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雖然早在幾年前大多數銀行都提出了“零售轉型”的口號,但在一般的認知中,銀行在零售領域的線上化運營能力,還是比不上大的互金平臺。


但經濟下行和疫情影響的疊加,加快了銀行數字化建設的步伐。


其中一大趨勢便是搭建生態、構建開放平臺。這裡的生態既有金融生態,也有非金融生態。


尤其是非金融生態的搭建,近來成為各個銀行投入的重點。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典型:浦發甜橘APP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通過線上化的方式,將金融服務嵌入到衣、食、住、行、教育、娛樂、醫療等生活場景中,已經成為銀行業共識。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銀行與垂直領域頭部的互聯網平臺合作,將諸多生活場景聚合起來,自己做流量入口,然後再將自身的金融服務與對方的場景相結合。


非金融生態的搭建已經成為銀行業的一個大的趨勢,這凸顯出銀行想要減輕對外部渠道的依賴,自建流量入口的野心。


這中間,浦發銀行非金融場景生態的建設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2018年,浦發銀行在銀行業內第一個提出要建“開放銀行”,自此之後,開始對接高頻的合作場景。


2019年確立了生活APP的佈局,以非金融入手打造場景,通過與旅遊、購物、社區、快遞、教育等行業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融合,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客戶的衣食住行等各類生活場景中。


消金界注意到,在非銀生態佈局中,圍繞房產場景,浦發銀行在今年2月份推出了甜橘APP。


根據浦發銀行最近披露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甜橘APP累計下載量達到8.4萬次,發起按揭貸款預申請總筆數近X萬筆(想知道具體數值,請關注“消金界”,後臺回覆“甜橘”)。


作為浦發銀行生活場景類的新應用,甜橘APP瞄準的是按揭客群,針對這一客群在不同時期的需求,推出找房、看房、按揭申請以及生活優惠權益等線上服務。


既然瞄準的是按揭客群,浦發就需要切入到房產交易的環節當中,而且必須是已經線上化了的居住場景線。


在看房、找房場景方面,浦發銀行與貝殼找房進行了合作。用戶在甜橘APP上,客戶可以進入到貝殼找房的場景中,還能VR看房。看房、諮詢、預申請房貸、批貸放款等服務流程都可以在線上進行。


而貝殼看房方面稱,浦發銀行會為貝殼看房的客戶加快批貸時效,優先解決放款問題。


根據貝殼找房披露的數據,貝殼已經收錄了超過兩億套房屋信息,服務涵蓋了新房、二手房、租賃、裝修等,每天有80多萬的用戶在線看房。


從浦發與貝殼看房的合作中可以看到,銀行在對接外部場景對接的時候,更多的想選擇高頻、線上化、客群優質的生活場景。


除了看房、買房,甜橘APP還有家電、家裝、汽車、保險等服務。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目前,家電與美的合作,家裝與歐派合作,汽車與上汽、廣汽合作,保險與崑崙保險經紀合作。


同與貝殼找房的合作模式一樣,點擊相關服務之後,就進入到合作方提供的場景之中。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由此可見,甜橘APP想做的就是一個場景的聚合:以“買房”場景為核心,圍繞按揭客群的需求,再進一步提供其他場景的服務。場景是別人的,聚合到自己這裡,資產也自然在自己這裡。


消金界發現,甜橘APP上還有浦發銀行房抵貸、消費貸的入口,順帶為其他貸款產品導流。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浦發推“甜橘”APP自建渠道,銀行搭建非金融生態成趨勢


趨勢:搭建非金融生態


在非金融場景的搭建中,不僅僅是甜橘APP,浦發銀行還推出了浦惠到家APP。


甜橘APP以房地產為核心場景,而浦惠到家APP是基於商戶和物業服務場景的,其定位是“零售聚客生態圈平臺”,涵蓋場景要更廣泛一些,目前包括:社區服務、教育、購物、出行、餐飲、充值等等。


消金界發現,浦惠到家APP更多的是以發放代金券、折扣券等方式獲客。截至2020年上半年,浦惠到家APP的註冊用戶數為559.16萬戶。


559.16萬是註冊用戶數,無論是日活還是月活,肯定還要低於這個數字。結合甜橘APP自成立以來8.4萬次的下載量。非常明顯,浦發銀行主推的兩大非金融生態APP,與其信用卡APP喜大浦奔相比,連個零頭都不到,而且信用卡APP也是可以接入幾乎所有的生活場景的。


但即便如此,浦發銀行還是要在銀行、信用卡APP之外,另起爐灶搭建非銀生態的APP,從而形成一個APP體系,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建立“開放銀行”的要求。


也就是說,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開放銀行需要一個開放的零售APP體系。


目前來看,總的監管環境對銀行來說是有利的,在互金平臺衝擊中獲得喘息機會的銀行,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渠道。


可以預見,銀行非金融場景的產品和業務創新會越來越多,至於效果如何,單純看數據,非金融場景APP還是沒法和金融場景的APP相比。作為一個嘗試和探索,銀行以非金融場景為切入點的生態建設,對互聯網平臺已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銀行這個巨無霸的開放與升級,已將金融行業的創業門檻大幅提升,強化了行業集中度。而“開放銀行”的全場景一旦建立,最終“收割”市場的,恐怕不再只是BAT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