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27例,319例,1287例,11791例,28018例,52526例,66576例……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還在不斷增加。

為了打贏這場戰“疫”,白衣天使們用血肉之軀抵擋死神和疫情;還未從脫貧攻堅戰場“脫身”的黨員幹部,披上新的戰袍;各行各業人民群眾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

隨著疫情防控不斷升級,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抗擊疫情,詮釋著初心使命。

“十二時辰”記錄了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辰時—準備就緒

“大家不要相互串門,出門戴口罩,在家勤洗手,儘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白水縣和家卓村黨員小組長王志發調試著擴音喇叭。

大年初一,王志發申請要當村裡的義務宣傳員。一張紅紙,寫上幾個大字“新冠疫情防控宣傳車”,一個擴音喇叭,自己的私家車改頭換面變成了“宣傳車”。

“宣傳車”穿梭於各個村民小組,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

和家卓村利用私家車,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流動循環播報,內容形式接地氣,確保了每一戶都能聽到,每一位群眾都能聽懂。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巳時—社區“姐妹花”

“楊家秀高層樓下、王景蘭靜安小區後門、張玉珠……”三人領上紅袖章,戴好口罩,向各自負責的執勤點出發了。

2月3日上午,楊家秀拉著王景蘭、張玉珠三姐妹一起加入了防疫“戰鬥”中。

“我是老黨員,這個時候我想上,只要力所能及,你們隨叫隨到。”2月2日,漢濱區江北街道辦西站社區73歲的老黨員楊家秀向社區主任李玉蘭主動“請纓”,連日來,楊家秀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忙碌在各個角落,內心觸動很大。

“說實話,當前社區人手不夠,急需支援。但是考慮楊大媽年齡偏大,我們勸她安心留在家中,但耐不住她軟磨硬泡只好答應。”李玉蘭對楊家秀的請求起初是拒絕的。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午時—出發

1月26日,何建文和朱坤將KN95型醫用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合計170多箱物資搬上車。中午11點,開著一輛9.6米廂式貨車從西安出發,前往湖北赤壁。

何建文和朱坤是中通快遞陝西省管理中心的貨車駕駛員,也都是退伍軍人。1月25日晚,車隊在工作群裡下發通知,需要兩名志願司機,把一批救援物資送往湖北赤壁同濟蒲紡醫院。

許多駕駛員主動報名,最後,重任落在了何建文和朱坤身上。

“本來我們都在家休假,但我倆都是退伍軍人,當兵的時候都說‘人民子弟兵向前衝’,錯過了1998年大洪水,錯過了2008年汶川地震,這次我們就想著為疫區人民多做些事情。”何建文說。

從西安到湖北赤壁近千公里的路程,由於走得急,他們只打了一壺熱水,高速路上服務區也都停止營業。1月27日凌晨,終於抵達了赤壁市同濟蒲紡醫院。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未時—心裡很暖

“你們辛苦了,快來趁熱吃碗攪團吧。”宜君縣太安鎮馬場村執勤點的黨員幹部聽到了熟悉的招呼。

王軍俠每天堅持為執勤人員送飯,希望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綿薄之力。

“我從電視上看到這次疫情很嚴重,村口每天都有人值勤,這麼冷的天,吃飯也不方便,就每天做點飯,給他們送去,讓他們能吃上一口熱乎飯,我心裡也很踏實。”王軍俠說。

“王軍俠堅持每天給值勤人員送來熱乎乎的飯,我們吃了心裡感覺很暖。”執勤人員李作懷說。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申時—90斤“女漢子”

90斤的體重背起20多斤的噴霧器,周圍的人都開玩笑稱她為“女漢子”。

李水仙每天都要為居家隔離對象進行消毒作業,屋裡屋外不遺漏任何一個死角,千叮嚀萬囑咐的向監測對象交待個人防護措施、居家觀察注意事項、觀察期間如有異常該如何應對……直到大家掌握了才放心離開。

“我不僅是農村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一名共產黨員,堅守工作崗位,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鳳縣河口鎮衛生院院長李水仙說。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酉時—新生命降臨

“生了,你媳婦生了,是個‘小棉襖’!”

