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良渚丨良渚人的水井 藏著哪些奧祕

編者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五千年前,良渚先民以勤勞為曲、信仰為歌,領唱著中華民族奔騰浩蕩的歷史之歌,積澱下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

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攜手錢江晚報、浙江大學出版社推出《一小鏟和五千年:考古記者眼中的良渚》連載,帶你從記者的角度,貼身觀察,追溯那些發現背後的人和事。

你不知道的良渚丨良渚人的水井 藏著哪些奧秘

每年,考古界有兩張榜單備受關注,一張是中國社科院評選的“六大考古新發現”,另一個就是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4年3月13日,“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47個候選項目中,選出了前25強,浙江省有兩項上榜,分別是龍游荷花山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餘杭良渚官井頭新石器時代遺址。

這份榜單中的25個項目涵蓋了17個省市區,商周、秦漢時期的考古成果最多,幾乎佔據半壁江山。而2013年兩位紅人的墓——隋煬帝墓和上官婉兒墓,此次同時入選。

作為浙江入選的“明星”之一,龍游荷花山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是截至2014年3月發現的浙江省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群,距今10000年至9000年。它也是繼上山遺址和小黃山遺址之後,第三處被正式發掘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

這個遺址可以告訴我們:一萬年以前的浙江人,究竟怎麼生活。2013年,記者曾跟著考古專家來到現場,發現了不少生活遺物,陶器、石器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吃什麼——在石器上,考古隊員發現了稻殼。

“還不能說稻米是主食,它只是當時人們食物的一部分。但那個時候,人們就開始耕種水稻,而它在食物經濟中佔的比例不高。人們吃的東西,更多還是靠採集狩獵。”發掘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說。

另一個上榜的餘杭良渚官井頭新石器時代遺址,離杭州人近一點,就在良渚文化村附近,於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進行了發掘,距今5000年前後。比較重要的發現有兩個,一個是大墓,共發掘106座墓葬,最早的墓葬年代在崧澤文化晚期,最晚的在良渚文化末期。

發掘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曄告訴記者,墓葬裡發現的玉器最多,一共清理的1100多件(組)隨葬品裡,玉器就有近700件,最多一個墓裡發現了50多件,玉璧、玉璜、梳背、手鐲等各種高大上的裝飾品,都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必備品。

還有一個發現很有意思——這是一個石砌的生活設施,跟良渚人的生活用水有關。以一個水池為中心,兩米開外有一口方形的石構水井,而水池中還有一個口子和排水溝相通。

“水井、水池、排水溝隨著地勢由高到低建造,水質也是漸次降低,良渚人先是把水引進,用於日常洗漱,再把汙水排出去,這樣的佈局非常科學。”趙曄在考古簡報中,認為它“是良渚文化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

這些實物的發現,讓考古專家對良渚文化發源地有了新的思考。在傳統認識裡,良渚遺址是以良渚古城為中心的,而官井頭遺址與它隔了一片丘陵,以前並不在大家的考慮範圍之內。

“我們以前一直在丘陵北側發掘,這次發現原來以南還有更早的遺址,這應該是良渚遺址群孕育發展的源頭,也說明可能古城在一開始並不適合人生活。”趙曄說,在這個遺址附近,他們還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馬家浜遺址,這與良渚遺址群后來的繁榮也有一定的關係。

這兩個遺址將參與最後“十大”的角逐,最終結果於2014年4月初在北京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