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之我见

之前,只知道方方是作家,后来知道她还是著名作家,是湖北省作协主席,既然是省一级的作协主席就应该属于体制内。

战役最胶着的那几天,急于想知道武汉疫情的真实情况,便翻网络,偶然看到一篇方方的武汉日记。

文字不急不缓,沉着冷静,于是就认为这是最接近于真实的,于是又遍读了她之前的武汉日记,于是每天等着新的日记更新,于是被带入日记的节奏。

随着战役总攻的发起、推进,随着方方武汉日记的一篇篇不断更新,那种她节奏里的感觉、感触、感情、感想全无,不但全无,反而现在更多的是想吐槽:

开始,觉得这种记录方式挺好,日记中的各种人和事,虽然只是“我同学、我朋友、我邻居、我网友”等等,相信这些是真实的,不是杜撰。从后来战役的一些改善,看得出来她对事件的记录深刻地影响到了政府的决策。

但,后来发现,方方日记并非武汉战役的全景式记录,而是有选择性的失聪。日记所述是事实,但绝不是全部。方方日记自始至终只截取悲情的一面,对正能量的一面选择忽略,或者一笔带过,满篇透露着怨恨,使人看不到希望,让人颓废。

对她的认识,开始还觉得这个作协主席有点女鲁迅的味道,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以笔为枪,直面尖锐的矛盾和问题,是条女汉子。但顺着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发现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关于无需“感恩”说。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没有人要求谁去感恩。但有一些人、一些群体是要感恩的。去支援的山东菜农对儿子说,如果我回不来了你就朝着武汉的方向磕仨头,对这样的菜农我们要感恩。在境外大量购买口罩、防护服源源不断的发往武汉支援战役,对这样的同胞我们要感恩。四万医护义无反顾,逆向而行,驰援战役,对这样的医护我们要感恩。

关于“非胜利”说。战役结束就是结束而非胜利此说是似有不妥,病毒的消失即非蒸发也非风刮,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结果,只有叫胜利,四万医护撤出武汉时才能叫凯旋。如只能叫结束的话,四万医护只能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撤回。

方方日记中说我不是副厅不是副厅不是副厅,不是党员不是党员不是党员。此话重要,但也无需说三遍,一遍就能听见而且听明白,不但能听明白不是副厅不是党员,还能听明白湖北作协的工作不是由作协主席主持,是由党组书记主持。难道不主持工作、不是党员的作协主席就可以成为境内外反华势力污蔑我们的神助攻?一些反华势力已对武汉日记如获至宝,相信方方同志已经看到。

有人说,凭着武汉日记,方方可以竟逐下届诺贝尔文学奖,严重同意此观点。希望方方同志不要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好机会。

我没有读过方方的作品,但是我读过铁凝、毕淑敏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知性女人的温暖,今读方方的日记,满篇透露着的是愤懑、狰狞。人都说相由心生,贴出三个女人的照片,但愿没有侵权。

方方日记之我见

作家铁凝

方方日记之我见

作家毕淑敏


方方日记之我见

作家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