2月2日下午5點17分,正在渭南高速西出口檢測點執勤的渭南市高新區崇業路街道白楊村黨員幹部王攀,接到媽媽從醫院打來的電話,疲憊的臉上立刻笑開了花。

“現在是疫情攻堅最關鍵時候,大家都在奮戰,我也絕對不能掉鏈子。雖然還沒有親眼見寶寶,但我不遺憾。”看著手機裡寶寶的照片,正在工作的王攀雖然很勞累,但心裡卻異常溫暖。

戌時—平安歸來

“我希望在一線的每一名黨員幹部都安全歸來。等疫情過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父親、妻子、兒女一起吃個團圓飯。”藍田縣焦岱鎮佘家灣村黨支部書記佘紅剛說。

1月24日,除夕。和往年一樣,佘紅剛和家人正準備著年夜飯,家裡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

“現在疫情比較嚴重,儘快通知村裡的黨員幹部,安排部署防控工作。”一個電話徹底“攪黃”佘紅剛家的團圓飯。

宣傳勸導、村口值守點、消毒工作、人員排查……黨員幹部分工行動。當天晚上,佘家灣村新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小組成立,佘紅剛擔任組長,並負責當晚的值守工作。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除了要嚴格要求自己以外,還要在危急險重關頭衝得上去,此刻的新年願望就是,希望每一名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平安歸來。”佘紅剛說。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亥時—警察“父子兵”

“上崗執勤一定記得戴好口罩。”米脂縣公安局治安大隊老民警馬宏偉對同在交警大隊上班的兒子馬瑞叮嚀。

在疫情日益嚴峻的形勢下,這對“父子兵”分別堅守在米脂縣南北兩個疫情防控檢測點,父子約定:“執勤任務特殊,疫情解除再回家。”同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每天用手機和微信簡單溝通,南北守望。

晚上10點,馬宏偉配合醫務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引導司機進行登記,並提醒身邊的執勤人員按照操作規範進行操作,保護自身安全。

兒子馬瑞是馬宏偉的驕傲,經常微信提醒他:“老爸,天寒地凍,注意給你的腿保暖。”馬宏偉說:“兒子長大了,這次疫情對他也是一次鍛鍊。疫情過去了,我來做他的入黨推薦人。”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子時—效率提高了

嗓子喊啞了,雙腿腫脹了……

晚上11點多,西安火車南站,長安區引鎮派出所民警劉仰韜已經持續工作了17個小時。

西安火車南站查控點每日核查旅客約七百餘人,高峰時近千人,核查點要對每名到站的旅客逐一進行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統一放行的工作,細緻的工作往往會造成旅客滯留。

有的旅客不理解,時常有不滿情緒。劉仰韜總是耐心地向旅客解釋,查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叔大媽”“大哥兄弟”“美女帥哥”,這些親切的稱謂都成了他拉近與旅客關係的甜蜜話。

2月8日,“西安疫情防治網格化系統”二維碼啟用,旅客通過掃描二維碼登錄系統完成信息填報,大大的減輕了劉仰韜和同事們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丑時—危險,但沒人後退

凌晨2點,劉長松拖著疲倦的身體,輕輕推開家門,悄悄的走進臥室休息,他不敢回主臥,怕打攪妻子休息。

劉長松是紫陽縣疾控中心計免科科長,妻子田錦芸是縣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夫妻倆同時上了“戰場”,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兩人在家也難見上一面。

從紫陽發現第一例疑似病例開始,劉長松與同事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疑似病例的生活軌跡、密切接觸者進行摸排、核查、梳理、確認,不分晝夜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

“說不怕新冠肺炎是假的,我們也是血肉之軀,都知道危險性,但是沒有人後退。”劉長松說。

十二時辰,記錄陝西基層戰“疫”故事

寅時—堅持、堅持、再堅持

凌晨4:15,手機鈴聲響起,白河縣人民醫院內一科感染病區主任張紀勳一下緊張起來。電話告知,接診了一位有湖北武漢旅行史的發熱病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工作啟動後,白河縣人民醫院被確定為縣級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

張紀勳帶領感染病區的13名醫護人員,從1月22日起,與患者一同被隔離,一起在奮鬥,竭盡全力打好這場防疫之“戰”。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不吃不喝,餓得前胸貼後背,仍然堅守病區一線,患者的任何一個症狀都牽動著張紀勳和同事們的心。

堅持、堅持、再堅持……累了困了的時候,總是這樣打氣鼓勵自己,沒有豪言壯語,這大概是張紀勳今生最難忘的一個春節。

卯時—現在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

留壩縣環衛工人付桂芳已經戴好口罩、手套,拿上消毒器具到達了工作站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為了做好公共區域消毒作業,所有環衛工人提前中止春節休假,重點針對縣城公共廁所、農貿市場、垃圾轉運站進行消毒滅殺作業。

留壩對城區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嚴格落實城區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垃圾填埋場消毒滅菌工作,確保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標。

環衛工人羅紅亮說:“現在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充滿了希望與光明。此刻,王志發已經吃完早點,準備出發,開始新一天的防疫宣傳,希望這樣的日子早日結束,正如雪會融、花會開,疫情也必定會被戰勝。

文 / 高偉 來源 / 陝西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