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近期,因胡歌粉絲反對粉絲集資應援,“粉絲應援”再次被大眾熱議。

對於“粉絲集資應援”,我是完全有想法來和大家探討的,因為作為一個追星族,我也參與過集資應援。

集資是人氣的代表

一、集資少,在粉絲罵架時,被罵的就多。

飯圈文化中的“集資應援”一直都是粉絲特別看重的,在粉絲眼裡,偶像集資越多就越說明人氣,集資多了和對家撕逼都能挺直腰板,若是對頭明星集資少,那就證明對方是糊咖,粉絲罵架的時候,光集資不行這一點就能被“釘在恥辱柱”上。

因為像“XX明星好醜,XX明星聲音難聽”,這都是各花入各眼,非常主觀的事情,而集資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數據誰多誰少一目瞭然,粉絲罵架時比較容易有理有據,因此,大家更愛拿“集資”說事,集資少,明星就被罵的多。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集資不行,就是廢物

二、團體活動時,集資更重要。

集資也是有“生物鏈”的。

集資需要上:團體成員>個人活動的偶像>演員。

因為,演員需要集資的地方並不多,也就在生日上和電影作品上映時體現的具體一些,而偶像不僅在生日、作品時需要集資支持,平時各種各樣的榜單,偶像也比演員更需要打榜。

而在團體活動的偶像則比肚子出道的偶像“更需要”集資,這關乎隊內人氣。就像《創造101》出道時的投票,粉絲為了讓自己喜歡的人成功出道並有個好名次,不惜創造一個又一個“百萬集資”。

原因很簡單,拿“火箭少女”舉例:成員有11個,一首歌才三分多鐘,平均下來一個人唱不到幾句,而一首歌的分配是絕對無法做到“平均分配”的,在舞臺上的“C位”以及MV鏡頭也是無法平均分配的,那麼在這11名成員中,肯定誰的人氣高,誰就相對“受捧”一些,多唱幾句詞,多一些鏡頭。

而人氣拔尖的成員,離開組合的外部資源肯定也會更多,比如楊超越孟美岐,接戲了也有優渥的時尚資源和綜藝。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火箭少女人氣成員楊超越

那怎麼證明人氣呢?怎麼用“人氣”給自家偶像撐腰呢?“集資”是最好判斷人氣的辦法,因為你愛一個人肯定願意為她花錢,而既然都願意花錢了,這個粉絲肯定也比較“忠誠”了。不願意花錢的,在飯圈俗稱“用愛發電”,是“白嫖”。(注:白嫖:就是不花一分錢追星的人)

有時,候粉絲群還會定期清理不打錢的粉絲。原因有很多,一是為了避免對家冒充粉絲潛伏在群,二就是拒絕白嫖。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飯圈最討厭的三類:毒唯,私生,白嫖

三、不僅要集資多,還要破紀錄。

對於組合內高人氣成員,集資多少和隊內相比已經滿足不了粉絲驕傲的心了,還要和隊外比,要證明“我家哥哥就是比你們哥哥都強”。

因此,集資幾百萬,是一個門檻,而用時多久集資多少,又是一個門檻。

不僅要錢數,還要用時最短,不僅要用時最短,還要“連續幾年破X萬”,還要有“X個百萬集資”,在同一輩偶像裡“排第X”。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不僅要集資,還要破紀錄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要在同一輩明星裡是第一

集資的類別

集資也分好多種,比如:生日應援;出道應援;迴歸應援;作品應援(比如出SOLO了,電影上映啦);專輯不運回集資等。

生日應援是比較常見的,比較火的明星,應援是真的很厲害,承包地鐵站,大樓應援,EXO成員吳世勳粉絲曾經還為吳世勳在蘇格拉買了塊地,並附贈一個政府承認的貴族勳爵稱號,周杰倫粉絲就為周杰倫應援過“星星”,用周杰倫的名字給天空上的一顆星命名。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生日應援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生日應援

作品應援多出現於演員的電影上,比如這次胡歌拒絕的電影應援: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這些應援裡大家比較陌生的應該是“專輯不運回”

不運回通常是在追韓國明星才會出現的,它是一種沒有金額限制的集資方式,集資購得的專輯將進行拆專,並將小卡運回國內,以此佐證集資資金的合理利用。不運回投入金額達到專輯單價即可獲得專輯小卡搶卡名額,裸專將在韓國本土進行捐贈或發放宣傳。

說白了,就是粉絲隨便打錢,買的專輯既可以作為偶像的“銷量成績”,還不用多花郵費錢運回國。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韓國團隊的不運回行為

如何吸引集資

追星族也是正常人,正常人都愛錢,更何況大部分追星族都是學生,那麼怎麼能刺激他們,讓他們更多的應援呢?

作為為偶像應援過的人,想說這裡面門道是真多啊。

一、虐粉。

這種方法絕對是最容易的,一般由大粉發“小作文”,(注:小作文就是長篇,比較能帶動感情的文字),“小作文”的內容大多數是細數自己偶像“慘”的地方,比如:被“造謠”,“網暴”,團隊成員,一般是被“不公平對待”等。

小作文的最後加上一句“XX只有我們了,除了我們沒人關心TA了”,“哥哥/姐姐那麼努力,身為粉絲怎麼可以不努力”,妥妥一虐一個準。

PS:越是被黑的厲害的,粉絲就越容易被虐,忠誠度就越高。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小作文虐粉

二、不同節日時,策劃不同活動集資。

像七夕節,情人節,還有萬聖節,聖誕節,都是粉絲應援站喜歡集資的時候,這時候活動比較好做,如果活動策劃的好,那麼集資通常會達到很可觀的效果。

當然,這些活動不是白投錢,集資達到一定數目會有不同的福利發給粉絲,相當於花略貴的錢,買了明星周邊了。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七夕特別策劃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中秋節

三、利用禮物吸引粉絲集資。

應援手幅、小卡片,精美禮品……都是應援站們為了刺激粉絲打錢的手段,如果應援站把禮品做的好,很多人為了得到專屬禮品就會打錢。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手幅刺激打錢

四、打卡接力。

那麼對於真的真的很窮的學生黨,可能沒辦法打很多錢該怎麼辦呢?

