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溝通這三大忌,希望你一個都不要犯


職場溝通這三大忌,希望你一個都不要犯

我們每天都在說很多話,可會說話不代表會溝通。

在職場這個特殊環境,會說話更是一種重要的技能。在生活中,你可以隨性溝通,但在職場中,溝通需要高效,因為職場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自己的情緒。

以我的朋友小A為例,她最近發現自己在面對工作上的困難時,沒辦法不帶個人情緒,溝通效率低,解決不了問題。有時問題不但沒解決,反而人為地製造了不少困難。她為此很苦惱,也一直向我請教。

我與她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共性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三點經驗。

1、不要答非所問

職場溝通第一忌不要答非所問,這是職場溝通中一個硬傷。它會直接增加溝通成本。問什麼答什麼,這樣溝通才能暢通無阻。

舉一個我跟小A溝通的例子,這個例子的背景是小A與別人工作中遇到問題。她向我求助,我給了指導意見,這是後續跟進的一個溝通。

1、溝通案例1

我:你昨天跟某某某溝通還順利嗎?

小A:小姐姐,早上給我發了一個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這個回答,我是一臉懵逼,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

於是我追加了一句:那溝通達到你的預期了嗎?

小A:我覺得我的問題好多啊!

第一個問題,只有兩種答案,溝通順利或者不順利。順利,結果是怎麼樣的;溝通不順利,原因是什麼,下一步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也只有兩種答案,達到了或者沒有達到。達到了,說明情況;沒有達到,說明情況以及下一步的解決方案。

但小A的回答還是答非所問,這樣的溝通只給了我一個負面反饋:那就是我對你的指導沒有任何幫助,沒有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那想要進一步解決你的問題,只能反覆再溝通。溝通成本無形中又增加了不少。

問什麼答什麼,這樣直接又能解決問題。如果你不懂對方的意思,我給大家一個萬能句式模式:

"你的意思是XXXX,不知道我這樣理解對不對?"

通過確認進一步瞭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然後再去回答,能省去不少麻煩。

2、不要摻雜太多情緒

職場溝通第二忌,不要摻雜太多個人情感。

溝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就事論事。溝通的潛在需求,就是解決問題,一旦溝通雙方加入了個人情感,忙於對對方進行負面評價,那除了喜提一場暴風雨的罵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溝通案例2

還是舉小A的例子,小A發現工作出現了問題,需要大家來解決。

這個問題的出現,背後原因很多,諸如管理不善、員工之間不熟悉、規則不清晰等等。但小A在發現問題的時候,直接將其定性為某些人的責任,接著就開始在工作群吐槽問題。

然而,越吐槽越生氣,需求與解決辦法一個都沒有提。這沒有任何用處,只會讓事情尷尬。

首先工作群的建立,是為了方便大家溝通然後解決問題的,不是用於個人吐槽的。

其次,發現問題,比較好的溝通模式是這樣的:

"我發現了哪哪哪不對,我希望大家怎樣做,幫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提出了問題,又給出了具體的需求,大家看到你的需求後,自然會幫你解決的。

如果確實是某個人的責任,那溝通模式是這樣的:

"某某某,我覺得你這一點做得有一點問題,我需要你這樣xxxx改進,在XXX期限內解決掉。"

問題解決了,事後再決定對這個人的責罰。不然一個人在被否定被打擊的情況下,是沒有任何動力去解決問題的。

這種溝通情況,其實適用於普通員工以及統籌人員,至於領導級別的,因為不同領導風格不一樣,不在討論範圍內。


3、不及時回覆消息

職場溝通第三忌,不及時回覆消息。

眾所周知,現代人的微信,基本上都處於消息爆炸狀況。消息太多,回覆慢可以理解,但回覆太慢甚至不回覆,有時候真的會耽誤事。

雖然不可能做到秒回,但是及時回覆是必要的。這個時間點最好是在半個小時內。如果回覆不及時,需要作出一定的解釋。回覆模板可以這樣:

"某某某,由於我XXX原因,沒有看到。現在回覆你XXX",做出瞭解釋,是表示你對對方的尊重,對方心裡自然會舒服些,接下來你只要把事情解決就可以了。這種溝通模式適用於每一位員工。

之所以提出這一點,還是因為小A的案例。在我追問溝通是否達到預期的時候,我等了3個多小時,才收到她的答案,而且還答非所問。可以想象,我的內心是有多崩潰。

如果你實在不想回消息,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你真不想理這個人了,這適用於生活中;至於職場,你想好不回覆後的代價,再決定是否任性吧。

總之,在溝通時不要涉及太多個人情緒,牢牢把握髮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邏輯。只要把問題解決,一切都很OK。

小A看到我這樣處理問題,笑稱我是一位沒有情感的職場女魔頭。其實,職場真相就是一個不需要有太多個人情緒的地方。成年人,想在職場上有好的發展,第一要求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畢竟大多數的我們是普通人,還沒有資格在職場上任性。

我想唯獨需要你傾入個人情感的是你的家人、愛人、朋友以及你的寵物,其他人真的沒必要。

今天分享的這三條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