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每天都在幹什麼?

財財掌櫃


基於8年的運營經驗,我來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問題。

一、新媒體運營的核心是流量建設和用戶維繫

1、流量的建設

流量就是漏斗轉化的過程,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漏斗模型:訪客-註冊用戶-活躍用戶-目標用戶。

例如有100個訪客進來,一些核心內容需要註冊,有80個成為註冊用戶,可以使用核心功能,篩選出活躍(頻繁使用)用戶50個,20個成為目標用戶,即對產品產生價值的用戶。

2、用戶的維繫

新媒體運營,通過推動用戶活躍、留存,轉化成核心用戶,才能為產品價值。

可以這樣理解,用戶就是命脈,沒有用戶,產品幾乎沒有價值。通過各種運營手段,推動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二、新媒體模式

傳統營銷模式:產品+渠道+廣告

電商平臺模式:產品+流量

新媒體模式:內容+移動社交+參與感,新媒體運營賣的不是產品是概念,也可以直接賣產品,突出參與感,例如當下比較流行的直播賣貨,用戶可以刷彈幕,其實就是在增加參與感。


三、新媒體運營常見術語

1、三端

A端:開發界面

B端:商家界面

C端:用戶界面

2、流量指標

PV:訪問量, 即頁面瀏覽量或點擊量,衡量網站用戶訪問的網頁數量;在一定統計週期內用戶每打開或刷新一個頁面就記錄1次,多次打開或刷新同一頁面則瀏覽量累計。


UV: 一天之內您網站的獨立訪客數(以Cookie為依據),一天內同一訪客多次訪問您網站只計算1個訪客。

IP: 獨立IP數,是指1天內多少個獨立的IP瀏覽了頁面,即統計不同的IP瀏覽用戶數量。


dau:日活,獨立用戶拿設備來算

小流量實驗:單點問題

停留時長:體現粘性(視頻、遊戲)

3、用戶術語

種子用戶:新產品的第一波用戶。

重度用戶:經常下單,產生價值

沉睡用戶:殭屍粉,做推送點醒

4、其他拓展概念

樣本用戶、用戶路徑、簽到機制、互粉關係、扁平化(產品層級不多,就3層)

導流、減法、迭代需、求變更、需求邊界、需求定義、關係鏈、顆粒度(粗細情況)、評審、封版、生命週期、效果迴歸(覆盤)、里程碑(排期)、重構、權重、加權、降權。

更多新媒體運營知識,可以參考我的主頁圖文(周更),也可以給我留言。


運營小社畜


新媒體的運營一天,外行人一定會覺得輕輕鬆鬆坐在電腦前,看看新聞,看看數據,追追熱點,然後隨便發佈點內容,就坐等收錢了,剛入行的時候我也是這麼想的,可真正運營起來的,才發現自媒體行業,是如此的枯燥且無奈!!


視頻展示全職自媒體人的一天,天賦,耐心,堅持,真實,缺一不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0775e0828854802bf57318bf21a4b81

雙木老師


如果你是準備轉行或者是剛轉行的小夥伴,先說一個現實中的同事或者老闆眼中的新媒體運營:上下班低頭看文章(也不知道看些什麼)瀏覽網頁,看新聞,登錄qq,登錄微信,熟練的ctrl+c和ctrl+v給好友回覆著信息,頻繁的打開公眾號,和各個自媒體平臺,偶爾打開ps做圖,不管哪個運營部門開會們都會有新媒體運營人員參加,工作性質好像是(客服,文案,編輯,視頻,銷售)等等,而新媒體運營人眼中的新媒體工作是幹什麼的:數據分析,統計前一天的全部數據(文章閱讀量,轉發量,評論量,漲粉量,標題風格,引流情況,內容風格,競品分析)趁熱點:每天都會有新鮮事發生,新媒體運營人要在第一時間發覺,然後更好的趁上相應的熱點,這裡強調一下,有些人感覺趁熱點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去各個網站,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查看全天熱榜都行了)但是事實中的新媒體運營要結合產品去找相應的熱點,如果任何熱點都能趁,那這項工作就是沒意義的,這就是常說的,禁止盲目的趁熱點,寫文章,寫文案,這個不用說,這是新媒體運營的基本功,每一個新媒體運營人都必須要會的技能。

新媒體矩陣搭建:這是我們在給公司做新媒體矩陣時候必要做的事情,原因是,一個賬號火了,要帶一堆賬號火,舉例:比如你們做了一個抖音號,每天大約引流大約5000人,如果你們同時開10個賬號呢,那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引流後的工作:這個就看公司要求了,一般都是對接給用戶運營或者銷售,如果新媒體運營接管的話,就要維護好用戶的關係,輔助技能:ps(做圖工具,新媒體運營寫文章需要大量配圖,簡單的修圖技能要會)pr,ae(做視頻工具,因為現在短視頻的需求越來越大,剪輯視頻也成了新媒體運營的一種剛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