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最近有很多令人沮丧又不安的新闻。

我们迫切地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各种消息、分析、评论通过各种新旧渠道,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涌来。众说纷纭,信息量很大,我却时常感到无力:有时因为难以分辨;有时苦于知识储备不够;有时则是彻底迷茫、毫无头绪。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我们可以通过看、听、学,通过与人交流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但也许,在这个更有可能信息过载而非信息匮乏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一些能够帮助我们分辨信息、做出自己判断的工具,好让我们在试图梳理纷繁信息的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

今天想聊的这本书叫做“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笔者暂译为:《忠于事实:我们错认世界的十个原因,以及为什么一切要比想象中好》)。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这本书似乎还没有在大陆出版,近期新出的台版(繁体)将书名译作《真确:扭转十大直觉偏误,发现事情比你想的美好》。不过,英文原版非常好读,可以一试。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了两件事情:

❶ 它向我们揭示了十种常见的思维谬误(原文用的是更中性的词:instinct,本能)。也许我们并非对这些谬误的存在一无所知,但现实中某种本能的倾向性、先入为主的情绪、一个人的思维惯性等,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误区,难以看清世界真实的模样。

❷ 书中所举的例子很多都是诸如人口分布、平均寿命、贫富差距、福利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作者以数据、图表、案例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通常被遮蔽了的人类社会发展成就。他希望我们能对一个“更好的”未来社会抱有充分信心。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

本书作者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是一位来自瑞典的临床医师、国际卫生领域的教授(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health)以及公共教育家(public educator),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顾问。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汉斯·罗斯林

2017年,汉斯因为胰腺癌去世了,他把人生最后的时光用来撰写这本书。

汉斯的这部遗作是与他的儿子奥拉·罗斯林(Ola Rosling)和儿媳安娜·罗斯林·洛朗德(Anna Rosling Rönnlund)合著的。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汉斯的儿子和儿媳

2005年,三人共同创办了The Gapminder Foundation,专攻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目的是展示一个“人人能读懂的、基于事实的世界观”(a fact-based worldview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事实上,数据学家可能是汉斯最为世人所知的身份了,他的一些TED演讲非常有名,2006年的一次演讲在TED官网上已有1200多万播放量。国内最早关注大数据和可视化的一批专家、学者,应是很早就开始关注汉斯和Gapminder了。

TED官网上有一个汉斯的演讲合集: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戳图片看演讲

这里也放一个汉斯和Gapminder可视化作品的小视频“The River of Myths”。

视频中的可视化作品展示了世界各国妇女平均生育婴儿的数量(babies born per woman)与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之间的关系,以及自1963年以来的变化趋势。长成这样的气泡图(bubble graph)是他们的标志,是不是莫名还很萌?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下图展示了2017年各国收入水平(income)与预期寿命(lifespan)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探索及可视化,是汉斯团队的代表作之一。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

书的开始,汉斯就骄傲地向读者介绍了他的一项保留技能:吞剑(sword swallowing),也就是把剑塞进喉咙里(温馨提示:请勿模仿),用以说明: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的思考应该超越表象(think beyond the obvious)。

于是,汉斯拿出了他的杀手锏:用一套问卷来测试读者对于世界的认知。屏幕那头的你们,也来试试?

1. In all low-income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today, how many girls finish primary school?

在当今世界各地的低收入国家中,有多少女孩完成了小学教育?


A: 20 percent(20%)

B: 40 percent(40%)

C: 60 percent(60%)

2. Where does the majority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live?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口生活在?


A: Low-income countries(低收入国家)

B: Middle-income countries(中等收入国家)

C: High-income countries(高收入国家)

3. In the last 20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living in extreme poverty has…

在过去的20年里,极度贫困人口所占世界人口的比重___


A: almost doubled(几乎翻倍)

B: remained more or less the same(没什么变化)

C: almost halved(几乎减半)

4. What is th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world today?

当今世界人类的平均寿命是?


