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分享,快樂常在,成功易得

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

——蕭伯納


懂得分享,快樂常在,成功易得

曾經與朋友探討關於應酬的話題,每個人的觀點並不相同,有一點共同之處,就是適當的參加交際活動,總能夠在茶餘飯後、觥籌交錯之間,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信息,讓你的成功之路更加快捷。

有人說,一生中要交幾個朋友,這其中一定要有公務員、律師、教師、銀行員工等等,當初感覺功利色彩太濃,擇優當隨緣,哪能挑挑揀揀呢?

當經過生活的洗禮後,才發現確實有幾分道理,多交一些不同行業的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瓶頸問題時,總能給予政務、法律、育兒、理財方面專業的指點,可以讓許多事情辦得更好,省去許多的煩惱。

每個人雖是獨立的個體,卻必須融入社會,正如蕭伯納所說,要主動與他人交換思想、觀點、經驗,在相互分享中,不斷付出中,幸運自然會光臨,世界也會多彩起來。

懂得分享,快樂常在,成功易得

01

開放的花園最安全,敞開的心扉最快樂。

有一戶農家,院裡有一棵高大的杏樹,每到春天麥收季節,金黃的杏子掛滿枝梢,引來許多孩子的圍觀,農夫總是會把孩子們趕走。孩子們等家裡沒人時,翻牆進入院子,偷偷摘走杏子。

農夫氣憤不已,便在一位朋友哪裡埋怨。朋友勸他說,都是自己村裡的孩子,不行的話,可以請他們到家裡,幫你採摘,每人分一點,情況會有改觀。

農夫第二年提前約定孩子們去家裡採摘杏子。時間到了,孩子們興高采烈的來到家中,幫他採摘,獲得回饋後,興高采烈的走了,再也沒有發生翻牆的情景,鄰里關係也融洽了許多。有一次,有一個小偷進院時,被孩子發現,喊來大人,讓農夫避免了損失。

懂得分享,快樂常在,成功易得

農夫通過敞開大門,有效避免了孩子們翻牆的行為,還意外的維護了院落的安全。試想,我們每個人的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一直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交流,誤會和敵意便會產生。

在冷漠的環境中,如果時間久了,會感到舉目無親,舉步維艱,漸漸地也會失去許多的生活樂趣。開放和分享,可以使我們更好融入社會,得到更多快樂和溫情,我們為什麼不做呢?

02

樂於付出,才能收穫幸福和快樂。

我們之所以生活的無憂,是因為得到了他人的付出。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肯定,獲得他人的尊重,將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遠,前提就是要不斷的付出。

生活中,我們的成功,來源於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我們的親情,來源於相互呵護和不離不棄;我們的友誼,相互扶持和守望相助。

懂得分享,快樂常在,成功易得

有人說,親情和友情是無私的。無私並不代表無所作為,無私只說明我們的付出,不求回報。一味地啃老、一味的依靠,註定會受到社會的鄙視,也會最終被疏離和拋棄。

成功的道路,並不太遙遠,有多大的付出,就會得到多大的收穫;快樂的人生,並不是妄想,能夠給別人帶去多少的快樂,就會擁有多少快樂。

一個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的人,永遠不會走進別人的心裡,獲得真正地成功和快樂。所以,要做一個能夠敞開心扉,樂於付出的人,成為陽光而快樂的人。

03

主動分享,走出封閉的自我,可以使成功觸手可及。

其實,做到主動分享並不容易。把自己的東西主動拿出來與別人分享,有時候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而能夠積極傾聽別人分享的東西,既是尊重,也是協作與提升的開始。

懂得分享,快樂常在,成功易得

心理學家魯夫特與英格漢將每個人的內在比喻成一扇窗,分割為四個範疇,一、公眾和自己都能看得到的部分,二是公眾看得到、自己看不到的部分,三是自自己看得到、公眾看不到的部分,四是公眾和自己都看不到的部分。

這就是知名的“周哈里窗”理論。當你與別人的分享交流時,會使第一塊無限變大,第二塊、第三塊無限變小,你的視野也會隨之不斷增大。

平時,我們會遇到許多“分享”“交流”“合作”的命題,工作和生活中,也會發現,往往善於分享、善於交流、善於合作的人,成功的幾率會越大。

事實告訴我們,懂得分享,樂於付出,是每個人一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只有充分掌握這項技能,得到更多經驗教訓,得到更多信息機遇,得到更多方法觀念,才能始終處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