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紅糟酸是什麼?簡單點說,就是將時令蔬菜通過加入紅糟,經發酵醃製而成的酸品。那麼,紅糟又是怎麼回事呢?武宣紅糟酸從何而來?宜家妹子從小看著奶奶做紅糟酸,但卻從來未曾聽說過確切的武宣紅糟酸來歷。但數十年來,好奇之心從未滅掉,一直在心中燃燒,如今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海量知識,提出自己對紅糟酸近千年來演變的理解。下文內容如有不妥,望請多多原諒宜家妹子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武宣紅糟酸

傳統紅糟及紅糟酸的歷史可以追尋到唐、宋時期。那個時候的勞動人民利用紅曲黴菌把秈稻、粳稻、糯米等稻米發酵成棕紅色或紫紅色米粒——紅曲米,然後再用紅曲米來釀造紅曲酒。在紅曲酒製造的最後階段,將發酵完成的衍生物,經過篩濾出酒後剩下的渣滓,經“廢物利用”做成食品添加物,這就是酒糟。因酒糟是紅色的,所以也叫紅曲酒糟、紅酒糟,簡稱紅糟,這即是傳統紅糟的來歷。今天的福建省寧德市古田鎮,據說就是最初的紅糟發源地。

在電商平臺搜索“古田紅糟”,即可得到很多相關的紅糟產品。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紅糟中因為含紅曲而具有一定的有防腐作用,所以古代福建地區皆靠紅酒糟來保存多餘的食物。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糟酸,而糟酸中卻又以糟姜最為出名。

食用糟姜,從古就已經有之,特別是到了宋朝,不但民間食用更是極為普遍,而且也備受朝野寵愛,成為貢品。作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就在《吳郡志·土貢》中清楚地記載:“本朝土貢,考之,所供:坐倚席,白墡,柑,橘,鹹酸果子,海味、魚肚、糟姜。”

糟姜,早在宋代,就已經成為了貢品,登上了大雅之堂。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武宣的紅糟姜酸,也是糟姜的一種

宋代,對糟姜的寵愛則屢屢出現在文人的詩文、書法之中。

在宋代,糟姜做為禮品已經是一種常態。所以就有了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一首《答劉原甫寄糟姜》,寫了糟姜的脆生、味美,更寫出了從朝廷至民間,人們對其讚不絕口的喜愛。

還有北宋黃庭堅的行書《糟姜帖》,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糟姜帖》中寫到“庭堅頓首,承惠糟姜銀杏,極感遠意,雍酥二斤,青州棗一蔀,漫將懷向之勤,輕瀆不罪,庭堅頓首。”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糟姜帖》


黃庭堅59歲時被貶至廣西宜州,期間所作日記《宜州家乘》中也明確提到有人以糟為禮品贈送與他。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宜州家乘》


宋代的浦江吳氏《中饋錄》是一本食譜,裡面則記載了糟姜的做法:“姜一斤,糟一斤,鹽五兩,揀社日前可糟。不要見水,不可損了姜皮,用乾布擦去泥,瀝半乾後,糟鹽拌之,入甕。”此外,書中還有“糟豬頭、蹄、爪法”、“糟茄子法”、“糟蘿蔔方”、“糟瓜茄”等與紅糟相關的食譜做法。

黃庭堅在宜州期間,在給徐靖國的信裡說:“此州岀姜,亦佳,但難得臘糟。故味薄耳。”說明當時紅糟還沒有在廣西流行起來,有好姜,但難得有紅糟。可見,紅糟和包括糟姜在內的紅糟酸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存在,但當時還沒有流傳到廣西。

那麼武宣的紅糟酸是什麼時候有的呢?宜家妹子問了很多人,有說是象州傳過來的,有說桂平傳過來的,但都不是很肯定、很明確的回答。翻看武宣在清代、民國時期的多本縣誌,縣誌中都沒有提到與紅糟相關的內容。或許在當時,紅糟酸在武宣還沒有得到廣泛地製作、食用、傳播。

由於武宣製作紅糟酸最廣泛的區域為三里、東鄉的客家人聚集地,所以,宜家妹子在猜測,紅糟酸會不會是由客家人大遷徙而流傳進入武宣的呢?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由上圖可以看到,客家人的第三次遷徒線路(橙色)到達了紅糟的發源地,而第四次遷徙線路(黃色)目的地則包括了今天武宣、桂平、象州區域。因此,很有可能是第四次遷徙期間把紅糟及紅糟酸製作方法帶入武宣。

紅糟製作工藝傳入武宣後,武宣人民卻把它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廣西的大多數地區的酸嘢都是使用酸醋來進行醃製,酸味足而香氣不足。但武宣紅糟酸特有的糟香、酒香、酸香、色香,讓它當之無愧地成為廣西酸嘢的代表者!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武宣紅糟酸


武宣紅糟與紅糟酸在武宣已經成為巨大的產業。武宣的地理位置,為紅糟酸的製作提供了無汙染的綠色食材。包括小琳姜、東鄉姜、中平姜在內的子姜,脆嫩而又絲少,都是難得的糟姜原料。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七、八月的清晨,子姜已經擺滿東門塘市場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大瑤山腳下,綠色無汙染的子姜

那麼,武宣紅糟與傳統紅糟是否是相同的東西呢?

為了進一步瞭解古田紅糟,宜家妹子特意從電商平臺購買了一份古田紅糟。古田紅糟明顯地跟武宣紅糟不同,因為它是釀酒的附加產物,所以它是溼的,一團團的。細聞除了濃濃酒氣之外,還有一股類似豆腐乳的味道,但少量的古田紅糟直接入口,卻有些酸味。過後再跟大家專門聊一聊傳統紅糟與武宣紅糟的區別。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郵購的古田紅糟

武宣紅糟明顯與古田紅糟不同!可以說武宣紅糟是在傳統紅糟的基礎上已經進行了製作工藝的改進。

千年紅糟酸的前世與今生

武宣紅糟

千年之前,傳統紅糟被髮明;千年之後,武宣紅糟酸卻玩出了新花樣!

作者:宜家妹子

宜家妹子,三里鎮一個八零後的客家妹子。從小就看著阿太、阿奶、阿媽做紅糟酸,記憶中的味道,只要打開壇蓋,那香味能從村頭飄到村尾。如今,傳承著祖輩的手藝,醃製綠色無添加、無汙染、安全健康的紅糟酸,讓記憶中的香味飄向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