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以心為燈,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上海醫藥》

年少的你,是否聽說過骨髓灰質炎?對於90後、00後來說,骨髓灰質炎十分遙遠。但對於老一輩來說,這一病症就像是夢魘,困擾著多數家庭。這一症狀爆發的毫無徵兆,往往發現時就已經很晚了,所以在一段時間,成了全球待解決的難題。那為何現在幾乎沒有聽說有人患有這種症狀?這就要提及一位醫者,他叫顧方舟。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1955年,一種病毒悄無聲息間,在江蘇南通爆發。短時間內,數千人突然癱瘓。緊接著,這種病毒迅速蔓延,南通、上海,乃至於全國各地。這讓人聞之色變的病毒,就是脊髓灰質炎,俗名小兒麻痺症。這場多發於0到6歲的疾病,悄無聲息間,影響了數萬人家庭。可是毫無徵兆的爆發、沒有疫苗,讓這些家庭陷入了絕望中。

其實小兒麻痺症並非中國獨有,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文明發展之初,小兒麻痺症就被記載在冊。維多利亞時代後期,在歐美流行。1916年,紐約爆發骨髓灰質炎第一次大流行。在接近上萬個病例中,足足有2343個人死亡。在之後幾十年裡,美國頻頻爆發這一疫情,導致數萬兒童死亡。即便多數兒童沒有死亡,卻也多少落下了殘疾。

美國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希求研製出疫苗,抗擊病魔。最初美國採用"鐵肺"裝置,來幫助患者度過難關。這看似是救贖的裝置,卻也成了不少患者的囚籠,因為部分患者只有一輩子依靠"鐵肺",保持呼吸暢通。直到1952年,美國研製出了脊髓灰質炎疫苗。

一時之間,這種疾病得到了極大控制。可這也僅僅只是在歐美等國,並不包括中國。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當中國爆發這種疫情之後,不少醫務人員臨危受命,解決這一疫情。而留學蘇聯,有4年病毒學研究史的顧方舟,也是其中一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脊髓灰質炎研究室的成立,給予了太多人希望。可是這份希望,往往需要承載少部分人的絕望。那個時候,普通家庭根本接觸不到美國疫苗,以至於多數人只能寄希望於顧方舟的團隊。

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時間越久,患者就越多。不少家長求天告地,可顧方舟對此毫無辦法,因此此時疫苗還沒有研發出來。或許不少人會說:那向美國等國家購買疫苗,不是當時最好的辦法嗎?這的確不失為一種辦法,甚至稱之為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辦法,可是這種辦法根本行不通。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上和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同的。正是如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並不友好。顧方舟參加骨髓灰質炎國際大會時,已然瞭解到世界上有兩種疫苗。其一是美國疫苗,其二是蘇聯疫苗。美國疫苗得到檢驗,只是每支需15美元,每人需打三支;蘇聯疫苗未進行臨床試驗,可以免費提供。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醫學,容不得半分馬虎。一個從未進行臨床試驗的疫苗和一個已經投入使用的疫苗,要選,也只能選擇後者。可是後者的價格,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15美元一支,一共3支,也就是45美元。在當時這幾乎是一個家庭數年積蓄,除了極少數家庭能接受之外,大多數家庭是打不起這樣的疫苗的。不單單百姓買不起,國家也買不起。既然如此,就只有自主研發疫苗。

這幾乎從零到一的創造過程,但顧方舟沒有怯懦和後退。因為在他身後,是千千萬萬家庭的希望,是千千萬萬孩童的未來。1957年,猴腎組織培養技術分離出病毒;1958年,從患者糞便中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併成功定型;1959年,顧方舟的建議得到採納,中國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研究工作展開;1960年,骨髓灰質炎活疫苗研製成功。

這簡單的數字,是否覺得研製工作很簡單;這簡短的年限,是否覺得研製工作很輕鬆。除了這些數字,其背後還隱藏著一個個故事。疫苗研發,並非產品研發。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重大事故。這種精神壓力,往往還伴隨身體壓力。超負荷工作、連軸轉工作時間,幾乎每一天都處於高度緊繃狀態,而這樣的狀態,需要持續數年之久。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而在疫苗通過動物試驗之後,就是人體試驗。可是誰來做志願者?小兒麻痺症的情況有目共睹,若是疫苗不成功,結果怎樣,可想而知。而顧方舟想都沒想,就自己吞服了疫苗。一天、兩天,時間一天天過去,顧方舟並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就在大家準備歡呼的時候,一句話將眾人再次打落谷底。

"骨髓灰質炎多是孩子,大人吃了沒事,不代表孩子吃了沒事。"

這句話,讓顧方舟陷入了沉思。讓孩子作為人體試驗對象?先不說孩子父母是否同意,顧方舟自己就過不去那個檻。若是孩子有個三長兩短,那將是一輩子的遺憾。最後顧方舟做了一個決定:用自己的孩子做活體實驗。趁著孩子母親外出,顧方舟將疫苗一滴滴喂入孩子口中。看著孩子滿臉天真,顧方舟緊緊抱住孩子。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或許不少人會說他無情、會認定他冷酷,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心中的忐忑不安、自責後悔。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但是這場疫情,不會因為你是好人,就放過你。在疫情面前,一視同仁。顧方舟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萬千孩子,更為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此時顧方舟將自己的孩子視為救命稻草,生怕孩子出現任何意外。好在結局是好的,孩子並沒有產生不良反應。這一行為,讓研究所人員大為觸動。緊接著各家的孩子都被抱到研究所,接受人體試驗。

疫苗研製成功,大量孩童開始接種疫苗。可是這種疫苗,需要進行低溫冷藏,不便於農村地區推廣。因此顧方舟聯合團隊,將這種疫苗製作成糖丸。因此顧方舟就有了"糖丸爺爺"的稱號,不少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接種了疫苗,而且還覺得這糖甜甜的。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這次征途,顧方舟贏了。可是之後依舊還有小兒麻痺症患者出現,為此顧方舟不遺餘力,窮極44年,只為研製出能徹底根治骨髓灰質炎的疫苗。1982年,顧方舟研製成功"脊灰"單克隆抗體試劑盒,這為徹底消滅骨髓灰質炎提供了強力助力。2000年,"中國消滅骨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在衛生部舉行,這代表著顧方舟的願望終於實現。

這一天,他用了足足44年時間。他是當之無愧的醫者,也是真正的英雄。或許多數人都不知道他,但是他卻拯救了千千萬萬個不認識他的人,他就是巨星。可這位巨星,還是於2019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即便如此,我們依舊欠他一句"謝謝"。感謝他的付出,為我們換來了今天。

隕落的巨星:他是億萬中國孩子的救星,我們都欠他一聲“謝謝”

結語

一個人一輩子可以做多少事?也許是無數件,也許只有一件。顧方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他做成了、做好了。他是英雄、是醫者,是我們的"救星"。正是他帶著糖丸,載著希望的方舟,帶我們渡過病毒的劫難。

參考資料

《顧方舟》

《北京市科協主席顧方舟教授訪談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