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前言: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出自唐代詩人王勃,而我們一常常用這句話嗟嘆時運不濟,功名難就,李廣,在眾多詩人筆下如同一個戰神一樣的人物,為何就連他兒子都被封侯了而他卻不行呢?而他的兒子是誰我們都記不得,又是憑什麼功績封侯拜相呢?

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他的先祖是秦朝時候的名將李信,李信在秦國末期時,是滅亡燕國的大功臣,後來在討伐楚國之時,秦王問李信:"你需要多少兵馬能攻破楚國啊?"李信回答:"不過二十萬",秦王又問王翦:"你需要多少兵馬?"王翦回答:"非得60萬啊。"可以看出李信是多麼的果斷英勇。而作為他後人的李廣,雖然是一代名將,卻終身遺憾,未能被封侯。

李廣家族世代練習箭術,在漢文帝時期,李廣開始從軍,因為自己精通騎射,並且屢立戰功,在抗擊匈奴中也立下了很多戰功,被當時的漢文帝封為中郎,而當時的漢文帝也曾經說:"可惜啊,你生不逢時,你若是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也不在話下。"而漢文帝時期也只不過是李廣早年時間,或許以後還是有機會的。

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到了漢武帝時期,無光改任騎郎將,在吳楚七國之亂時,憑自生之力,奪下了叛軍的旗子,並且立了大功一件,名聲顯赫,當時的梁王還給了他將軍印,不過回朝後,朝廷並沒有給他封賞。後來李廣被調成為上谷太守,在對抗匈奴之時,就算寡不敵眾,李廣也能夠殺出重圍逃回來,後來匈奴非常害怕李廣,而李廣也有了"飛將軍"的稱號,王昌齡《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裡的飛將就是指李廣。

但是如此英勇的李廣,最終未能被封侯就算了,他的死也一直被人說起。在漠北之戰中,當時這場戰爭是衛青和霍去病做統帥,這兩個都是歷史上的大英雄,李廣擔任前將軍的職位,在戰爭來臨時,李廣卻因為迷路了,以至於自己不能參加戰爭,大家都知道李廣擅長肉搏戰,一上戰場英勇無比,而這次大戰在即,自己卻如同一個逃兵,雖然自己不是逃兵,但作為前將軍確實對自己這一方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回到朝廷後,自己這件事免不了被別人指指點點,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兒,這樣的屈辱讓李廣難以忍受,最後自殺而死。從此李廣的故事廣為人傳,但是這樣一個戰場都殺不死的將軍最後死在了朝廷,死於自殺,這所以一件多麼遺憾又可惜的事情啊。就連被匈奴俘虜後都能逃回來繼續為朝廷建功立業,自殺這個死法不說窩囊,起碼也太不夠壯烈了。

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曾經民國名將蔡鍔就說過:"不能死於戰場馬革裹屍,而是死於病痛是我最大的遺憾。"而李廣在死的時候心中又該有多少遺憾和不甘以及羞愧呢?不能大放異彩作為一個戰士堂堂正正戰死沙場,太屈辱了。

後來,李廣的兒子李敢也在抗擊匈奴中屢立戰功,最終當上了關內侯,而李廣一生可以說是三朝功臣,卻始終未被封侯,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最站得住腳的說法是"運氣說",漢武帝曾經說:"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漢武帝對於李廣本身的軍事才能可能並不是非常認可,漢武帝在位時,李廣總是因為奇怪的遭遇,最後無功而返。所以要想封侯的確有點難。

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而這"奇怪的遭遇"說到底,還是因為李廣差了點運氣,漢武帝開創了一個盛世,說他差了點運氣,再看看他走過的路,立過的功,雖有將相之才,但是沒有天時地利人和,始終難成大業,李廣難封。曾經漢文帝就說過他在高祖時期的話,能封個萬戶侯,可是李廣歷經征戰沙場歷經了三代君王,最終命喪黃泉還是沒能封侯,太可惜了,這是生不逢時,也是運氣不好。

李廣一代戰神,為何他兒子都被封侯他卻不行?漢武帝:只差了一點

當然,我們如果時運不濟,我想我們不能只怪運氣,但是同樣出名的還有霍去病、衛青等人,他們都成就了大業,並且名垂青史,是用功之人,除此之外,反觀李廣,如果說單挑的話,李廣是難得的好苗子,但是作戰指揮方面,李廣始終是欠缺一點才能的,這一點也是想要成為漢武帝時期高級將領,對李廣而言最致命的一個弱點,也或許是他在漢武帝時期不得封侯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