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大国凭啥崛起?

这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是条件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必备要件。

星洲狮城是南洋无可争议的唯一发达国家,但谁也不会把他当大国。因为他先天条件不行,真有事只能当炮灰——很多人不理解,为啥跟我们同文同种且没啥利害冲突的狮城,政策走向却偏向反夏;其实道理很简单,蕞尔小国只能选边站队,抱大腿要找最粗的抱。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低地国家郁金香国体量不算太小,一度也曾纵横四海,但先天位处大型国家夹缝中,无法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在一次次努力遭遇社会毒打后,终于选择放弃治疗,当幸福的咸鱼去了。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现今大争之世,没有几十万近百万平土地,没有上亿人口,没有大量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大国梦不做也罢。

当今具有大国地位以及大国潜质的国家,一双手也数得过来。其中C位当然属于北亚美利加大灯塔国。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灯塔国当然也有过他们的筚路蓝缕,但他们能走到今天泰半在于地理优势——

一国东西贯穿占据半个大陆,而且占的是价值最高的温带地区。于是在基础期,他们可以开发足够的可耕地,养活较大人口基数,这就有了立国之本。

第二步进入发展期,北亚美利加煤铁资源虽然不算极其丰富,但工业化之初也足够用了,于是高耸入云的烟囱立起来了,纵横交错的铁轨铺起来了,震耳欲聋的机车跑起来了,第二代世界工厂确立,争霸基础打造起来了。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这个时期美帝孤悬域外,直接的南北近邻都是弱鸡,既无需理会旧大陆争霸之惨烈,也不必担忧自家受到威胁,正是闭门种田求发展的天赐良机。正因为较少战乱,社会环境安定,吸引了大量移民前往讨生活,其中很多是高素质人材,被拿来主义作成振兴基础。当各国厮杀得疲惫不堪时,赫然发现一头兀鹫已然羽翼丰满,正亮出巨喙利爪。

这种“天选之国”优势,别人羡慕不来的。

有没有其他国家具备类似条件呢?

当然有,比如南亚美利加的桑巴国,“世界最大岛最小洲”考拉国。

众所周知,这两国都是矿产大国,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巨头,就在他们地盘上。而且两国也不缺煤矿,完全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基础条件。

但两国各有短板。桑巴国的劣势在于地处热带,雨林面积太大。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现代人总说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是极其宝贵的生物宝库。这从生态学角度说当然是真理,但换到大航海拓荒期,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要以为生物资源丰富就是好地方,热带丛林雨量充沛,树木遮天蔽日,形成大量不流通中温水体,最适合寄生虫病毒孽生,因此各种热带传染病肆虐,哪怕到今天仍是极其致命的。在近代早期,要在这种鬼地方开发足够可耕地,就要拿大把人命去填。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耕地不足粮食不够,就是早期桑巴国,甚至是整个南亚美利加人口上不去的关键原因——灯塔国初代移民们尽管也要艰难拓荒,但终归不要付出如此惨重代价。

桑巴国还有一个资源优势却限制其发展,那就是巨量的金银矿藏。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只看重其中的货币价值,把南亚美利加殖民地当作铸币厂,无意长久经营。因此殖民者(其实根本不合格)“半岛人”只想着攫取大笔财富衣锦还乡,很长时间几乎没有人愿意扎根殖民地。后来贵金属资源渐趋枯竭,殖民地转型为简单劳动密集型种植园经济,转而输入大批南阿非利加人种,但总体缺少较高素质人口输入大方向没有改变,造成当地长期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中产阶层——整个南亚美利加占优势的是各种混血人群,因为血统空前混乱,各种鄙视链盛行,互相认同感很低,长期不能形成民族国家。

国之不国,何谈崛起?

考拉国的问题则是另一个:大陆主要山脉大分水岭隔开了沿海与内陆,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可耕地只有东南沿海一小片,没有足够粮食养活支撑大国所必需的人口基数。大分水岭以西主要是半干旱草原,发展不起种植园经济,而牧业经济需要人力较少,也就没有大规模南阿非利加人种输入,以致长期人口不足——实际上考拉国很长时间是低层次的羊毛经济,矿业发展起来已经是二战之后的事了。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另外,不列颠人起初轻视考拉国,把那里弄成流放地,苦役犯曾是当地人口主要构成。这些人不一定都素质低,但总体上缺少扎根当地干出人样的决心,跟前往北亚美利加“五月花”号上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受迫害清教徒不是一个层次。素质决定命运,人的因素限制了考拉国发展高度。

有人假想,如果当年“五月花”号的目的地是桑巴国或考拉国,会不会灯塔国就移位了?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首先指出,考拉国是不行的:耕地偏少粮食不够,近代可没有当前大物流条件,不会会商船跨洲运送粮食之类大宗低价值货物。就算到现在,鼓励移民的他们也才二千多万人口。没有人谁去开矿建厂当工人?量变才有质变,规模才能产生效应,人口不足一切成空!

至于桑巴国,热带问题倒不是不可克服,有意志肯拼命总是能开发出来的。问题是该死的金矿,清教徒虽然意志更坚决,但终归不是圣人,看到金子眼睛也会红的——参看西部淘金历程;有更容易赚钱的门路,凭啥还要吃苦努力去拼啊?于是就没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充其量是一个大号南阿非利加。

如果换个起步基地,还有那牛逼哄哄的大灯塔国吗?

还有一个问题,财帛动人心,有钱是非多。当年伊比利亚诸国和郁金香国以及各路海盗,为争夺金银出产,在南亚美利加周边搏杀过很多回。当地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建设环境。

结论是,大灯塔国真是“天选之国”,不可复制无法模仿。想要超越,不能指望上天再赐下优越条件,而要脚踏实地,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