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文 | 沈 林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近年來,“漢服”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各種以“國風”“古風”為名的類漢服設計迅速走俏。2018年以來,淘寶“漢服”關鍵詞在天貓的搜索量已經超過“襯衫”,微博上#漢服#話題已累計440萬討論,40億閱讀量。普羅大眾對於漢服的認知越來越高。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漢服應該什麼樣?一千個人或許有一千種理解,有人覺得漢服太古老,有人覺得漢服不適合日常穿著,但漢服日常化,在大部分愛好者心中已成共識。甚至,漢服還可以變得時尚——在2021春夏上海時裝週上,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國潮漢風•漢家霓裳”中國•徐州漢服設計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上,我們看到了傳統與現代碰撞下的和諧統一。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漢服如何時尚?上海時裝週T臺上,傳統形制漢服和漢風禮服、常服、“潮服”接連亮相——

一組《神·隱》,將神獸形貌特徵抽象進行設計,以不同的珠飾技巧來表現,講述著設計師對於《山海經》的理解:“有靈智神力的神獸附於人身隱於世間,看倦人間繁華,跳出人身隱於山川樹木,卻在人身上留下自己的形貌痕跡。”

一組《祈祀山川百源》,通過中國傳統服式結構和西方結構樣式融合,保留漢服大袖衫、右衽開合領,同時以不規則廓形創新設計,選用真絲、新型壓花、刺繡等面料突破層次感,用現代潮流設計傳達著中國山水之美......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大賽自2019年11月啟動,共收到150所國內外高校、企事業單位、漢服社團等近10000名設計師參與,既收到了漢風禮服,也有漢風常服,甚至是漢風潮服,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最終27組作品入圍了總決賽。“國潮漢風二者的結合,在根本上就是傳承與創新的共生。”評委會主任、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中國流行色協會理事戴鴻教授表示,決賽作品中,以院校學生為主的參賽選手體現非常高的水準,以徐州漢文化服飾的新時代創新推動了“國潮”設計的流行,進一步挖掘了漢文化元素,提升青年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許多人或許好奇,漢服和徐州有什麼關係呢?

作為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的兩漢發源地,徐州散發著“楚韻漢風”的文化魅力,“南秀北雄”的山水美景、“五省通衢”的便捷交通和“淮海中心”的品質服務,又令其在一眾旅遊城市中特色鮮明。本次大賽以“國潮漢風•漢家霓裳”為主題,藉助“漢服”這一載體,有機融合漢舞、漢樂、漢禮、漢賦等漢文化元素,向國際推廣漢服所承載的徐州兩漢文化城市內涵,可以說恰如其分。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漢服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有參賽選手表示,本次參賽作品中運用“漢元素”進行了改良設計,穿著比形制漢服更加便利,這樣適穿人群就可以涉及多個年齡層,讓漢服越來越多地走入人們的生活。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由年輕人在尊重和創新中完成。這次大賽也是很好的育人平臺,讓年輕的設計者有機會認識真正的漢服文化,同時又為他們的創意提供表達的機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黨委書記袁蓉說,“越來越多人願意在日常生活中穿漢服,我們也希望新一代設計師的作品能夠為市場提供‘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服裝設計。”

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更好地融合,將漢服打造為徐州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的文化符號,正是徐州賦予漢服大賽鮮明的時代性,可以說,這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是一次漢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探索與嘗試。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值得一提的是,徐州以漢服為切入點,每年舉辦的漢文化旅遊節、漢服嘉年華等活動,正在成為徐州文旅一塊新的招牌。“楚風漢韻相輝映、文化經濟共繁榮”,正如徐州市委書記、市長給全國旅遊者的一封信中所說:“歡迎大家到徐州多走走、多看看,走進徐州,“楚風漢韻古彭城”的文化魅力將使您深受感染。品兩漢文化、賞山水美景;走遍五洲,難忘徐州。”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看得見、穿得出、傳得開”,這座城市如何打造漢服時尚?

· 法律首次明確定義“碰瓷”,定罪量刑也說清楚了

· 美國又搞對臺軍售的把戲,名單中有“波音”……

· 青島疫情最新情況:沒有新的陽性樣本、院內感染是否存在仍不明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