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島國有一個用來衡量好學校的,簡單且粗暴的標準——考上東京大學的人數。在東京有一所叫

開成的學校,已經連續霸佔東大合格數第一名的寶座長達39年,傲視全日本所有學校。作為長期關注日本教育界的博主,我一直想寫這所學校,今天終於動筆。


這所學校有多牛?


2020年,開成高中最新一屆畢業生中,有185名被東京大學錄取,其中包括119名應屆生(現役),和66名復讀生。這個成績遙遙領先其他各路精英名校。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比第二名多一倍


開成多年以來在考取東大事業上的戰績輝煌,容易讓人有種印象——這是一家專門考東大的“應試工廠”。但事實上,在私立雙雄——早稻田、慶應的合格人數上,開成也是當仁不讓的第一。有個電視臺採訪一畢業生,該學生在50名學生的班級中排名倒數第一,後來考上了早稻田大學。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幾乎人手一張早慶的錄取通知書


我知道咱們中國的家長們要求都是很高的,區區東大和早慶不一定能打動你們。在2020年的開成應屆生裡,直接考取海外名校的包括: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2名

賓大(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名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1名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名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1名


以及其他美國州立大學、文理學院等數名。


過去幾年,開成保持了年年都有學生考入哈佛、耶魯、劍橋等英美頂級名校。不誇張的說,這份海外大學的成績單甚至可以令大多數國際學校豔羨不已。


這到底是怎樣一所學校?


開成,是私立的中高六年一貫制學校,位於東京都中心以北,從JR山手線西日暮裡站下車,步行一分鐘即可到達。在校生約2100名,其中初中部21個班,共900名;高中部24個班,共1200名——在寸土寸金的東京都內,如此規模的學校絕對是怪獸級。


這所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1年,明年即將迎來建校150週年。最初,這所學校並非私立,而是一所官立學校,其初代校長名叫高橋是清,他另一個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第20代內閣總理大臣。


到了1895年,也就是甲午戰爭結束的那年,學校更名為“開成”,取自中國《易經》中的典故“開物成務”,意思是:通曉事理,辦成事情。其校徽是一支筆壓著一把寶劍,取義自19世紀英國作家愛德華·立頓的名言“

筆強於劍”。到了1939年,當時的第九代校長將校訓精簡為四個字“質實剛健”,作為開成最重要的育人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在這所學校悠久的歷史上,培養出了無數優秀畢業生。在維基百科上有一個長長的頁面,專門列舉開成出身的名人——從政治、經濟到藝術、學者等等,覆蓋各行各業。這裡講一則軼事,當兩大著名百貨公司三越和伊勢丹進行吸收合併的時候,當時雙方的社長,都是開成出身。而在中間牽線搭橋的人,竟也是開成的校友。據說,被收購方的伊勢丹社長還是收購方三越社長的前輩。


雖然是私立學校,但開成絕對不是貴族學校。每年學費為67.6萬日元(摺合人民幣4.4萬),在首都圈的私立學校裡面只能算中下游水平。如果確實有困難交不起學費,可以申請獎學金,直接免掉中高六年的所有費用。值得一提的是,島國很多學校的獎學金其實是貸款的馬甲,甚至大部分還需要支付利息。但開成的獎學金一律不需要償還,保證學生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日本在考學時尤其是私立名校,其實也有不少潛規則:比如看家長的身份和職業、是否為往屆畢業生等。尤其是帶有面試環節的,通過觀察家長、孩子的面相判斷家庭的氛圍。這些對於為孩子追求公平求學機會的家庭,尤其是難以得到規則傾斜的中國家長們非常不利。但是開成的入學考試非常單純——只有筆試。一共四門科目,滿分310分,擇優錄取(初中新生的前300名、高中新生的前100名)。任何適齡學生都可以報考,不限國籍、身份,不留任何潛規則的空間,實現了絕對的機會公平。


只有一個客觀條件要滿足——這是一個純男子學校,只招收男生


進入超級名校後的第一個月


日本的學校是4月開學。入學兩週後,這些懵懵懂懂的新生就要接受開成的第一個洗禮——和筑波附高的賽艇對抗賽。這項比賽擁有百年曆史,最初是從英國學校那裡模仿而來。代表學校參賽的只是賽艇部的幾名前輩,但所有400名新生都必須參加應援團,每天都要練習助威、喊口號。通過這種熱血沸騰的活動,可以讓新生們在最短時間內融入這個大集體,團結一致、共同對外。給新生上這重要的第一課的人,不是老師,而是高三的學長們。


