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人的那片藍天

小女人的那片藍天

□ 尹豔(北川)

李春是我高中同學,一直很能幹,也很勤奮,同學們都期待她在工作崗位上幹出更多的業績。2007年,李春擔任了縣圖書館的館長。那時我已是單位的副局長,潛意識裡對她有幾分惋惜——一個小小的圖書館,能幹出什麼業績啊?可李春卻幹得十分投入,每天,她總是最早一個走進圖書館,最後一個走出圖書館。由於同在一個縣城,週末我也愛看書,每次去她都在,其他員工都休息了,她卻堅守在崗位上。

“5·12”特大地震說來就來,剎那間,山崩地裂,房倒屋傾……在驚慌和恐懼籠罩下,我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無數的親人。我倖存下來,後來聽說李春在廢墟里被埋了三天三夜幸運地被救出來了……三天三夜啊,沒有吃的喝的,而且那幾天陰雨綿綿、悽風慘慘。我真想象不出她在黑暗中面對死亡,是憑著什麼樣的勇氣等待著救援。

李春先後被轉到綿陽、成都、南京等地搶救、治療。她的左手、左腳沒有知覺,臀部肌肉腐爛壞死,高燒不退,但她堅強地站起來了,是從後半輩子有可能一直癱瘓在床上的醫學診斷中站起來的!頑強的求生意志,讓李春打敗了死神!

我沒有想到,2009年5月,李春蹣跚著腳步,剛從醫院裡走出來,就拖著還很虛弱的殘疾身軀,在永昌鎮板房圖書室裡,像當年在老縣城一樣,兢兢業業地投入工作。當時,新縣城剛剛破土動工,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黃土地,她每天都要在土堆裡來來去去、攀爬前行,有時遇上下雨,她那剛剛痊癒的左腳深深地陷入泥濘之中,要用足全身的力氣才能挪動腳步……

這年9月,由山東德州援建的北川圖書館竣工。新圖書館與羌族民俗博物館、縣文化館連成一片,建築風格極具羌族特色,比老縣城的圖書館氣派多了。不過3300多平方米的偌大圖書館,只有兩名職工,館長李春和另一位倖存館員。為了讓這座現代化的圖書館發揮作用,李春忘記了自己是個二級殘疾的中年女人,經上級批准招聘了9名新員工,自己搞培訓,購設備,起草文件,爭取資金、爭取圖書捐贈……她曾告訴我,那時候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全力以赴,早日開館。為此,整日的勞累奔忙,她忘記了自己手腳的不便,晚上卻因為身體的疼痛整夜無法入睡。

多方艱辛努力,新的北川圖書館終於完成布展開館了,那一天,人山人海,十分熱鬧。開館之後,讀者愈來愈多。但李春並不滿足。一天中午我去找她,可在迷宮般的圖書館裡找了個遍,也沒見到她:“喂,李春,你躲在哪裡?”“呃,我在這裡……”順著聲音,我在二樓一個房間裡看到了她,正踩在一個凳子上艱難地往書架上放書。“昨天編好目錄的書,我按秩序放在書架上。”看著半空中那一層她掂著腳試了好幾次也沒放上去,我連忙叫她下來,生氣地說:“你手腳也不方便,那些年輕人呢?為什麼不叫他們來做?”李春笑笑說:“別人也有事情做蠻,反正中午休息,只要能弄好,方便讀者借閱就行。”

類似這樣的事,我見過好多次,雖然她自己習以為常,可我每次心裡都會激起漣漪。我也是女人,而且還身體健全;我也熱愛我的工作,深知責任、使命和擔當的意義。然而,我不敢保證——如果我在廢墟里埋了三天三夜,我是否還能夠活著;如果我是二級殘疾,我不敢保證自己還能把工作做得這樣精彩。因此,面對李春,我常常感到敬慕。

日升月沉,歲月如梭。圖書館走上正軌之後,李春拖著殘疾的身軀,秉承文化為基層、為大眾服務的理念,一步一個腳印,以實幹為馬,跑得很遠,以創新為翼,飛得很高。2013年,北川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2016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基層圖書館”。業餘,李春喜歡思考,喜愛文學,先後發表了不少文章,更是兼任了北川作協秘書長,付出了大量心血。

同窗已是30多年前的事,大地震也過去12年,記憶裡那張娃娃臉,多了幾分滄桑;記憶裡天真爛漫的小個子姑娘,因為一場地震,手足致殘,行動不便……可就是這樣一位歷經磨難的小女人,卻撐起了一片藍天。在這片藍天下面,時有祥雲輕飛,那些到圖書館讀書的人們,和這世界上最年輕的縣城——中國羌城,是最美麗的風景線。

編輯:郭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