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暗杀》:浴血新娘的生死谍变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之前,在中国上映这部《暗杀》的时候,我们国内正在铺天盖地渲染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因此,《暗杀》也顺理成章地被宣传为韩国抗日题材大片,更何况影片中夹杂不少的“中国元素”,似乎更加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但是,当真正看过《暗杀》以后却能体会,编导崔东勋这一延续群戏风格的新作,依然是一部标准的集观赏性、娱乐性极强的动作片。所谓“抗日”背景,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的一种话题包装,确实也适当增添不少吸引力。虽然是一种故事背景,但也不算完全沦为手段。展开故事的重要时代背景和反思当年的战争影响,在一部商业作品中也可以充当媒介,发挥一定的深化主题作用。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这一部《暗杀》的所作所为,不说比许许多多的中国电影都要强,但至少有很强烈的不同,以中国类似的“抗日”影片来说,难以进行参照和模仿。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首先,放在中国的革命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极力的否定“暗杀”这一斗争形式,之前在《北平无战事》一剧热播时还引发过的关于国统区地下工作者职务范畴的揭示,否定“暗杀”再次被渲染和强调,为什么?为了突出中国革命志士一贯的光明和正义吗?当然,以历史事实来说,在整个清末民国时代以来,而确实存在过一定的暗杀行动,但我们如今很少在凸显这一斗争方式,其意义也被越来越质疑。其次,中国电影包括电视剧,不论反映共产党或者国民党,之所以现在主要都集中表现与日本侵略者的正面对抗,这一点其实也与历史事实有关,我们国家的背景同韩国朝鲜国家完全沦陷被日本侵占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不得不采取地下抵抗运动,所以,中国影视的表现方式往往是以正面斗争为主,对于近半国土处于沦陷的客观背景来说,几乎是越来越视而不见,直指人心的影视作品更加十分罕有,多年前《鬼子来了》是被否定的,近年里的例外则是李安的话题之作《色戒》了。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不得不说,当看完《暗杀》以后,最先联想到的中国电影竟然就是没有多少打斗枪战的《色戒》。感觉上除了都表现了许多上海的背景之外,《色戒》与韩国的《暗杀》还流露几分联系。当然,《暗杀》的娱乐性是要大得多,两部电影可比性恐怕并不算很强。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前提是通过故事塑造人物,那么,全智贤扮演的安沃允与汤唯扮演的王佳芝都是充当暗杀者,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实都反映了在极端情境下的一种命运抉择,但通过电影来看,尽管时代背景和人性挣扎都很相似,可韩国人与中国人最终的关注点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汤唯及其《色戒》在上映后还被重新裁定影片的“不合规矩”。不仅仅是批判片中“王佳芝”这一类年轻人的道德伦理问题,似乎连“易先生”这一类人物,在目前来说,都是不允许被过于人性化处理的。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所以,如果明了《色戒》这种电影的“问题”所在,才能更加准确的认识《暗杀》所反映的与中国思维的不和谐因素。因为,《暗杀》的故事恰恰主要都围绕“易先生”一类的人物展开,引发剧情冲突的头等角色就是安沃允的父亲卖国贼康寅国社长,而另外两大男主角李政宰扮演的“双面间谍”廉硕晋和河正宇演的“杀父联盟”成员夏威夷,按出身和立场来说都算是典型的反面人物。还有其他包括赵镇雄演的秋尚沃和吴达洙演的“老头”波马豆,也都是有人品争议的灰色人物。整个影片都在表现他们这些人物的道德挣扎和思想斗争。以“抗日”来说,片中的日本人其实很少,除了一个美津子的未婚夫川口有一些戏份之外,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仿佛是布景点缀一样的存在,剧情来说,也实在没有多少真正的“抗日”内容。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所以,《暗杀》的主要视角,完全集中韩国人自己所深陷的殖民统治时代之下的民族主义漩涡,当时韩国临时政府首脑金九与抵抗组织头目金元凤联合策划的暗杀行动,将当时不同身份与立场的一伙韩国人卷到了人性与灵魂的考验之中。