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為何被北大學生轟下臺,陳丹青:風骨無存

她把謀生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是一個被市場左右的知識分子——易中天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底蘊深厚。而國學大師就是傳播講解傳統文化的存在,作為站在文化頂端的人,國學大師們一般文化涵養深厚。不過在中國,卻有一位紅極一時的國學大師被國內頂尖學府的學子們轟下臺過,這就是于丹。

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為何被北大學生轟下臺,陳丹青:風骨無存

一、國學大師于丹

在各種類型的節目中,《百家講壇》一定是文化類型節目中的亮色。中華文化是一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甘泉,而國學大師就是泉水中的精靈,汲取著養分後將知識散播。而作為一個完全以文化為載體的節目,自然也會捧紅許多的國學大師。在過去,中國的國學大師們有錢鍾書、章太炎等。

到了現代,隨著節目的爆火,一些新的傳播者被人廣而熟識,其中就有于丹。而人們感嘆的就是于丹對於《論語》的解讀。對於人們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固然精妙無比,但是畢竟每一個人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識面也比較有限,因此在面對一些古文時,就會顯得有些茫然。而於丹關於《論語》的解讀彷彿在人們與古籍之間建立了一個連接,原本晦澀難懂的東西在一剎那變得簡單易懂了。

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為何被北大學生轟下臺,陳丹青:風骨無存

二、爆紅之後

對於藝術家來說,成名之前的東西往往是最真性情的,因為那時候的他們並不被名利所左右,可以心無旁騖地做出優秀的藝術品。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名利確實會給人帶了許多的東西,而這一位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也被名利所左右了。

一夜爆紅給一些人帶來的是清醒,而給另外一些人帶來的是沉淪。在爆紅之後,于丹的負面新聞從來就沒有間斷過。走紅之後她被邀請到各大高校、平臺參加講座,甚至於國外也有機構邀請她去參加活動。但是在於丹身上卻有一個在娛樂圈更為常見的問題,那就是耍大牌。

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為何被北大學生轟下臺,陳丹青:風骨無存

作為國學大師,在一定程度上,與她掛鉤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學,她出現在活動中就等於在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不過爆紅之後,于丹認為自己已經很紅了,所以所有的用度都一定要最好的,只要待遇不好,她就會發脾氣。這一點也將她的專業素養以及人品徹底暴露。

三、被轟下臺

不過於丹雖然是知名的國學大師,但是她的每一次活動幾乎都是與利益掛鉤的。于丹選擇的是一個隨時可以給予名利反饋的市場。陳丹青曾經評價于丹:風骨無存。選擇市場的人,註定會被市場所淘汰,市場永遠不是一成不變的。

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為何被北大學生轟下臺,陳丹青:風骨無存

作為國學大師,在有了高名之後,要時刻的保持清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以及內涵。放下過去,一切歸零,從更為深層次的角度重新思考補充知識。王朔也曾經形容過於丹的講解。就像是給古文化穿上了一層包裝,變相熬了一碗白開水一樣的雞湯。

而只選擇市場的于丹,最終也被市場拋棄了。2012年于丹去北大參加講座,但是在中途的時候卻一直被觀眾喝倒彩,最後被學生轟下臺。為何她會被北大學生轟下臺?因為當時的那一場講座是關於中國的崑曲藝術的。而在場的嘉賓只有于丹是一位業外人士,作為一個不懂崑曲的人,卻被邀請來作為主講,實在是有些諷刺。

54歲的國學大師于丹,為何被北大學生轟下臺,陳丹青:風骨無存

這是一場十分不專業的講座,除此之外,于丹在這一場學術性的講座中,著裝並不規範,這更加引起了學子們的不滿。最終,這個隨著市場而波動的“商人國學大師”走下了神壇。

結語

國學與傳統文化掛鉤,本身是一件充滿著歷史底蘊的事情,若是名利、市場為主,自然只會是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