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新冠肺炎疫情當下,許多食肆被迫關門,也不知道能不能熬過疫情結束。就算疫情結束,也不能保證恢復到以前的經營狀態。可有些食肆就更為悲催,未到疫情結束,就可以提早宣告立場。


廣東人鍾愛美食,天下聞名,天上飛的、地下爬的,都能擺上廣東人的餐桌。其中,“吃蛇”是老廣們一種滋補養身的飲食習俗,正所謂“秋風起、三蛇肥”,火爆30年的R記,就是廣東一家吃蛇的專門店。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2020年開初,新冠肺炎突襲全國,病毒源頭直指“野生動物”。於是,國家立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禁食動物”名錄中很可能包括甲魚、蛇、蛙等動物。R記作為“專注蛇宴”的食肆,一紙禁令下,前景岌岌可危。


R記老闆接受媒體採訪時,一邊嘆息,一邊無奈地表示,“R記會支持和配合國家的立法要求,但各間分店的經營和裝修,一直主打食蛇文化主題,大家講起R記,就會想到食蛇專家,現在想轉型,將十分十分困難,接下來我們也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在慨嘆R記進退兩難的時候,不禁要問,做到專業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專業本來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我們一直推崇專業主義、工匠精神,也以成為行業專家為榮。

可是,在危機突然降臨下,專業反倒成了我們的絆腳石?


過於專業,會使我們在突發危機面前,沒有任何退路

(1)黑天鵝事件下,越專業,越脆弱

罕見的、不可預知的突發事情,我們稱之為“黑天鵝”事件,在澳大利亞發現黑天鵝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天鵝肯定是白色的。正如當下的肺炎疫情,我們沒有人能預知它的出現,並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式的破壞,令人措手不及。


R記在平常日子裡,憑著自己的“食蛇”專業,在業界贏得了口碑與聲譽,同時也賺得盤滿缽滿,這是它的專業優勢在發揮作用,守著這一招,R記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可以高枕無憂。


然而,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的突然到來,R記的最大優勢——專業“食蛇”,頃刻變為最壞劣勢。國家一紙禁令下來,很大可能要立即“自廢獨門武功”,想必R記是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悲催結果。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武俠世界裡面,許多絕頂高手都有自己的絕招,而且僅此一招,就已冠絕天下,比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我們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李尋歡在準備發出這一刀時,突然驚覺“小李飛刀”不見了,那該如何是好呢?還有“小李第二招”嗎?


有時候,在無法阻擋的危機面前,越專業反而會變得越脆弱。因為此刻的專業,會成為適應新形勢的累贅。過度專業,表明你只有這個選擇,沒有其他選擇,這時的你就會變得十分脆弱。


(2)時代發展趨勢,淘汰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

時代不斷向前發展,自然會淘汰一些需求量不斷下降的專業,如果我們還緊守這類型的專業,也必將被時代所拋棄。


美國柯達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相機公司。在90年代,人們喜歡使用膠捲相機拍照,現在看起來略為發黃的膠捲相片,為我們留下許多美好珍貴的回憶。柯達膠捲在當時更是家喻戶曉,柯達公司的膠捲銷售額佔據全球2/3市場份額,在品牌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達位居第4,是膠捲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但是,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數字成像技術對傳統成像技術直接造成衝擊,人們紛紛將手中的拍照工具換成了攜帶方便、可以隨拍隨刪的數碼相機。雖然柯達公司也預感到傳統膠捲業務會持續萎縮,有必要進行業務轉型,但柯達的決策者們認為,膠捲是自己的專業品牌所在,擔心轉型會使膠捲的銷量受到影響,一直未敢大力發展數字業務。


結果,2000年之後,全球數碼市場連續高速增長,而全球彩色膠捲的需求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2012年,柯達公司宣告破產。


曾經的膠捲專業霸主,始終逃不過時代發展趨勢的淘汰。所以,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緊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時代拋棄你的專業,連招呼也不會打。


(3)個人專業主義的困局,充其量都只是一顆螺絲釘

一個人在專業發展得如何完美,他也只不過是一顆螺絲釘,因為你只有單一項技能,僅可發揮螺絲釘的作用。螺絲釘固然專業好用,但螺絲釘都總有生鏽的一天,或者螺絲釘的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新機器的要求。當不再具有使用價值時,發揮特定專業作用的這顆螺絲釘,就註定要被無情扔進垃圾箱了。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有些大學畢業生很慶幸自己一畢業就進入了大公司工作,每天出入5A寫字樓,做著自己最擅長、最專業的工作,拿著在同齡人中也不算低的薪水。

