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說《論語》13“子夏曰:賢賢易色…”——儒家真的不好女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燕雀說《論語》13“子夏曰:賢賢易色…”——儒家真的不好女色?

此為燕雀所作新解論語系列的第十三篇文章,如對前面文章感興趣,請點擊我的頭像。

講到《論語》這幾句話,燕雀不由得心生感慨:啊,我那一去不回頭滴童年哦!語出有因,記得第一次看到“賢賢易色”這四個字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四年級。不過不是從《論語》上看到這四個字的,而是從《紅樓夢》上看到的。當年為了在老師面前顯擺“課外閱讀量”超大,燕雀仗著一本《新華字典》見書就讀,見名著就上。《紅樓夢》不是四大名著最高深的一本,好!就啃你!偶然發現一段新奇情節,獻寶似的跑到老師跟前說:“看哦,好好笑哦,寶玉那麼大還尿床,襲人還問他那裡流出的髒東西!”結果讓年輕女老師鬧了一個大紅臉,教訓道:“讀這書你太小了!”是啊,小小孩童“遺尿”和“遺精”都分不清楚,咋曉得“賢賢易色”的深意。所以,看到賈寶玉被私塾師傅賈代儒要求以“賢賢易色”為題作文大為不爽時,我只覺得奇怪,作文嘛,又沒捱罵捱打,寶二爺不爽在何處喃?

閒話扯過,咱們買個關子等會兒來說寶二爺,先按慣例翻譯這幾句原文。

子夏說:對賢德之人的仰慕喜愛之情,代替了對女色的迷戀;對待父母,能夠傾盡全部的力量盡孝;對待君主,能夠奉獻全部的身體(也即生命)盡忠;跟朋友交往有信義,說了的話一定會辦到。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過儒學,但我一定要說他學過了。

子夏是孔子的弟子,又叫卜商

前篇所講“孔門四科”裡他擅長的是文學,也就是文獻研究,屬於最孔子教材綱要裡邊的末等學問。那句幾乎婦孺皆知的“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就是子夏說的

不是燕雀的成見,《論語》裡頭孔門弟子的言論,往往要比孔子要低好幾個檔次。

表現之一就是講話很絕對,“一定是這樣,必然會那樣”的意味很重,偏離了中庸之道。這裡子夏的講話可能是面對他的弟子或者小輩,有關“事父母竭力、事君致身、與朋友交守信”的說法除了最後一條之外,其實都有些經不起推敲處。

比如事父母,光“竭其力”就行了嗎?身上有100塊錢,全部掏給父母就算完事;或者父母有50畝地要耕,當兒子的哼哧哼哧耗光氣力耕完田就算盡孝了……關心父母疾病呢?和顏悅色逗父母開心呢?孔子在跟弟子講解的孝道內容極豐,豈一句“竭力”能蔽之?再說“事君致身”,這是要給君主效命到死才算忠臣啊!

子夏講這話時肯定忘了老師孔子的宋國先祖微子。

商末微子、箕子和比干同為大臣。商紂王沉溺酒色殘暴無道,群臣屢諫無效。微子、箕子、比干按照自己的處境分別做出出逃、裝瘋、死諫

的選擇。若按子夏的標準,只有比干算得上事君致身的忠臣了。但是孔子卻評價三個人都是仁者,這可是儒家最高榮譽稱號之一,相關文字也在《論語》裡,我們以後還要細講。可以看出,“致身”並非是臣子盡忠的硬指標。

兩個偏頗處還勉強說得過去,畢竟做到了也不算什麼壞事。

但是“賢賢易色”問題就大了。

歷代儒士學者的解釋五花八門,天差地別,下面略舉幾種。

  • 解釋之一:第一個“賢”是動詞,做以何為賢講,可引申為崇尚、仰慕、喜愛;第二個“賢”是名詞,指賢德或賢德之人;“易”做好比、如講;“色”指女色。連起來就是——喜好賢德(或賢德之人)有如喜愛女色。這樣解釋的代表性人物有西漢孔安國、東漢何晏、清王念孫等。
  • 解釋之二:第一個“賢”是動詞,做喜好、喜愛講;第二個“賢”指賢德之人;“易”指改變;“色”指女色。連起來就是——喜歡賢者的賢德,改變好色之心。這樣解釋的代表性人物有南梁皇侃、宋代朱熹等。
  • 解釋之三:“賢賢”、“色”之義均如前,只是“易”字做“輕易”講,引申為“輕視”。連起來就是——喜好賢德,輕視女色。這樣解釋的代表性人物是唐朝大儒顏師古。
  • 解釋之四:“賢賢”做尊敬賢德之人講;“易”之義如解釋三;“色”做“顏色”講,引申為“莊敬神態”。連起來就是——仰慕尊重賢德之人,為之改變為莊敬的神態。這樣解釋的代表性人物有北宋蔡節、“二程”。
  • 解釋之五:第一個“賢”字做“重視”講;第二個“賢”字特指“妻子的品德”,因為之後“父母、君臣、朋友”關係都有,唯獨沒有明說“夫妻”關係,為補全儒家人倫故做此義;“易”做“輕視,看輕”講;“色”特指“美色”。連起來就是——重視妻子的品德,看輕她的美色。這樣記得是的代表性人物有近代康有為、楊伯峻。

看到這兒各位是不是已經眼花繚亂?

