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李立三故居“憂國子”從這裡出發,成長為工人領袖

株洲:李立三故居“憂國子”從這裡出發,成長為工人領袖

李立三同志故居成為紅色旅遊勝地 受訪單位供圖

林木蒼蒼,芳草鬱郁,藍天白雲映襯著簡雅的庭院,半畝方塘靜靜圍護著廣場。李立三同志(1899年-1967年)故居坐落在醴陵市陽三石街道立三村,佔地面積2355平方米,建築面積922平方米。

1891年,李立三祖父購置了這一處房宅,系土木結構民房,坐東朝西,黃色圍牆,八字柴門,門額題有“芋園”二字,門聯為“春華秋實,日升月恆”。

由故居前廳過天井為正堂,正面牆臺桌上,陳設李立三半身塑像。左橫屋兩側,分別為立三及其父母與弟妹臥室。右橫屋及住房,現為輔助陳列室,陳列230多件實物、照片、文字資料,介紹了李立三艱苦奮鬥一生的業績。

李立三誕生在這裡,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

李立三同志故居於1984年11月18日對外開放,目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迎接著數十萬各界人士的參觀。

紅色故事

領導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未傷一人,未敗一事”

在故居里的眾多展件中,有一封毛澤東於1929年致李立三的信件,見證著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兩人結下的深厚友誼。

初見毛澤東時,李立三剛剛16歲,就讀省城長郡中學。那是1915年中秋節前後,在湖南省第一師範求學的毛澤東署名“二十八畫生”,向長沙各校發出徵友啟事,尋求志同道合的愛國青年朋友。毛澤東曾說,啟事共招來了三個半人,其中的“半人”,就是李立三。因為李立三剛從小縣城來到長沙,年紀小、見識少,在交流中一下子答不上提問,毛澤東親切地稱他為“半個朋友”。

1921年,李立三從法國回來,經中央批准成為中共黨員。根據毛澤東和中共湘區委員會的指示,李立三和劉少奇一起發動和領導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領導一萬七千多工人英勇鬥爭,以“未傷一人,未敗一事”取得完全勝利,為中國工人運動史譜寫了重要篇章。

時光飛逝,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李立三已非當年的懵懂少年。在這次會議上,30歲的他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之後成為政治局委員、候補常委、正式常委,擔任中央農委書記。

1929年,當時的紅四軍內部出現分歧,毛澤東離開了前委主要領導崗位。李立三在中央得知這一情況後,安排陳毅同志執筆,起草了給紅四軍的指示信。這封信明確,由毛澤東繼續擔任紅四軍前委書記。

毛澤東得知後,寫了一封信給李立三。故居里展出了這封信的內容,信中毛澤東提到,因為好久沒有和李立三通信了,不知道李立三的通訊地址,還稱自己的知識饑荒到了十分,拜託李立三同志經常郵寄書籍。

精神傳承

造一個光明燦爛的新世界

李立三很小就立下救國救民之志,在中學求學時即用“憂國子”的筆名,寫文章發表救國主張。1919年10月赴法勤工儉學,李立三抵達法國後給父母親寫了一封家書,裡面有一首自由體新詩的詩句為:“造一個光明燦爛的新世界”。

瞻仰路線

株洲市區至李立三同志故居車程50分鐘左右。

路線:市區上滬昆高速——蓮易公路——淥江大道——醴陵市陽三石街道立三村

市區上蓮株高速——蓮易公路——淥江大道——醴陵市陽三石街道立三村

市區上南環路——機場大道——東城大道——瓷谷大道——蓮易公路——淥江大道——醴陵市陽三石街道立三村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上午8:30-12:00(11:50停止入館 週一上午故居閉館半日 陳列館正常開放)

下午13:30-17:00(16:50停止入館)

門票:憑有效證件登記領票,免費參觀。

【來源:株洲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