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媽媽,動物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要吃肉。”

如果孩子向你提出這樣的要求,你會怎麼做?

前不久,一位網友在知乎上提出了這樣的困惑,衝上了熱門,吸引了不少網友圍觀。

其中有一位答主講述了自己兒時的經歷: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小時候特別喜歡的一隻兔子,被家人做了晚飯,他哭喊了很久,甚至以餓肚子來抗議,不僅沒引起父母的重視,還被他們當成了“笑料”,爭相打趣。

這件事一度成為童年陰影,長大後,每次回想時心裡都會隱隱作痛。

裡面有一句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他說:“重點不在於那隻兔子下鍋了,而是當我為那隻兔子難過時,他們既不理解我,也不尊重我。”

這個回答戳痛了無數網友。

吃飯本來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卻讓有些孩子成了一生的陰影。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總是抱著“小孩子懂什麼”的想法來養育孩子,無論孩子提出什麼想法,都會選擇性忽略,認為他們不具備與父母平等對話的能力。

殊不知,對孩子而言,那種不被尊重、被漠視、被曲解的心情,再過多少年,也無法忘記。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每個孩子既是你的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出生之時,都被賦予了獨立的意志,哪怕還沒有學會說“不”。

尊重孩子的選擇,是每個家庭給到的最佳教育。


01

尊重孩子的選擇

其實是尊重他的感受

前幾天,聽朋友講了一個她與兒子發生的小故事:

她一開始都按照自己的計劃嚴格教育8歲的兒子,但從上週開始,她發現兒子變得悶悶不樂,開心也不說,不開心也不說,每天都是同一個表情。

直到有一天,吃晚飯,兒子吃完了盤子裡的飯菜,又喝了粥,她擔心兒子沒吃飽,又給他加了兩個餃子。

兒子嘟著嘴說:“我吃飽了。”

她頭也沒抬地反駁說:“多吃點,才能長高,再吃兩個。”

兒子委屈地說:“我自己吃飽了還不知道嗎?為什麼你總是不相信我的感受?一定要命令我怎麼做呢?”

孩子的話讓朋友突然“驚醒”。

她發現,自己本意是對孩子好的付出,以為在滿足孩子,但是在孩子眼中,他們真正的感受沒有被關注,反而被替代、被控制,內心難怪不滿。

最後她說:“原來我為他做那麼多,反而是擋住了他。”

其實尊重孩子的選擇,說到底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被“看見”的需要,所謂的“看見”,就是你無條件地接收對方的感受與想法,並給出回應。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當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時,其實是給孩子釋放了一個信號:我相信你,你的感受可以由你自己做主。

這也是激發孩子活力的第一步。

被尊重滋養大的孩子,才能學會如何對待自己的“感受”,並讓內在和外在都豐盈飽滿,最終成長為一個靈動自由的人。


02

被剝奪選擇權的孩子

更容易自我否定

著名教育學家格蘭特·霍爾沃森說過:“孩子渴望在歸屬感中獲得幸福,在新事物中獲得成長,在自由選擇中獲得內在動力。”

如果父母剝奪了孩子的自由選擇權,那麼他們的內在動力也會瞬間熄火,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中,難以向前。

有個網友在論壇中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媽媽是一個性格強勢的人,小時候的她,無論做什麼,都被事先決定好了,自己從來沒有過選擇權。

週末出去玩,本來想好好打扮一番,穿上自己最喜歡的衣服,媽媽二話不說把一件厚衣服套在她身上,說“小孩子要什麼好看,保暖重要”。

自己喜歡跳舞,媽媽卻給她報了圍棋班,說“跳舞有什麼好的,又不能長腦子。”

就連她在學校裡報什麼社團,媽媽都要親自打電話叫老師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選擇,完全不過問她的想法。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久而久之,她從一開始的反抗、不滿變成了妥協、順從,最後覺得自己的想法已經不重要了,自己想做什麼都是不對的,眼神也越來越黯淡。

成年後,更是把自己活成了一個“透明人”,不敢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工作上更是如此,把自己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處理問題縮手縮腳、猶豫不決,內心的憋屈和苦悶,可想而知。

很多時候,孩子對自身的認識來源於父母的評價,父母怎麼看待孩子,孩子也就怎麼看待自己。

當父母拒絕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選擇強加給他時,實際上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好”,長此以往,孩子的價值感自然也越來越低。