A: 50 years(50岁)

B: 60 years(60岁)

C: 70 years(70岁)

5. There are 2 billion children in the world today, aged 0 to 15 years old. How many children will there be in the year 2100,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当今世界上有20亿0至15岁之间的儿童。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100年世界上将会有多少名儿童呢?


A: 4 billion(40亿)

B: 3 billion(30亿)

C: 2 billion(20亿)

6. The UN predicts that by 2100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have increased by another 4 billion people.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联合国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会再增加40亿。 主要原因是?


A: There will be more children (age below 15)

将会有更多儿童(小于15岁)

B: There will be more adults (age 15 to 74)

将会有更多成人(15至74岁)

C: There will be more very old people (age 75 and older)

将会有更多年纪很大的老人(75岁及以上)

7. How did the number of deaths per year from natural disasters change over the last hundred years?

较之100年前,每年由于自然灾害死亡的人数?


A: More than doubled(超过两倍)

B: Remained about the same(几乎一样)

C: Decreased to less than half(少于一半)


8. There are roughly 7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today. Which map shows best where they live? (Each figure represents 1 billion people.)

当今世界大约有70亿人口。以下哪张地图反映了他们的分布?(每一个小人代表10亿人口。)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9. How many of the world’s 1-year-old children today have been vaccinated against some disease?

当今世界有多少1岁儿童曾注射过疫苗?


A: 20 percent(20%)

B: 50 percent(50%)

C: 80 percent(80%)

10. Worldwide, 30-year-old men have spent 10 years in school, on average. How many years have women of the same age spent in school?

世界范围内,30岁男人平均接受了10年学校教育。那么同龄女人呢?


A: 9 years(9年)

B: 6 years(6年)

C: 3 years(3年)

11. In 1996, tigers, giant pandas, and black rhinos were all listed as endangered. How many of these three species are more critically endangered today?

1996年,老虎、大熊猫、黑犀牛被列为濒危动物。今天,这三种物种中,有几种更濒危了呢?


A: Two of them(两种)

B: One of them(一种)

C: None of them(没有)

12. How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 some access to electricity?

世界上有多少人用上了电?


A: 20 percent(20%)

B: 50 percent(50%)

C: 80 percent(80%)

13. Global climate experts believe that, over the next 100 year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ill…

全球气象专家认为,100年以后,平均气温会?


A: get warmer(变暖)

B: remain the same(差不多)

C: get colder(变冷)

答案:

1-5:C B C C C

6-10:B C A C A

11-13:C C A

大家做得怎样?错得多吗?有没有感觉自己是在瞎蒙呢?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我也做了这份测试,结果挺惨烈的,而根据汉斯的说法,我并不是一个人。

比如第3题,只有7%的人做对了;第9题,13%。

第13题,关于气候变化,有86%的人做对,这是特例,因为气候议题在大众层面已经有了很多关注和讨论。

2017年,汉斯对14个国家的12,000人做了这份测试。除了第13题,平均每人只答对了2道题。没有人答对所有题,却有15%的被试者吃了鸭蛋。

汉斯不止一次调侃我们连黑猩猩(chimpanzees)都不如,因为理论上说,啥都不懂的黑猩猩尚有1/3的可能性猜对答案,而我们答题的正确率还远远低于此。

汉斯发现,人们总倾向于认为世界是可怕的,充满暴力、缺乏希望,而将现实看得如此具有戏剧性(dramati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魔幻、抓马)不仅让人们焦虑重重,还误导了我们。因此,他希望向我们展示这些能够证明世界在整体向好的证据,从而让我们变得更积极,并且不那么焦虑。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

汉斯在书中介绍了10种思维谬误,篇幅关系,我选他所称之为“大型误解”(mega misconception)的三个谈谈:

