象,子公司開業之初估計很難轉變。

“未來在2020年之後,各家理財子公司都會發力,到時候產品發行節奏會加快。”金旗表示。

互聯網渠道產品單獨設計

記者瞭解到,在各家銀行進行“表外回表”的過程中,部分銀行出現了“不敢回”的現象。原因在於,各地監管對回表動作合規性把握尺度不同,有些回錶行為可能會被認定為“表內外資產未能有效風險隔離”。

金旗解釋稱,原先的規定是表內絕對不能承接表外資產的,現在銀行也在與監管部門商量回表“豁免”,目前正在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在商榷中。但“回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麻煩,比如股權類投資和永續類貸款,目前交行正在集中梳理這些問題,向銀保監會和當地監管部門提出自己的方案。

今年8月,中銀協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核算估值指引(《徵求意見稿)》(下稱估值指引)公開徵求意見,金旗認為,估值指引對各類投資資產,包括債權類、權益類、商品和衍生品類,非標和標準化資產的估值要求都比較嚴格,有利於理財產品估值的透明化和標準化。

估值指引中提到了“側袋估值法”,要求將風險資產從“主袋”剝離並單獨核算估值。金旗指出,理財產品,尤其是現金管理類產品申購贖回特別頻繁,這有利於防止提前贖回,“晚知晚覺”的客戶不會吃虧,保證了這部分客戶的權益。但對於理財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業界一直呼籲建立統一的理財轉讓平臺。塗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平臺的建立原則上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估值。標準化資產可以按照市場化價格交易,但是非標資產透明度較低,估值較難。從產品類型看,固收類產品中債券交易頻繁,估值簡單;但商品及衍生品類的交易量小,市場深度不夠,估值較難。

存量業務在統一平臺上轉讓還較難實現,但現在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淨值化轉型,未來透明度提升,可流動性增加,有這麼一個轉讓平臺是非常必要的。

塗宏也提到,各家銀行產品參數和評價標準不同,如果上了一個集中的統一平臺,需要就各類產品制定更詳細的標準。

在渠道建設方面,交行目前是“1+3”的形態,1是母行,3是“BAT等互聯網+銀證保同業渠道+新組建直銷團隊”。

對於互聯網渠道,業內一直有爭論。因為互聯網公司追求的更多是“指數增長”這類的擴張目標,與銀行穩健發展的訴求不同,並且可能弱化銀行的品牌效應。

金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互聯網與銀行的管理要求、客戶偏好各有不同,因此目前暫時採用獨立打造互聯網渠道產品的模式在“試水”,與其他渠道產品分開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