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精選|看古人是如何用詩歌描寫夏天的!

夏天又來了,卻始終感覺不到那溫暖的風,從海邊來,帶著陽光和海的味道。小溪唱著古老的歌謠,頭也不回地奔向遠方。溪水中的陽光悄然地搖晃,眼前產閃動著耀眼的光芒,彷彿整個夏天都在搖晃……

古人總是充滿了無窮的智慧與想象力,詩歌是古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標誌,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欣賞古代詩人是如何用充滿智慧的文字來描寫美好的夏天,詩歌精選四首:

一、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賞析: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詩歌精選|看古人是如何用詩歌描寫夏天的!

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代: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賞析: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

詩歌精選|看古人是如何用詩歌描寫夏天的!


三、《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六月裡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豔嬌紅。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豔的畫面。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是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後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後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詩歌精選|看古人是如何用詩歌描寫夏天的!

四、《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譯:懶得搖動白羽扇來祛暑,裸著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脫下頭巾掛在石壁上,任由松樹間的涼風吹過頭頂。

賞析:全詩寫出了作者在山林無拘無束,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晉風度。 詩人忘情沉醉於“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種自樂自足的逍遙,特別是對個人情感的放縱與宣洩,可以說達到了極點。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裸體青林中”,“露頂灑松風”更體現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同時借夏天炎熱的環境,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在山林間豪放自如的狀態。詩中在夏天炎熱的環境下,對詩人狀態的描寫生動,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閒趣。

詩歌精選|看古人是如何用詩歌描寫夏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