差距本能

差距本能(the gap instinct),也就是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分思维方式(binary thinking),它忽略了现实中只有极少事物处于两极、有绝对清晰的边界,而多数事物其实位于过渡带,依循某种逻辑分布其间,并且常常有部分是重叠的(overlap)。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在书中,汉斯尤其指出,那种“我们”与“他们”、“西方”(the West)与“其他(the rest)”、“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分法,应该被摒弃。

为了替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概念,汉斯提出了另一种模型,我暂且将之译作“收入水平四层论”(the four income levels ),通过以下两个图表就能清晰、直观地理解这个模型。它是汉斯“基于事实的”(fact-based)分析框架的基石,关于这个模型的阐释和延伸几乎贯穿了全书。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Each figure in the chart represents 1 billion people, and the seven figures show how the current world population is spread out across four income levels, expressed in terms of dollar income per day. You can see that most people are living on the two middle levels, where people have most of their basic human needs met.

图表中的每个小人代表着10亿人口。这七个小人显示了当今世界人口是如何在四层收入水平上分布的,以日收入(美元)来表示。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生活在两个中等水平上,人们的绝大多数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

毫无疑问,“收入水平四层论”比“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两分更为具体可感;同时,它对处于中间地带的大多数和处于两端的少数两极分配了同等的重要性。事实上,积极寻找“大多数的所在”正是汉斯所给出的规避差距本能的办法之一。

汉斯在这一章节中提及的另一个论点,也值得我们关注。

他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站在高楼顶上向下看,低处的楼房像是差不多高的,肉眼很难辨别不同楼房之间真正的高差。

Anyone who has looked down from the top of a tall building know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from there the differences in height of the buildings nearer the ground.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他想提醒那些有着相对高收入水平的人们(依照该模型设定的收入标准,中国已有越来越多人处在这个水平上。实际上,汉斯假设他的绝大多数读者都处于这个收入水平)警惕这种“看不见”,既不要把头脑中那些“绝对贫困”的图景视作大多数穷人的常态,也不要理所当然地对这些“不如自己的群体”及群体之间的差别轻易下判断。

汉斯在书中多次提到要保持谦虚、谨慎,警惕这种“看不见”就是一项实践。现实中的很多欢喜与苦难(sufferings)并不发生在Level 4人群的视野之中,而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拥有诸多具体的挣扎和不幸。可以理解,在已经压力重重的状态下,人们很难对不触及自身的不幸或者“负能量”提起兴趣。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应对这些“不如自己的群体”保持必要的审视和关注,这应是我们尝试理解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消极本能

消极本能(the negativity instinct ):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更倾向于关注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the tendency to notice the bad more than the good)。

汉斯给出了三点原因:

❶ 错误地记忆过去(the misremembering of the past),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回忆滤镜”(romanticize the past):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总是粉红色的(our historical knowledge is rosy and pink)。

我们倾向于把过去想象得非常美好,或者说回忆过去的时候,抹杀了许多不愉快的细节,这让我们正身处其中的现实世界看起来糟糕不已。

❷ 选择性地报道(selective reporting)。

媒体总是倾向于报道负面的消息,汉斯将之称为“监测不幸”(surveillance of suffering),从而给了我们一种“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的错觉。关于这点后文我们再细说。

❸ 依靠感觉,而不是思考(feeling, not thinking)。我们总是坚定地相信那些我们所相信的事物,很少接受质疑和反驳;而我们所能够且愿意接受的信息,往往是在强化我们原有的信念。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汉斯称自己是一个“可能主义者”(“possibilist”):


从不毫无理由地抱有希望,也不会无缘由地恐惧,并且始终抗拒戏剧化的世界观。

It means someone who neither hopes without reason, nor fears without reason, someone who constantly resists the overdramatic worldview.

他不认为这代表着乐观——这是对事物真实的样子抱有清晰而理性的认识。

This is not optimistic. It is having a clear and reasonable idea about how things are.