所以,父母否定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在侵蝕孩子對自身的肯定。

從小被壓抑真實想法,不被尊重理解的孩子始終只會無限否定自我,最後即使再優秀,內心也會住著一顆受傷的心靈。


03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就是把選擇權還給他

香港歌手陳美玲在三個兒子都考上斯坦福大學之後,一躍成為話題人物。

當人們問及她的育兒經時,她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在大兒子上高中的時候,想去美國留學,作為父母,陳美玲也希望兒子選一所比較好的學校。

可是最後的結果讓她大跌眼鏡,兒子選了一所一般的學校,理由是:這所學校每名新生都配有一匹馬。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肯定會找各種理由讓兒子換一家,或者直接幫兒子換掉。但她沒有,依舊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

事實證明,大兒子的選擇是對的,他在那所學校學得很開心,成績也很好。

大多數父母讀渴望孩子獨立,成為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人,但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吃虧,擔心孩子摔跟頭,於是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

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終究是漸行漸遠的,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只是幫助他們成長的角色,而不能替他們成長。未來的路,還是要靠自己去走。

正如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說過的:“兒童必須通過自有的選擇而獲得意志上的獨立。”

父母之愛,為孩子之計深遠,要讓孩子在以後走得更穩當,就必須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一切由他自己去體驗,在選擇中變得更加獨立,這才是對他最大的尊重。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04

作家畢淑敏曾說:

“我覺得一些家長為孩子設計人生之路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孩子有權利選擇其他道路。


當孩子與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讓家庭環境惡化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是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這種尊重,既不是溺愛般地讓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不是一刀切式地說了不能做就不能做。

孩子的想法總是如萬花筒般的出人意料,需要正確的尊重方式才能讓他茁壯成長。

這樣從心而發的尊重,最起碼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顧及孩子的感受,及時反饋

在電影《怦然心動》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當朱莉提出想修理院子時,引發父母的分歧與爭吵。

當時朱莉嚇得手足無措,完全不知如何應對。

事後,父母依次進入她房中,安撫她的情緒,親吻她的額頭,並表示“這不是她的錯,我們依然愛你”。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獲得理解和體驗到愛。

當我們在第一時間關注並理解孩子的感受時,孩子不僅能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也最低限度地減少了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讓他依舊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2)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並表示理解

《高素質父母》一書中說到:“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

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而是給自己一點耐心,換位思考,找到孩子要求背後真正的需求。

當我們蹲下來,和孩子的視線齊平時,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視角,也就能幫你更好地解決與孩子之間的分歧了。

3)合理需求做到尊重,不合理需求積極引導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如果是合理需求,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意願,在不違背父母原則的情況下,讓孩子自主做決定。

《爸爸去哪兒》有一期多多喜歡的小狗,被同行小夥伴借去玩了一段時間,她有些不願意了,就跑去找爸爸幫忙。

黃磊給出的回答是:“多多,你是姐姐,你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知乎高贊: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精彩?

他並沒有因為一件小事,而直接代替孩子做決定,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孩子,不僅讓孩子體會到被信任,也讓她學會了獨立解決問題。

如果是實在無法接受的不合理要求,那也一定要共同協商,積極引導,並且和孩子做好約定,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的感覺。

之前有名網友分享說,和女兒去迪士尼玩時,她吵著要吃棒棒糖,但她牙齒不好,不能多吃。

她沒有馬上拒絕孩子,而是溫柔地問:“你還記得上次牙疼是什麼感覺嗎?”

孩子馬上歪著頭說:“可疼了,好幾天都沒睡好。”

她接著說:“那媽媽去買一根,你吃多了會牙疼,我們只嘗一點好不好?”

孩子點了點頭,之後也按照約定的那樣,只嚐了一點點。

尊重是相互的,當孩子提出要求,父母做不到,只要耐心解釋原因,讓她感受到被尊重,孩子必然也會用尊重回應你。

愛從來不是抱著“為你好”的藉口,忽視和拒絕孩子的需求,而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選擇。

當我們越忽視和否定孩子時,孩子就越容易自我懷疑,陷入自卑。

好的家庭都懂得:孩子的人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需求更重要,而這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選他所愛,經歷一個完整的人生軌跡。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如他所願,讓他自由去探索世界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