當問起進入開成的第一印象,很多畢業生都談到他們剛入學時所學到的:當前輩問“你們聽懂了嗎”的時候,不能回答“はい”(嗨一),而是要說“おう”(奧烏)。純爺們的學校,這樣聽上去也許更有男子氣概吧。


賽艇大會剛結束,開成的熱血男兒們就要投入到另一項更加重要的活動——運動會的準備中。直到五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全校學生每天都要全力投入到這件事中。這時,新生們也領悟到了:原來在開成,不只是學習和考東大,還有很多同等重要的事情。


不僅僅是運動會


開成的運動會值得大書特書——這是全部由學生自己策劃、組織、執行和參與的運動會。把中高六年的所有學生們混合分組,保證了每組都有高年級前輩,帶領低年級的後輩。而老師們,一律“袖手旁觀”。


學生們對運動會的認真和投入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在運動會籌備過程中,學生們自發設立:審議會、審判團、委員會三個組織,和立法、司法、行政功能相對應,保證一切工作有序進行。身兼重任的委員會會長人選,甚至要由全體學生投票選舉產生。


到了運動會到來的那天,任何一個親臨現場的人都會驚訝於開成運動會的激烈程度——比賽中充滿了身體的衝撞和對抗。腦震盪、骨折都是家常便飯,被救護車拉走也不是新聞。


百聞不如一見,這裡放一個開成運動會最精彩的項目“棒倒し”的小視頻——一方隊伍保護木棒不倒,另一方不斷向木棒衝擊。這個古老而傳統的項目,在開成的運動會上已經持續了八十多年。


其實日本的孩子也都是親生的,對於是否有必要讓運動會保留這樣激烈的項目,日本的家長頗有微詞。但開成校長在接受採訪時,對此表達過觀點:這,就是開成。


開成的運動會,其實提供了讓每個人都發揮出各自特長的平臺——會運動的去衝鋒陷陣、擅長美術的去製作看板、懂音樂的去創作應援歌曲,如果沒有這些特長的話,還可以去幫助維持秩序、為夥伴吶喊助威。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統領低年級學生完成各種任務,更是對領導力的鍛鍊。這樣的運動會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讓學生們學習到什麼是組織和集體,學會發揮自己的長處,成為夥伴中的一員。這些奠定了開成育人哲學的基礎——培養真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集體主義?還是自由主義


開成的教育理念,可以凝結為四個關鍵詞,前三個分別是上面已經提到過的“開物成務”、“筆強於劍”和“質實剛健”,第四個就是“自由”。開成的校風極其自由,唯一一條能稱得上校規的,竟是要求上下學時身著統一制服。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這可能與我們對“高考工廠”的印象有所不同,但開成校長有他的解讀:這世上有以”考入東大“為目標的教育方式;還有一種教育是其結果以東大的錄取通知書呈現。開成的教育精髓在於,讓學生們擁有描繪自己未來的能力,最終成為理想的自己。擁有這種能力的前提,一定是獲得足夠的空間和自由,這是開成可以給與的。


開成的自由校風是自上而下的,首先老師們就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可以不用對學校和教委言聽計從,自主選擇教材,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給學生上課。目睹了老師們在教學上的自由後,學生們也潛移默化增進了在學習上的自主性。接受採訪的開成畢業生都不約而同地說:“從來沒有被老師督促過學習。”


這種自由的另一面,其實是對學生自律的培養。比如,開成對於電子設備完全不設限制。學生願意的話,甚至可以用筆記本電腦來做課堂筆記。但是,學生們也會自覺地保持手機要靜音等基本禮儀——在沒有校規的學校,學生們反而對無形的社會規則和道德規範更加敏感。


另外,開成每年都會有學年旅行。我相信這項活動在大部分學校都是由老師來操辦,但是在開成卻完完全全由學生自行決定——先通過選舉,決定組委會,然後商議目的地、安排行程,聯繫旅行社等,從頭至尾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和夥伴們一起旅行是學生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像開成這樣完全由學生自己做主,那種成就感和快樂一定是雙倍的。


日本學校的“部活”是非常獨特的文化,也是讓學生真正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盡情揮灑青春汗水。開成雖然是考試成績第一的牛校,但在課外興趣活動方面也沒什麼不同——全校有50個正式的部和18個同好會。有統計,平均每個開成的學生要參加超過兩種課外活動。


