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上,是盲從更有利於學習,還是批判性思維更有利於學習?

善良的傻子


在學習階段,盲從比批判性思維更有意義,原因有一下幾個:

1、學會清零,放棄批判。

如果在學習階段,或者還未學習,你就擁有批判性思維,認為老師說的不一定對,或者書裡談的不一定對。你以這種心態看你面對的學習對象,你就不可能改變你的認知,因為你本身依然在你現有的認知中,在你既有的思維框架下,思想被桎梏。就會覺得人家講的不過如此,甚至有時覺得他那麼難看,自己會有優越感,最終耽誤學習。你原有的思維框架束縛了你的學習,你又善於批判,讓學習變得異常困難,甚至一無所獲。

2、學會盲從,是學習的真諦

打破現有的框架,把原有的思想清零,以積極的心態盲從“高人”。盲從會讓你接受全新的思想、方法,構建新的思維框架,甚至接受偏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偏見反倒有可能不是偏見了,因為你拷貝新的思維框架已經迭代了你原來的思維框架,你就獲得了進步。在目前所有的學習方法中,跟比自己厲害的“高人”、師傅學習,依然是進步最快、最好的途徑。為什麼要盲從,就是因為他比你厲害,比你牛。你靠什麼批判?要批判,也要等你在這個學域比他更牛的時候,你才可以有能力批判。

為什麼給馬雲寫數萬字建議的年輕人被馬雲不屑?就是這個原因,你憑什麼批判現有成就,因為你連這些成就都創造不了,沒有經歷過,你靠什麼建議?靠聰明才智嗎?

3、接受信息、學習知識就是高度的認可。如果學習之初,以批判思維思考問題,就會覺得所學的不過如此,心理消極不利學習。反之,你就會覺得師傅、老師所講的很有價值,你就會如飢似渴,不斷學習,而且覺得特別有意義。批判性是一個假象,讓你看起來很會思考,實際就如去欣賞美麗的風景,你看不到它的,或者說你看到美的同時更多地看到垃圾。如果換一個思路,我們積極地欣賞美,甚至接受垃圾。離開的時候,我們撿起垃圾帶走,是不是更美好。

所以,在學習上,盲從要比批判性思維更重要,盲從會迅速地改變你的認知,打破現有的思維框架,讓你變得更優秀。當學習完成一個階段後遇到瓶頸,你再批判,批判你自己,再一次讓自己進步!

盲從學習高人,批判打破自己!


善良的傻子


從知識的掌握、學習的效果來講,盲從只能原地踏步,批判性思維更有利於學習,不盲從,不崇拜權威,敢於提出質疑和挑戰,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有自己的創新。從人類歷史發展看,正是不斷有後人對前人的認識、成果提出挑戰,勇於突破,才推動認識不斷深入,社會不斷髮展進步。


星雲教育


我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擺脫這些桎梏。在尋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不能盲從,我們要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並且教會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方法。這是我們能留給孩子的一筆寶貴財富。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到處都是信息,但真假難辨。今天看篇微信文章,覺得有道理;明天看到個網站新聞,觀點不一樣,但好像也有道理。學會理性懷疑,避免盲從。許多人不會思考,只是因為書上有某種觀點,或者是受到了別人觀點的影響,就認為某個觀點正確。今天聽這個覺得有道理,明天聽另一個又覺得不錯,一直處於搖擺中。批判性思維讓人不再盲從,通過懷疑提出問題來引發思考,比如,他的觀點是什麼?他的觀點正確嗎?他的觀點有理由嗎?理由合理充分嗎?有事實依據、邏輯依據嗎?還有別的事實或證據嗎?事實是否為真,邏輯是否恰當?還有別的理由嗎? 還有別的解釋、原因嗎?還可以從別的角度看問題嗎?還有別的論證嗎?還有反例嗎?可以找到別的證據、說明、原因和論證嗎?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會有什麼結果?

理性懷疑不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懷疑不是為了挑刺,故意尋找他人的錯誤和弱點。懷疑是為了尋找到更為合理的、更能讓人信服的觀點,破除已有觀點,找到不同,打破自己的狹隘。當懷疑結束,也可能完全認同原來所懷疑的觀點。理性懷疑,不只是對別人的觀點懷疑,也對自己的觀點懷疑。要認識和承認自己的侷限性,對複雜的問題有好奇心和耐心。它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也不是陷入懷疑主義,對什麼都不相信了;懷疑是為了更好地相信。

所以,我們要形成理性質疑的意識,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真正的獨立思考不是自我封閉,而是先突破自我,然後超越自我和他人。只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認為別人的觀點有充足的理由,認可他人的觀點也是獨立思考。獨立思考的本質,不在於結論,而在於論證過程;不在於觀點對錯,而在於努力形式;不在於是否受他人影響,而在於怎樣受他人影響。批判性思維要求對任何信念和觀點都提供具體和充足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