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民間有許多關於遺傳的俗語,如“虎父無犬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桂實生桂,桐實生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等,親戚朋友來探望新生兒,第一句話總說“和爸爸媽媽好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遺傳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那麼,從遺傳學上來講,父母的哪些特徵會100%傳給孩子呢?

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1、膚色


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膚色可以說是人類的外觀中最顯眼的,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膚白貌美”,民間也有“一白遮百醜”之說,那麼,膚色會遺傳嗎?是的,百分百會遺傳。

膚色的遺傳大部分遵循“中和”原則,如果父母皮膚比較黑,孩子的皮膚一定不會很白;如果父母一方皮膚白,一方皮膚比較黑,在胚胎時會進行中和,給孩子一個不黑也不白的膚色;還有部分情況,膚色的遺傳會偏向其中一方。當然,也會有基因變異的情況出現,但是是極少的。

2、下顎

下顎是絕對的顯性遺傳;也就是如果父母中任何一方的下巴長得比較“個性”突出,那麼,子女毫無疑問會遺傳到一模一樣的下巴。

3、雙眼皮


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單眼皮還是雙眼皮,是有遺傳性的,決定基因在在常染色體上。在決定單眼皮或雙眼皮的基因中,雙眼皮是顯性基因,單眼皮是隱性基因。所以,雙眼皮有有純合子與雜合子之分;如果父母都是純合子雙眼皮,他(她)們的雙眼皮也會100%遺傳給子女。如果父母的雙眼基因都是雜合子,孩子當中會有1/4的是單眼皮(隱性純合子)。如果父母都是單眼皮,孩子肯定都是單眼皮。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父親的雙眼皮大多數會留給子女們,哪怕有些孩子出生時是單眼皮,長大後也會變成雙眼皮。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樑、長睫毛,都是五官遺傳時從父母那裡最能得到的特徵性遺傳。比如以模特出道的木村光希,看到她的臉蛋,是不是會讓大家驚呼,和木村拓哉“簡直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呢?

4、鼻子


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鼻子的性狀是有一組連鎖遺傳的基因決定的,在遺傳給後代時,這組連鎖基因不會發生基因交換。所以,孩子幾乎完全遺傳來自父母其中一方的鼻型,不信你可以回去驗證一下,看你的鼻子是像爸爸還是媽媽。俗語說,一個家庭內只有兩個一樣的鼻子,即孩子的鼻子要麼像爸爸,要麼像媽媽!

除了100%遺傳給孩子的特徵之外,還有一些特徵有半數以上的遺傳概率。

1、身高

身高是多基因遺傳,除了遺傳因素外,後天營養及生活環境也很重要。父母的身高基因在孩子身上重新組合,所以,孩子遺傳父母身高的概率只有30%。研究顯示,決定孩子身高的基因,父母雙方各提供35%。如果父母雙方個頭都不高,孩子的身高一般來說與父母差不多,但也有例外,孩子可以是個大個子。同樣道理,父母都是大個子,大部分的孩子也是大個子,也可以有小個子。孩子的身高也受後天環境因素(營養、氣候及環境)的影響。後天的環境因素對身高的影響約佔30%左右。

2、體重

父母雙體重過度超重,子女可能有53%的概率發胖;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便下降到40%。這說明,胖與不胖,大約有一半可以由人為因素決定,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充分運動使子女體態勻稱。

3、禿頭


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年輕人脫髮嚴重已經變成一種“現代病”,雖然女孩子們口口聲聲說要變成“禿子”了,但是如果家族裡真的有“禿頭基因”,這個基因只會讓男孩禿頭,女孩一般不會。這絕對不是傳男不傳女。“禿頭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是顯性遺傳,而且是限性遺傳。“禿頭基因”表達後,使頭髮的毛囊萎縮,頭髮脫落。“禿頭基因”的表達是有條件的,只有在長時期、高水平雄激素的刺激下,該基因才表達。男孩、女孩都有相同的概率得到這個“禿頭基因”,但該基因的表達,只有30歲左右以後的男孩子才能滿足這個條件,所以,只有男性脫髮。如果女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兩個“禿頭基因”,即純合子,30-40歲後,頭髮也可以變得稀少。父親是禿頭,遺傳給每個後代子的概率是50%,但只有男孩將來脫髮;父親無脫髮,兒子脫髮,大概率是母親為脫髮基因的雜合子(外祖父遺傳給她的);如果母親是個“禿頭基因”的純合子,其兒子將來100%的脫髮,女孩100%的是“禿頭基因”的攜帶者。

5、青春痘


父母的哪些基因會100%遺傳給孩子,看完就全明白了

青春痘,可以說是少男少女們甩不掉的“噩夢”。一直以來,關於青春痘的形成原因,我們熟知的說法都是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殊不知,青春痘居然也可能是“祖傳”的!一項數據顯示,如果父母雙方患過青春痘,子女們的患病率將比無家庭史者高出20倍。

6、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於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而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又稱乳糖酶缺乏症。乳糖酶缺乏是廣泛存在的世界性問題,遠東人群發生率高,與種族、地域有關。發病年齡和發病率存在種族與地區差異,亞洲人發病年齡為7~8歲,歐美部分民族約20歲,黃種人和黑種人發病率均高於白種人。大部分人群不出現症狀,但在以乳汁為主要飲食的新生兒及嬰幼兒中常發生腹瀉等症狀。乳糖不耐受遺傳概率很高,也就是說,如果你家有親戚患有這種疾病,你自己最好也不要去碰含有乳糖的東西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