但畢竟這所學校的學生更發達的是大腦,所以開成最拿得出手的是各種文化部。比如俳句部(日本的一種古體詩)、辯論部、智力問答研究部、圍棋部等,都是經常拿全國冠軍的。下圖的高谷悠太君,在就讀開成期間,興趣驅使加入了數學研究部,後來代表日本拿到國際奧賽的數學兩連冠和情報科學四連冠。有趣的是,雖然因優異的奧賽成績獲得了保送資格,但他並未接受,而是選擇和其他人一起參加日本的高考。當然,毫不意外地考上了東大理科1類。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還有一個島國網紅叫伊澤拓司,外號“Quiz王”,專門致力於研究和推廣智力問答事業,油管上超過百萬關注,經常在電視上露面,甚至還來中國參加過《最強大腦》節目。他最強的特長是在題還沒讀完時就搶答出正確答案,要知道這對於謂語後置的日語十分困難。此人正是開成的畢業生,在校期間曾經獲得全國高中智力問答賽兩連冠。後進入東大,在大學院期間退學,全身心投入這項愛好,進而將其發展為謀生的事業。


“真正對人生幫助最大的,是能讓一個人全情投入的事情”。高谷和伊澤的經歷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解,他們的成就也和在開成就讀期間所獲得的自由和支持緊密相關。


讓未來的我幫忙指路


日本幾乎每個學校都會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進路指導”,簡而言之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未來。開成的進路指導很特別,學校方面從不對學生的未來方向指手畫腳,尤其是不會勸學生去考東大——如果哪個學生想考東大,一定是自己想要去考,跟學校和家長的想法無關。


但不代表學校什麼都不做——開成更願意啟發學生對自己未來進行思考。每年高二的時候,學校一定會邀請優秀的畢業生回來進行座談會,讓學生們去了解和參考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從而自己確立前進的方向。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這種前輩帶領後輩的文化是開成自始至終都推崇的——幾乎所有開成重要的事情,都是由前輩來言傳身教。對於憧憬偶像的年齡來說,這樣的方式,一定可以更好地激勵少年們的自我成長。


男子校的擔憂


單性別學校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是陌生的存在。其實,由於嚴重的少子化造成了生源的減少,日本的很多單性別學校也在向男女同校轉型。但在這種社會風潮下,開成依然會把男子校的方針堅持下去。對此,校長解釋說:男孩子在家裡要被母親照顧,同校裡同齡的女孩子心智發育早,而且日本女孩子大家懂的,特會照顧人。所以男孩無論在哪裡都是被照顧的角色,喪失了自立養成的機會。如果是男校的話,飯糰也要學著自己去捏、縫紉手工也要自己來做,男孩子不得不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只有真正學會了自立,男孩子才會真正的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思考、肩負責任,也擁有了成就更大的目標的動力。


時不時地會看到一些文章,批判單性別學校的體制是落後的,且對學生身心不利。事實上,在2020年東京大學人數合格的排行榜上,前十名學校中有九所都是單性別學校(8男校、1女校)。在英國、澳洲等有單性別學校傳統的國家,也有類似的現象。不管科學研究怎麼說,但結果說明了:在現行的教育選拔制度中,單性別學校更具優勢這一點是無可辯駁的。


這所中學,連續39年排名全日本第一


這樣的事實,也給在日的中國家長們帶來了一個新課題:到底要不要選擇單性別學校?本號將在日後,進行更細緻的討論。


上東大易,上開成難


東大每年本科招收3000多名學生,而開成的初中每年只招300個。所以有句話說:上東大易,上開成難。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開成這所學校的成功,是得益於通過“掐尖兒”佔據了最好的生源。我認為不完全對——理論上,所有的私立學校都在“掐尖兒”,但開成卻是獨一無二的。這所學校真正可貴之處,在於其對育人理念的堅持和貫徹。比如,為了讓老師們心無旁騖地專注教育和研究,學校不設置任何考核制度,真正獲得了自由的老師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而且歷代開成的校長必須都是開成的畢業生——沒體驗過開成生活的人,怎能去帶領學校延續文化呢?這些看不見的地方,才真正鑄就了開成。一個學校教給學生的知識,應該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但育人的方針,應該是堅定不移的——因為人類真正優秀的精神內核幾千年從未改變。


結語


在讀了很多很多關於開成的故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青春少年,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大人。如果大人把他當做孩子,那麼很自然地會給他設置條條框框、指導和命令他怎麼做,這樣對於大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如果把孩子當做大人來對待,那麼就需要傾聽、對話和建議。哪種方式能給孩子帶來更長遠的正面影響呢?答案顯而易見,但說易行難。


所以,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到把孩子送進開成這所學校,比如家有千金的我。但是開成的理念就在那裡,願意的話每個家長都可以汲取營養,應用到家庭教育中來。更何況在日本,幾乎找不到任何的客觀阻礙,何樂而不為呢?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


主要參考資料:

1、《男子御三家》

2、《ザ名門校》

3、維基百科

4、開成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