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指尖城市】安徽蕪湖市:奮力打造水清岸綠“智慧長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擁有194公里長江干流岸線的蕪湖,始於江、興於江,也患於江。

過去,“只重速度、不求質量”的經濟發展方式,造成汙水排放失控、採砂捕撈過度,導致長江生態環境惡化。如今,蕪湖緊跟國家戰略決策部署,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蕪湖市深入開展長江干流岸線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整治非法佔用岸線項目216個,清理釋放長江干流岸線約26.5公里,清理出灘塗陸域面積約243.5萬平方米。

圖片

蕪湖十里江灣(中國日報網 許聃攝)

為鞏固長江岸線整治成果,蕪湖市委、市政府謀劃建立“智慧長江”管理系統。希望通過集中化管理長江大數據,智能識別長江非法捕魚、非法採砂、非法傾倒垃圾、長江水環境汙染等違法事件,及時發現並預警,切實提高長江違法事件智能感知能力,開創“一張圖”式全要素綜合管理模式。

目前“智慧長江”已上線一期水清岸綠監管平臺,該平臺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底圖,涵蓋包括沿江1、5、15公里三段線內的項目、企業、園區、岸線、溼地、林地等方面地理和經濟數據,按照“禁新建、減存量、關汙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制”七大行動,通過歷年衛星遙感影像對比,反映長江蕪湖段水清岸綠工作成果,同時對長江蕪湖段岸線的企業(園區)搬遷、植綠復綠、溼地保護、水源地保護、等進行監管,尤其將長江蕪湖段岸線和1公里內區域作為重點監管區域。

“一期水清岸綠監管平是以遙感衛星影像為對比的,一般兩個月更新一次遙感衛星影像,‌‌在更新的基礎上,‌‌平臺經過一定算法的前後對比,‌‌彙總導出影像上產生變化的位置,形成一個調研報告。”蕪湖市發改委基礎科何欣介紹,“涉及到哪個部門的管轄範疇,我們就將它立刻推送給相應的部門,並在系統內追蹤處理結果並反饋,實行一個全方位的閉環監管。”

目前的一期水清岸綠監管平臺是以智能化識別為主。在一期平臺的基礎上“智慧長江”管理系統正在開發二期平臺,希望在整合海事、水務、交通、農業、生態等相關數據資源的基礎上,結合高清探頭、雷達、北斗衛星、遙感衛星、傳感器等硬件設備採集數據,利用人工智能識別算法實時分析,對禁漁、禁砂、打擊傾倒垃圾、預防水環境汙染等工作進行輔助識別並預警,利用智能化手段,實現全區域、全流程、24小時不間斷監管,建立一個涉及長江統一協調的“智慧長江”綜合管理平臺。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們‌‌基本清理掉了長江岸線上的非法佔用項目。”何欣說,“我們能在2015年的遙感影像上看到很多黃色部分,那些原先是長江岸線的堆沙。‌‌在2017年6月到12月間,蕪湖市對非法砂場進行了清理整治,通過遙感影像對比可以看到,2018年,岸線上的目標對象已經完全拆除。2019年以來,蕪湖市也一直在全力推進長江岸線復綠造林工作。”

環境在改善,理念也在嬗變。以江水為鏡,可以鑑得失;水清才能發展優,岸綠才有幸福感。

(編輯:潘一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