可是,自詡專業人士的他們,可能未曾認真思考過一個問題:大公司就像是一架龐大的組裝緊密的機器,每個員工都是其中的一顆專業螺絲釘,每個員工安守本分、各司其職,就能維持公司這臺大機器的正常運作。


正是如此,大公司對每一個部門,甚至每一個職位都有極其明確的分工和職責,比如財務部負責發票處理的崗位,可能就不需要做賬。分工明確,專人做專事,對公司來說是好事,管理方便。

但是,對於員工自身發展,長久下去,必然會變得技能單一,貼發票的就只能永遠會貼發票。當我們這顆螺絲釘到了一定的年限,隨時有被新的螺絲釘替換掉的危險。這就是變得“過於專業”的後果。


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成為專業人士,固然是好事,尤其是練就出一項稀缺技能,在職場上會變得更加值錢。但是,我們也要警惕:變得“過於專業”,也將堵死我們潛在的發展道路。

對此,我們可以怎麼提前準備,以應對“專業”帶來的風險?

(1)保持危機意識,避免成為一顆完美的螺絲釘

對於個人來說,我們時刻要保持危機意識,因為“黑天鵝”事件隨時都可能會發生,單一的專業技能,並不一定保證我們能安然度過危機。“一招鮮,吃遍天”,也有失靈的時候,正如R記食蛇專家的獨門“烹蛇”絕招,在這次疫情下就變得十分麻煩了。


同時,身處大公司裡面的我們,也要避免成為一顆完美的螺絲釘。在安逸的工作環境中,更要主動學習多幾種專業知識和技能,即使某一天突然被公司無情換掉,也有生存技能傍身。能做到這一點,前提是我們首先要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2)開拓副業

此前,網上有反對“斜杆青年”做副業的聲音,認為他們是不務正業,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正職工作,“連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做不好,還想偷偷賺外快?”可是,肺炎疫情下,多少人被困家中、公司紛紛裁員止血,個人收入大為下降,甚至是零收入。假如這個時候,我們能有多一個副業作為後備選項,也不至於淪落到“失業失金”的雙失苦況。


我們可以在一些寫作公眾號上看到,那些靠寫作謀生的號主,疫情在家期間,依然產生多篇網文,收入不受影響之餘,反而增加,因為他們還開拓了教別人寫作、拍攝vlog的副業。可以說,副業簡直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剛需,尤其是在“黑天鵝”影響下,擁有副業的人依然可以頑強生存。


所以,不要再鄙視那些勇於開拓副業的“斜杆青年”,他們不單是為了賺些外快,更是為了自己能有更多不同的職業嘗試,在主業的基礎上發展起第二專業:plan B。

有了 plan B專業,其實可以輔助主專業發展得更好,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比如,現在的新媒體寫作,網絡寫手們也是基於自己專業特長,通過網絡空間分享自己的專業經驗,獲得網友的喜愛,並提升自己在某一特定領域的影響力。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3)建立多個資本性收入來源渠道

羅振宇提出一個觀點:我們的收入可以分兩部分,一個叫勞動性收入,另一個叫資本性收入,其中勞動性收入佔73%,資本性收入佔27%,當資本性收入逐漸大於勞動性收入的時候,我們就基本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了。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專業什麼時候會過時,甚至可能成為生存的絆腳石。除了開拓副業,我們還應該為自己建立多個經濟來源渠道,尤其是資本性收入的來源渠道,比如說存款利息、理財收入等等。即使是我們的專業不幸走向沒落,而副業的發展也不太靈光時,資本性收入也能幫助我們度過一時的危機。


所以在平常日子裡,我們就要學會未雨綢繆,建立多個資本性收入來源渠道。多學習理財方面的知識,並建立固定存錢、理財投資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資本性收入持續增加。當有朝一日,我們的資本性收入超越勞動性收入,那時我們就真正可以是高枕無憂,享受睡後收入了。


不想被突然淘汰,我勸你不要“過於專業”


結語

深耕行業多年的專業高手,在“黑天鵝”面前,也會變得不堪一擊,所以我們不能永遠只是埋頭於單一專業,變得“過於專業”。

應對“黑天鵝”事件的最好方法,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在自己的專業之外發展副業,同時也為自己建立多個收入來源渠道。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懼世事的變幻無常,依然堅挺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