但這中間也有脈絡可循。那就是,

時間越早的解釋,對“女色”的態度就越寬容

我們認真捋一捋,子夏說這話最早的背景,應當是孔子批評衛靈公的言論“吾未見好德有如好色者也。”意思是說“我沒有見到喜歡賢德如同喜歡女色的人啊!”

請注意,這裡孔子只說人們把女色看得比賢德重要是不對的,並沒有貶低女色的意思,且還暗指兩者重要性應當等同起來。後來漢、晉儒家解釋基本延續孔子原意,提倡應該像“好色”一樣“好德”

到了唐代儒生不樂意了,怎能提倡好色呢?應當輕視女色嘛!之後大家還是不滿意,不管重視輕視,都是要去“視”(看),孔子好學生根本都不應該看女色嘛,於是向內求法解成“改變自己好色的心”。

到了禮教森嚴的宋代

大家又有意見了,聖人之徒怎能把道德和女色作比較?非禮勿說嘛,於是“色”字被轉化成了好賢者的“神色、神態”。

清代之後思想逐漸開明,新異之說紛起,賢德之人又不要了,改換成了“妻子的賢德”。

好吧,孔子若泉下有知,肯定一臉懵逼:“我就發了那麼一句感慨而已,後人腦洞咋這麼清奇,改出這麼多意思?”

其實改與不改,在於儒家好不好色的爭議。

理學盛行時,衛道士們總覺得孔門弟子不應當好色,不允許好色,以致“色”字提都不能提。實情如何呢?還是孔子的教導靠譜一些。《禮記·禮運》明確指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為“對食物和異性的喜好追求,是人的基本慾望”

孔子又云:“吾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話

牛大發了,意思是“我老人家七十歲所作所為隨從心裡慾望,但就是不會違背道德規範。”既然“欲”包括男女之慾,說明孔子並未貶低和排斥女色

一部《詩經》唱出“思無邪”,窈窕淑女嘛,君子好逑理所應當,關鍵在於“發乎情,止乎禮”。其實所謂道德就是天理良心,若不違此則兩情相悅又有何過錯?但若只是貪圖貌美而忽略德美,虛情假意只為床笫之歡,一歡之後不由變成“賢者模式”,再美的仙女都沒了興致。

《紅樓夢》稱這種人為“淫之蠢物”

當下似乎此風更甚,只為美女帥哥主播皮相好看(好多還是美顏濾鏡的功效)狂送紅包、禮物耗費幾萬元、數十萬元之巨,甚而至於花光家庭積蓄,孔子要是聽說這種事定會贈以兩字評語:二貨!

上文既提到《紅樓夢》,為了把“賢賢易色”琢磨透,咱們再回頭說說寶二爺對此語的反應

有兩點先聲明:其一,賈寶玉並不牴觸孔子、孟子的真儒之學,從他崇拜“後凋的松柏”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他看不起的只是後世如朱熹、“二程”等人對儒學的刻意曲解;其二,“賢賢易色”如依孔子原意所釋,無非是強調對德行的重視,要青年子弟們把喜愛賢德(包括賢德之士)和喜愛美女放到同一個重量級來對待。可當賈代儒以此為題佈置作文時,賈寶玉怎麼會極度反感呢?

哎,聰明的讀者大大,您不瞧瞧出題者是誰啊!是賈代儒啊(曹雪芹愛用諧音,“代儒”即“呆儒”)。賈代儒出題的目的是暗示賈寶玉不該喜歡親近林妹妹、寶姐姐這些“女色”,而應該喜歡親近他這個“賢德之士”。賈代儒讀了大半輩子的朱程理學,窮經皓首,一事無成,苦心孤詣地教孫子賈瑞讀書,結果教出一個又蠢又猥瑣的浪蕩子。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呆儒”品質可想而知,又何德何能自居為“賢”要求別人“賢賢易色”呢?若寶二爺換成燕雀,只怕難忍粗語曰:

糟老頭子我信你個鬼!

下一回我們談談儒家所主張的“關係學”

真誠才是關鍵!燕雀說《論語》⑪“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燕雀說《論語》⑩“子曰:入則孝...”孔子的淚在飛

燕雀說《論語》⑨“使民以時…”別逼每個人都當精英

作者簡介

燕雀(本名李戟),為蜀地職業寫手,理工科出身,研習《易經》多年。2005年在臺灣上硯出版社出版首部長篇小說《虛唐幻道》,又在《今古傳奇》發表連載小說《地獄騎士》等多部小說,網絡留有180萬字長篇小說《玄門》。幸得深讀四書五經及諸子百家,對《易經》奧義尤感醉心,經十年磨礪自感有成,遂立志弘揚《易經》之正宗,昌大中華之文采,得東籬悠閒情懷,不復為五斗米摧眉折腰矣。有言曰:究卦象之根本,傳君平之遺學,更百篇之奇文,待每日之知音。

版權聲明

此文為“象帝”頭條號擁有者——燕雀(李戟)原創文章,獨家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象帝”頭條號,其他任何平臺轉載、引用,須經作者本人授權同意,否則視為侵犯知識產權之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