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並不存在,那呂布殺董卓原因何在?資治通鑑這段話道出根源

董卓老兄志得意滿入駐洛陽,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後。

得瑟溢於言表的同時,也做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情。

廢立皇帝,毒殺太后,淫亂後宮,殺富劫貧,壓的文人士子,世家大族哪是聲都不敢做!

這一番做派之後,董卓的地位穩固了,朝堂之上也少有反對者,因為啊,他們都跑到外面去了。

果不其然,隨後十八路大軍聯合討董開啟,聲勢浩大之餘,也讓董卓起了調集全國大軍征討的心,至於他有沒有這個能力,看看他手裡捏著的小皇帝劉協,董卓還是有的,不過咧,卻不算特別強。

一看董卓又要胡來,居然想起全國之軍,討伐關東聯軍,朝堂之上也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

貂蟬並不存在,那呂布殺董卓原因何在?資治通鑑這段話道出根源

(董卓的優勢)

比如尚書鄭泰就說:“施政看仁德,不看武力眾寡。”

這話可謂非常的不客氣,幾乎指著董卓鼻子說,你就一莽夫而已,哪有治理國家只靠武力的。

這就讓董卓不高興了,作為正兒八經的莽夫武將,董卓是很看不慣儒家那套仁義禮智信的,在他看來,啥禮儀啊,仁義啊,都是鬼扯淡,拳頭大才是人生贏家。

立馬面色不悅就要發飆。

一看董卓臉色,諫言的鄭泰慌了神,急忙說:丞相啊,我不是這意思,只是強調關東聯軍那些人,成不了大事,不需要調動大軍征討。

這一解釋讓董卓順了氣,也起了好奇心。

鄭泰一看,立馬繼續說:閣下出生西州,(函谷關以西)少小為將,兵馬嫻熟,這袁紹何許人?

不過一洛陽世家公子,張邈也不過一東平書呆子而已,至於孔伷,那就是一個只知空談闊論的口舌之徒,善於辯論,不善於打仗。這群人那是你對手,那是精悍的西涼軍對手。

貂蟬並不存在,那呂布殺董卓原因何在?資治通鑑這段話道出根源

(好忽悠的董卓)

話一說完,董卓頓覺有理,鄭泰就這樣把董卓忽悠了。

可是關東聯軍依舊在啊,董卓在洛陽待著不安穩,就開始尋思,是不是換個地方待著?

就此起了遷都念頭。

想著將中央政府、帝王百官全部遷往自己的地盤長安。

這個念頭一出,就讓所有人看透了董卓的格局,即便他有篡位的野心,卻少有統御天下的格局。

心心念的不過是偏安一隅,在自己地盤當個土皇帝。

這念頭一起,眾人各有心思。

有志天下,當開國功臣的人難免想,董卓這娃不行啊,當不起大任。

有志漢室,當匡扶社稷之臣的人難免想,董卓這娃可以啊,作死自己。

可不管內心如何想,面對遷都建議,還是有不少人反對的。

其中帶頭的就是最老資格的司徒楊彪,他說:

天下大事、發動容易、收拾殘局困難,請閣下三思。

這話一說,又讓董卓憤怒了,言外之意不就是說董卓胡作非為嗎。

董卓立馬反駁說:你是想攻擊國家大策嗎?

眼看要遭,太尉董琬立馬出來忽悠董卓順帶給楊彪解圍,只見他說:如此重大決策,楊司徒只是提醒應該慎重而已。

貂蟬並不存在,那呂布殺董卓原因何在?資治通鑑這段話道出根源

(專注美人那有天下觀)

面的和稀泥的董琬,董卓沉默不語。

眼看情況不對,司空荀爽就出來打圓超:相國顧慮山東起兵、非朝夕可定,才打算先遷都,後部署反攻。固守關中,是秦、漢宰制天下大戰略啊!

這話一出,終於讓董卓氣順了,可是他們真心如此嗎?

不過忽悠而已!

三公位高權重,說話還有點分量,但其他人一見,董卓就不客氣反駁了,不僅要反駁,還要殺人。

校尉(禁軍將領)伍瓊、周毖就成了這被殺的雞。

他們堅決反對遷都,讓董卓大怒說道:我初入洛陽,你們兩勸我任用正人君子,我都採納了。可是那些傢伙卻一個一個起兵背叛我。這可是你們二位出賣我董卓,不是我董卓出賣你們!

下令誅殺伍瓊與周毖。

殺完這兩人,董卓終於可以放心的遷都了,可這件事卻讓我看到了董卓之死的必然性。

貂蟬並不存在,那呂布殺董卓原因何在?資治通鑑這段話道出根源

(呂布殺董卓屬小概率事件)

那就是董卓,即沒有天下觀,又耳根子太軟易被忽悠!

對話中的三公,話術各有不同,卻層層遞進,忽悠的董卓團團轉。

後續被殺的兩個校尉,雖然被殺,可是也曾忽悠的董卓任用賢人,這賢人是誰?

答案是諸如袁紹這樣的人。

所以啊,即便呂布不殺董卓,耳根子不咋地的董卓也會被精於人心的老政客忽悠瘸,呂布的舉動只是加速了董卓的死亡,順帶加速了漢末的動亂而已。

耳根軟和好淫都是董卓死因,沒有天下觀也讓董卓的一生止步於此.......

卓大怒曰:“卓初入朝,二君勸用善士,故卓相從,而諸君到官,舉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


貂蟬並不存在,那呂布殺董卓原因何在?資治通鑑這段話道出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