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梧村裴聖節

鼓樂喧天,菩薩出遊,游龍舞獅,載歌起舞,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就是廣西北流市梧村“三月十七廟誕裴聖節”的熱鬧景象。

梧村位於廣西北流市新圩鎮,坐落於大容山餘脈鳳凰嶺腳下,席北流盆地邊緣而建,背靠雄峻獅子峰,面臨良田萬頃,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民俗獨特。

“三月十七廟誕”其實就是西埌鎮、新圩鎮、民樂鎮、山圍鎮等一帶民間為紀念抗賊英雄裴九娘而舉行的民間盛大廟會活動。

裴九娘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生於宋末元初,三月十七是她的生日,九娘天生麗質,才思敏捷,擅長武藝,行俠鄉里,為百姓尊敬。18歲那年,家鄉遭遇大容山賊襲擊,九娘嫂子被擄,為拯救嫂子,九娘假意應允當壓寨夫人,上山後,她沉著應對,洞房之夜刺傷賊首,刺死守衛後成功逃脫。回村後九娘倡導成立了民團,帶領村民抗擊山賊,為掩護群眾撤退英勇犧牲。

梧村百姓為了懷念英雄美少女,在梧村西南方牛毛嶺上修建陵墓,17年後的一天,西天駕來了一片五彩祥雲,萬道金光如穹廬般籠照著牛毛嶺,陵墓衝出一柱虹光,直上雲霄,隱隱約可聞仙樂琴瑟之聲,村民以為是九娘得道成仙,成為了天妃,乃為她立碑建廟。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北流進士梁宗敏寫的《龐同裴聖廟碑記》中說:“龐同之六井村……舊有裴聖宮,祀女神。……每年三月十七,以為神之誕期,士女鹹至。”直到今天,每年農曆三月十七這天,北流市內各鄉鎮相鄰縣市區自然村組,十里八鄉的父老鄉親都會紛至沓來,一路鳴放爆竹,敲鑼打鼓、舞獅舞龍、踏歌而來,聚集在梧村,舉辦豐富多彩活動隆重紀念女神裴聖娘:由100多名男女老少到裴聖娘墓地恭迎聖娘、起駕回廟、在廟裡進行祭拜儀式,儀式結束後是聖娘巡遊,遊遍全村主要街巷道路,為全村及所有參與活動的相鄰多個縣市區80多個自然村的父老鄉親進行祈福,巡遊隊伍長達數百米,場面十分壯觀……,“三月十七廟誕”活動還有:八音巡演、舞龍舞獅、社戲歌舞、焰火禮花通宵達旦,展現英雄裴九娘抗匪寇保家鄉的採茶戲劇更是寓意深長餘情悠悠。這幾天,梧村家家戶戶烹豬解牛、宰雞殺鴨,蒸年糕、做點心,大擺酒席,大宴賓朋,來者都是客,遊人進入梧村,隨便走進一戶人家,坐下來就可以山吃海喝,推杯換盞,主人會極盡待客之禮,客人越多主人越高興、越長臉,村內筵開數百近千席……如今鄉民紀念抗賊“女神”的活動,已演變成盛大的傳統節日,成為了大容山下一道亮麗的歷史風景線。

當然,“三月十七廟誕”的主要內容還是祭祀女神仙裴九娘,遊客們虔誠地走進白馬祠,洗手焚香,頂禮膜拜,求姻緣、求福祿、求白花,裴聖有求必應,十分靈驗,以至於方圓幾百裡內的善男信女們都競相而來,白馬祠裡從早到晚燈燭輝煌,香火繚繞,人影如梭。白馬祠外,求平安得長壽的、求白花得貴子的、求官得升的、求富得財的,總之是燒了香如了意的,排著長隊來還願,一臺臺酬神采茶戲你方唱罷我登臺,一年下來沒幾天消停過。

歷史在前進,時代不同,聲音不同,今天,“裴聖誕”已經發展成融宗教、旅遊、體育、娛樂於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節,同時,紀念活動已經被賦予了嶄新的內容,文明、富強、愛國、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節中得以充分體現。但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愛鄉護民、見義勇為、不怕犧牲”仍然是“三月十七廟誕”的鮮明主題,充分體現裴九娘精神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守住鄉愁,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