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编者按:今天是除夕,也是春节长假的第一天,中国人的脚步都匆匆奔向同一个方向——家,因为团圆永远是春节的主题。可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大家而舍小家,大家在年夜饭上举杯祝愿的时候,他们正赶着吃工作餐;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他们暗暗在心里为家人许愿祈祷;除夕的夜空里烟花盛放的时候,他们甚至无暇看一眼这大年夜的繁华。

为此,我们找到了今年将在工作中度过春节的工作者们——26个春节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徐文华、保障地铁安全的控制中心值班主任潘喜军、守护留校学生的天大宿舍巡查员张健、往返天津-宁河的长途公交车司机平东辉、连续7年参加春运的天航乘务长王智勇、保障港口安全的海事局政务中心职工赵欣刚、30个春节不打烊的煎饼馃子摊主老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在心里为他们点赞。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津网顾梦虹 即时播报年根儿底下,当人们背着大包小包赶往回家的路上的时候,46岁的徐文华正骑着电动车围绕着大悲院一圈一圈地转悠着,看到哪里有卫生问题就拿起对讲机指挥手下的环卫工人过来清扫。海河边的风吹乱了他的头发,却吹不散他的乡愁。

200公里之外的河北省景县是徐文华的老家,不过3个小时的车程,工作26年来,他却从未回家过过一个团圆年,阻挡他回家脚步的不是难抢的火车票,而是心里那份对环卫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凭借这份爱,他在工作上收获满满——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环卫行业优秀人物、“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天津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十八大代表,他是首位落户津门的农民工,住上了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还通过天津大学远程教育圆了大学梦,然而徐文华的内心始终对家人存一份愧疚。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津网王丰旭 即时播报如果说庞大的地铁系统是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行车管理部控制中心就是它的大脑。各个线路所有车站的运营情况每天都要在这里进行汇总,并针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进行紧急处置。潘喜军就是大脑中的大脑,作为值班主任,他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以应对各类情况。春节将至,而他,也将在岗位上度过自己的第四个除夕夜。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大宿舍巡查员的除夕夜:一动不动盯着天

天津网王丰旭 即时播报今天就是除夕了,家家户户都在张灯结彩为春节做准备。天津大学的巡查员张健也在准备,不过不是准备跟家人吃年夜饭看春晚,而是准备到学校值班,守护那些过年不能回家的同学们。

张健在天津大学工作了12年,其中担任巡查员工作已经8年了。他每天的任务主要是:巡查宿舍楼内的消防水箱和地下室的水泵,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各个部位是否正常运转,存不存在安全隐患。消防水箱位于宿舍楼顶,狭小的空间被庞大的水箱占据,张健需要仔细检查压力表和管道,如遇异常情况,还得爬到水箱顶部查看水漂是否正常。每个夜班张师傅都要来往顶层和地下室4次,反复检查,确保安全。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津网齐旻 即时播报2015年春运开始后,返乡的乘客早早等在宁河570路的每个站头。因为只有这条公交线从宁河直接前往天津站,是回家的必备交通工具。平东辉是这条线路的驾驶员之一。

凌晨4点,45岁的平东辉掀开温暖的被子下了床,洗漱完毕后,轻手轻脚的架起一块煤放进炉子里。平东辉的家在宁河,屋里没有暖气,为了让老父亲起床不会觉得冷,老婆儿子也能睡的更安稳些,每天早晨他都要先将屋子弄暖。

4点30分,平师傅抵达570路宁河终点站——运河家园。天还没亮,他拿着手电筒为车辆进行安全检查,5点整,早班车准时发出,去接那些等待回家的返乡人。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津网齐旻 即时播报2月15日19点35分,2015年春运的第12天,从沈阳经停天津前往西安的GS6572准时落地,102名乘客拎着年货排队等下飞机,不少人打开手机给家里报平安,一句“我回来了”,带着归家的喜悦。乘务长王智勇站在舱口,一如既往面带微笑欢送每一位客人,当最后一位乘客离开机舱,王智勇打开手机给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号码发了一条短信:妈,我落地了,过年在西安飞,不能回家了。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津网 杨旸 即时播报 赵欣刚1989年参加工作,在北疆海事局政务中心的岗位上坚守了十多年。因为岗位设置是轮班,他和同事都不能正常公休,甚至到了春节,提起值班这件事也是习以为常。

天津网特别策划:致敬春节坚守岗位的人

天津网讯顾梦红 即时播报 腊月二十九,早上7:30,河东区唐家口公交车站的路边显得异常冷清,炸馃子、鸡蛋灌饼、烧饼里脊、白吉馍、大饼夹一切……往日熙熙攘攘的“早点据点”消失不见,只剩一辆煎饼馃子三轮车形单影只,摊主老魏忙的不亦乐乎,一边跟记者聊着一边熟练地摊着煎饼,几个鸡蛋几根馃子,要不要葱要不要辣子,完全不会因为聊天而搞错,这是摊30年煎饼才能历练出来的真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