打卡接力就成了針對這部分人的有效手段。

打卡接力,一次不會超過十元,數目少,既可以幫偶像應援,還有機會得到禮物,大家都很願意參與。

這種應援集資,通常需要幾個大粉先帶頭打錢,後面有人接力,願意打錢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是典型的“用打錢釣小錢”。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集資之於粉絲

集資多,對於粉絲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意義,畢竟花錢辦事,花出去的錢不僅要為自己的偶像撐場面,更要真實幫助到他們。

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

1.是和公司談判的理由

團體活動的偶像,資源往往比個人活動更不容易獲取,因為一個資源砸下來輪到自己的將會是四分之一或十幾分之一。

如果自己偶像明明人氣不低,而集資也很多,還是沒有得到該有的資源,粉絲就可以把“粉絲購買力”和“集資力”作為和公司談判的一個關鍵點。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金智秀是真慘啊(非貶義)

2.誰集資多,誰能當大粉

一個明星的粉絲百萬千萬,那麼總要有意見領袖吧。

意見領袖在粉絲群裡,除了為偶像應援的應援站和後援會外,大粉就很重要了,一個幾十萬粉絲的大粉,話語權有時候比明星的團隊還重要,他們甚至就有自己的粉絲,大家通常更願意相信他們說的話。大粉通常就包括話語權大,集資多等特點。

就像楊冪粉絲前段時間開撕工作室,也是由大粉發起的。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楊冪粉絲撕嘉行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一個大粉集資能達到十幾萬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一、集資,演變為金融問題。

最近兩年,隨著流量偶像、流量演員的全面崛起,集資更是迅速普及、涉及金額也越來越高,應援方式層出不窮,所需要花費的地方自然也越來越多。

那麼百萬集資,怎麼能做到相對的安全?事實上,飯圈出現過很多次“詐騙集資”,而“飯圈集資”也因為愈演愈烈而“引起有關部門注意”。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孟美岐集資事件

“集資應援”因為涉及金錢,已經不僅僅是娛樂問題了,更是一種金融問題。

前段時間,飯圈兩大集資平臺摩點和O!what相繼被有關部門約談

,隨即做出相應整改。飯圈集資,越來越像一個金融監管問題。

當然了,對於這種集資平臺,是沒辦法取締或者關停的,粉絲想為偶像花錢總會有辦法,沒了集資平臺還有微信和支付寶,再不濟還可以銀行卡轉,而後者無疑更難監管,更容易造成“金融詐騙”。

而因為粉絲集資背後觸及的法律問題,owhat也在尋求轉型,比如自制明星訪談。但是儘管有轉型的心,還是擋不住“集資熱潮”的猛烈,owhat目前仍然主要是集資平臺。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二、病態比較,戾氣深重。

上文我也提到過,粉絲集資更是人氣的證明,粉絲為了給自己偶像撐腰不惜一切,而“輸了”的一方無疑要接受很多的“嘲笑”和“網絡暴力”。

事實上除了集資之外,還有打榜,輪博,淨化,反黑等等為偶像應援的方式,這所有的應援都有“競爭”存在,“輸”了的一方仍舊要接受對方粉絲的“嘲笑”甚至“謾罵”。

但其實,跳出飯圈之後,再看這種比較,就會覺得比較“蠢”,因為無休止的競爭不會給明星帶來真正的幫助,唯有明星自己的實力才能幫助他們走下去,反而會滋生網絡暴力。

比較一旦產生就不會停止,沒有人可以一直站在第一名的位置上,那就意味著今天你去嘲笑別人,總有一天也會被別人嘲笑,而這份嘲笑所帶來的傷害不是給任何粉絲,而是給站在粉絲前面的明星。很可能,你愛的人,正被你用“借力打力”的傷害著。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最後,對於集資行為,我還是相勸大家慎重。

拋開“孟美岐粉絲站違法集資”這種近在眼前的事情不看,別忘記,每一分錢都代表了不可複製的勞動力和心血。

飯圈普遍呈現出低齡化、情緒化、敏感化的特徵,用父母的心血或者自己的辛勞去換取偶像的成長究竟是否划算,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無論你是否符合以上三點特徵,“過度集資”總歸是不理智的。

從粉絲集資,看飯圈文化

“集資”背後凸顯的“金錢規則”,令原先相對單純的“粉絲投票”,“支持作品”, 逐漸升級演變為赤裸裸的“粉絲付費”模式,這種情況,本身就已經偏離理智的軌道了。

就像網友所言:“唯有加強監管,更加規範化,理性化,合法化,以使更多人對飯圈文化的理解和接納,也讓飯圈能夠去汙名化,讓更多人消除偏見,才能讓飯圈文化能夠獲得更好更長遠的發展。

但我想說,除了有關部門的努力外,粉絲自身的理智才是最重要的。

凡事過猶不及,大概是每個追星族都應該牢記的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