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FAQ

艾灸FAQ

艾灸的好處不用贅述,瞭解艾灸的朋友都很清楚。但是很多朋友在艾灸中卻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今天就把大家的一些問題集合一下來跟大家聊一聊。


Q1:什麼時間艾灸最好?

A:不需要特別固定的時間,一般白天艾灸比較好。飯前或飯後半小時均可,太飽和太餓都不太適合艾灸。晚上超過9點就不要艾灸了,急症除外。


Q2:艾灸的頻率和時間長短怎麼把握?

A:無論治療還是保健,艾灸通常是按療程來計算的,一般十天為一個療程。開始的前三天最好每天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後可以隔日灸。

急性病一般1日1次(如果病情需要可以每次2~3次,比如高燒),10次1個療程。


慢性病前3天,每天1次,後面隔日1次,10次一個療程。


療程與療程之前需要休息3~5日。


Q3:艾灸時間長,效果就好嗎?

A:艾灸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也不是多多益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時間過長,量過大的艾灸反而會傷身。特別是小孩和老人,艾灸時間要縮短,小孩(10歲以下)5-10分鐘足矣。


Q4:養生保健怎麼灸,灸哪裡?

A:養生保健艾灸一般每週2~3次即可。常用穴位有:足三里、神闕、身柱、中脘。但這裡要特別注意,兒童不要灸足三里。


Q5:什麼情況下小柱少灸?

A:女性、兒童、老人、久病、體虛者都不適合灸量太大。另外,頭面、四肢、胸背、肌肉淺薄的地方也不要灸的時間過長過多。


Q6:可以大柱多灸的情況有哪些?

A:男性、青壯年、新病、身體壯實的人可以適當多灸。


Q7:常見問題哪裡?

A:

1.感冒、咳喘、發燒:身柱、大椎

2.胃痛、嘔吐、拉肚子:中脘、神闕、足三里

3.泌尿生殖系統、婦科問題:關元、氣海、三陰交


Q8:艾灸後痠麻脹痛感是灸壞了嗎?

A:不是的,和針灸得氣的表現一樣,體質好的人艾灸後也會出現痠麻脹痛感。


Q9:灸後大汗淋漓是怎麼回事?

A:艾灸後出微微細汗,沒有不適感,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就是嚴重的正氣不足、虛不受補的表現,這樣的人要減少灸量,可以隔天或者隔兩天灸一次。


Q10:孩子艾灸完發燒了是什麼原因?

A:可能是取穴錯誤,需要暫停艾灸。


Q11:艾灸後咽痛牙痛是上火嗎?

A:會出現上火情況。如果有上火的表現,可以用綠豆湯或金銀花來治標。一般艾灸軀幹部位時容易上火,可以在施灸同時加灸湧泉穴,起到上火下引的作用。


Q12:艾灸後出現水泡怎麼辦?

A:水泡的水液清澈,一般是排寒排溼現象。儘量不要挑破水泡,等待其自行吸收即可。也用艾灸的灰來敷,加速吸收。有精油的朋友,可以直接用薰衣草精油點在水泡處,消炎殺菌祛疤


Q13:艾灸有順序要求嗎?

A:艾灸的原則是先陽後陰,也就是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頭身,後灸四肢。如果順序反了,往往會有面熱、口乾咽燥的不適感,俗稱上火。


Q14:艾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A:

  1. 注意通風,避免煙霧過濃的汙染,但不要直接吹風,避免寒邪進入身體。
  2. 過飢過飽、過勞、酒醉、經期,情緒不穩定不宜立即施灸。
  3. 灸後多喝溫水,小口慢飲。畢竟艾灸也是艾草的藥性通過熱力和身體發生了作用,所以灸後喝水是很必要的。我在艾灸之後會用養肝茶來排毒,即不會上火也可以加速代謝。
  4. 艾灸結束至少2小時後方可洗澡。
  5. 女性不要輕易艾灸督脈,以免造成提前閉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