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縣東回鎮白家地掌村:“梨”產業帶活一個村

3月24日,平定縣東回鎮白家地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文平早早地來到村裡的玉露香梨種植基地給梨樹剪枝施肥。“自從村裡種上梨樹,俺就成了‘樹保姆’,看著它們從小樹一點點長成現在的樣子,去年掛果,俺心裡高興著呢。”王文平邊幹活邊說。

王文平所在的白家地掌村離平定縣城有45公里。由於村子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產業單一,全村126戶283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112人,是我市深度貧困村之一。為了讓靠天吃飯的窮山村脫貧,2015年,村支“兩委”在幫扶單位市水利局的幫助下,制定了立體種植、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通過種植玉露香梨樹和富士蘋果樹,林下套種地膚、黃豆、穀子,養殖黑山羊等,讓一份土地產生多份收益。

“別看現在地裡沒什麼,再過一個來月,合作社就組織村民在果樹下套種黃豆、穀子等低稈作物。套種的作物是這些年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白家地掌村村委會主任、平定縣慶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聶素慶說。

150畝玉露香梨樹在層層梯田上整齊排列,幾位村民在田裡施肥、打藥、剪枝。玉露香梨是由我省果樹研究所培育的一個雜交品種,被譽為“中華名梨”。白家地掌村海拔高、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通過東回鎮和幫扶單位的“牽線搭橋”,2016年才把嬌貴的“中華名梨”引到山溝溝。白家地掌村、朱峪村和西川村是一道溝裡的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處於相似的脫貧困境。僅靠一個村的土地很難實現規模化種植。經過多次研究,3個村決定聯合種植500畝玉露香梨樹,並申請到了上級資金的支持。此外,白家地掌村還種植了一部分富士蘋果樹。

“去年,70%的玉露香梨樹開始掛果,收穫5000斤梨。在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春節前就銷售一空了。”白家地掌村黨支部書記趙啟紅介紹,“每斤梨7元,不少人成了回頭客。”

“最難熬的日子過去了。”說起村裡種下的綠色產業,趙啟紅信心滿滿,種植果樹週期長,從小樹苗到掛果需要四五年。這幾年,只有投入沒有收益,如何保證村民收入和後續資金投入。村幹部諮詢了果樹種植專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後,確定了林下套種低稈作物和發展養殖產業的思路,力爭讓土地產生多份收益。

第1年種地膚獲得不少收益;第2年一部分土地種地膚,一部分土地種穀子;第3年嘗試種植黃豆,還養殖了黑山羊;第4年套種作物增加了韭黃、胡麻、油葵……這些年,白家地掌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打造立體產業,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

白家地掌村常住人口60多人,且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以前以種玉米、穀子為生,“收益多少看老天是否幫忙”,不少人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和養殖場打工,守家在地,還不誤種自家的地。王文平就是其中之一。如今,他已經成為種植基地的技術員,給果樹剪枝、施肥、打藥,林下作物種植、管理和收穫,他都幹得來。“有果樹專家定期到村裡,給我們講解相關知識,手把手教我們如何管理果樹。”王文平說。在合作社打工,他每年能拿到15000元工資。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白家地掌村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建設了8個水窖、1個小型冷庫和田間機耕路,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我們想打一眼深井,確保村民飲水安全;修一座便民橋,方便村民出行。明年我們計劃再建一個大冷庫。隨著玉露香梨進入盛果期,我們的產業會越來越好,村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趙啟紅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