在汉斯看来,规避消极本能的办法包括:

► 让自己确信好消息和坏消息总是相伴而来(Convince yourself that things can be both better and bad.)


► 看到负面报道的时候不妨想想,如果是好消息或是渐进式的、阶段性的成就,它们能上新闻吗?


► 客观地看待回忆和历史。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说回媒体和负面报道。

汉斯似乎对媒体抱有很深的不满,他在书中多次呈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记者,看到这些,我心里一面叫屈,一面又觉得似乎也不冤。

我想汉斯所指的负面报道主要还是一些负面的、突发事件报道,其中很多是揭露性的调查报道。这类报道,博眼球吗?有的,因为人类天性如此,媒体需要迎合。但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知道真相,进而展开更广泛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现状,从而让世界变得更好?

媒体不喜欢正面事件、或是阶段性成就的报道吗?好像也没有,尤其在中国,很多人说要做“有温度的新闻”。这类新闻容易被人质疑、容易被人忽视,但无可否认,它们中的多数还是有价值的。

汉斯的书,带领我又一次思考那个我已经想了很多遍却并没有得出多少结论的问题:我们的报道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事实?尤其是,当我想要去描述某种现状或者趋势的时候,我所了解的案例和数据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

诚然,个例是有价值的,就事论事是能够带来启发的。但如果不了解大背景和整体情况,我该如何判断个例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它代表着一种特殊情况还是普遍情况?

为了能更好地认识“片面”,我们确实需要提高自己的数据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不觉得冤了。

直线思维本能

直线思维本能(the straight line instinct),或许也算是一种惯性思维模式。大致意思是,我们看到一段线形图,会下意识地依照原有的上升/下降趋势和斜率来判断这段曲线未来的走向。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但是,世事总是千变万化,太多不确定,因而趋势本身就很难预测。另一方面,仅凭一段曲线图,很难判断它真实的形状:直线(straight lines)?S形(S-bends)?下滑形(slides)?隆起形?(humps)?指数曲线(exponential curve;书里所说的doubling lines,其实是指数曲线)?

事实上,直线型增长在现实中十分罕见。

汉斯举了一个例子,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人们起初下意识地认为疫情感染的趋势是直线形增长的,但后来发现并不是。事实上,每三周,疫情感染的范围就会扩大到之前的两倍,因而形势其实比想象中严峻不止一点点。

在通常不太熟悉的领域,人们很难规避这种直线思维的影响,也很难及时地意识到自身的判断失误。

书里的其他7个谬误分别是:


◆ 恐惧本能(the fear instinct)

◆ 规模直觉(the size instinct)

◆ 概括本能(the generalization instinct)

◆ 宿命论本能(the destiny instinct)

◆ 单一视角本能(the single perspective instinct)

◆ 责备本能(the blame instinct)

◆ 紧迫感本能(the urgency instinct)

其中有些我感觉偏主观一些,就不一一展开了。

这本书的确让我看到很多一直被我忽略了的理解偏差,意识到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可喜的变化,而我却对此视而不见。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有些方法论并非绝对,意识到这些偏差和思维谬误的存在,或许是更重要的。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

这本书还未完成,汉斯就去世了。

2016年2月,他被诊断为胰腺癌。在最初的冲击平复后,他推掉了已经计划好的67个演讲、电视和广播节目等,专注于写作此书。

奥拉和安娜在书的结尾写道,直到生命的尽头,汉斯依然对世界保有好奇和热情。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汉斯去世后,继续撰写这本书曾带给奥拉和安娜很多安慰,仿佛汉斯并没有离开。他一生中的很多时间,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建立一个“基于事实的”世界观,或者说,帮助人们找到建立这种世界观的方法。

汉斯曾写道,他对于世界的绝大多数认知并非来源于数据或者文献资料,而是来自与各式各样人的交流。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新的座右铭。通过旅行发现自我之外,也许还能有更多可能性值得我们挖掘。


不开心的新闻看伤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好受点儿丨读书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