由于当时的韩国已经是流亡政府,国土完全被日本人占据,全民族的创伤之深自然是显而易见,所以,最终这一次成功的暗杀行动作为激发国人坚持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作用也是影响深远的。当安沃允与夏威夷曾经谈到关于暗杀行为的意义时,也就自然揭示出影片蕴含的主题,最终这一幕交谈影响到夏威夷这一原本有些反面的人物发生转变。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暗杀”作为影片题目,也作为主要手段和故事主体,原本是用来针对亲日投降派和日本将领,但真正在影片中的作用却是针对安沃允等人的“暗杀组成员”,同时,也成为廉硕晋拿来出卖给日本人抬高自身地位的筹码。廉硕晋这一人物是影片主要的情节推动者,也是全片令人十分深刻的角色,李政宰的表演也很成功。一开始他是积极正面的抗日斗士,之后却在日本人手里感到生死之间的恐惧而叛变投敌,成为双面间谍,开始为自己获取利益。最后扑灭暗杀行动成员后他负伤立功,继续稳居高位,直到战争胜利后被人检举,他依然堂而皇之慷慨陈词,成功摆脱法律制裁。这种人物设置相当尖锐,即使放在中国背景下也是相当真实的,所谓法律根本“虚设”,只有通过“暗杀”才能消灭,达到艺术化的表达。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作为影片的核心主角安沃允,这一形象丰富而有层次。一开始是一个单纯的独立军狙击手,人物亮相非常鲜明,一场夜战显示了她的身手不凡。第二场戏与夏威夷相遇,同时也是夏威夷的亮相,确立了“男女关系”,假扮“妻子”的设计也是后面故事高潮的铺垫。当来到京城以后,街头暗杀行动的重头戏是影片的转折点,安沃允与双胞胎姐妹美津子照面,本性善良的她难以开枪,导致负伤以及真实身份曝光。康寅国追踪到住处意外杀死了美津子,这一场戏是再次完善安沃允的性格,她目睹亲生父亲毫无人性的亲手杀死自己的姐姐,引发角色转变开始扮演美津子,变成川口的未婚妻,再次坚定决心继续暗杀行动。最后婚礼大战时,复仇的新娘血染嫁衣,可她真正再次面对仇人康寅国之际,国仇家恨,亲情伦理的交织再次冲击内心,本性善良的安沃允仍然没能动手,而是由夏威夷替她完成复仇。作为人物刻画来说,这样的角色也真实可信,也完善夏威夷与安沃允的关系。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夏威夷,也相当于安沃允坚持抗日斗争而发挥影响的一个“成果”,使他从一个只认金钱不问良心的杀手恢复成为一个爱国志士,如同波马豆最后说的“不要忘了我们”,尽管大部分时候夏威夷都在扮酷耍帅,性格上不如廉硕晋那么饱满,但表面上还是成立的。安沃允最终充当“法外判官”顺利复仇,为这些众多的爱国者暗杀了叛国者廉硕晋,完成主题确立。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影片真正反思的还是复杂的人性,韩国人念念不忘当年的牺牲,时时需要警惕的也还是国民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这一类型的影片在目前来说几乎无法做到(或许唯一接近的是那部艰难完成的《十月围城》),我们根本不敢正视自身的问题,在大时代下永远满足扮演着牺牲者和受害者,或者永远喜欢不假思索的快意恩仇。我们在塑造一个甚至一群群的抗日英雄,是正义而美好的,但人家在影片中刻画是的芸芸众生,他们都是普通人,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专业”的样子。例如街头刺杀的计划漏洞百出,且执行起来也暴露错误,这都是很真实很形象的还原。这些鲜活的人物折射出来的就是当时的艰难时世,正如片中所讽刺的“被阉割的猪肉”,韩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众觉醒巧妙的结合,这么一部娱乐性的商业作品也能达到真正“寓教于乐”的效果。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电影爱解说之《暗杀》电影爱解说之《暗杀》

影片的动作场面尽管也有“轻轻松松打鬼子”的内容,但没有刻意的感觉,加上美术道具大量的还原当年的效果,看得出导演及创作团队的认真与细心。总的说来,《暗杀》堪称表现这一主题的杰出典范,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实在难以从本质上吸取多少经验,不论在题材视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挖掘等等,中国官方目前都很难接受这些方面的内容,所谓“主旋律”,在这一指导方向上,严重干扰着创作领域。当然,中国影视也早已脱离严谨的氛围,真正放开手脚,恐怕也确实难以把握这些题材,因为从当前的大量的作品来说,中国电影不但塑造不好“神化”的英雄,同样也塑造不好寻常的“凡人”,创作者根本理解不了需要塑造的时代背景和各种人物,完全处于凭空臆想的混乱之中,这样的中国电影怎么可能有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眼下繁荣的仅仅是中国电影的市场,而不是中国电影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