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億顆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人類起源外太空再添關鍵證據

100萬億顆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人類起源外太空再添關鍵證據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205期 第一個星際小行星Oumuamua在2017年10月穿越太陽系時被發現,通過射電觀測結果,Oumuamua小行星的形狀特點奇怪,長成一個長條形,外形與星際飛船極為相似,我們稱之為梭型、箭型。我們知道在宇宙中穿梭的航天器並沒有受到阻力的干擾,因此可以設計成各種模樣,不需要有著流線型的外觀。只有當飛船進入擁有大氣的行星表面時,才需要流線型的設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氣體阻力的影響。Oumuamua小行星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就有了梭型的外觀,頂著非太陽系天體的頭銜,這顆星際小行星自然就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100萬億顆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人類起源外太空再添關鍵證據


為什麼Oumuamua小行星有著梭型的外觀,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解釋:恆星的潮汐力將這些小行星拉長成了梭型。從這個角度看,Oumuamua小行星的起源將是一個非常悲催的故事,其長度為400多米,來自於一顆行星級天體。這顆行星在碰撞過程中分裂,形成了Oumuamua碎片。但是早期的Oumuamua碎片並不是梭型、水滴型,而是橢圓形或者雙葉型,在長達數千萬至數億年以上的時間內,被恆星的潮汐力重新塑造,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在很長時間內,科學家從沒有見過水滴形的小行星,至少太陽系內也很少見,我們見到的小行星以準圓形或者橢圓形為主。還有一些小行星以雙葉型為主,這種結構我們已經查明,是兩顆小行星合併的過程。Oumuamua小行星在接近太陽時出現了非重力加速度,科學家解讀認為其加速問題無法用木星等天體引力來解釋,這可能是彗星上氣體排出造成的,彗星上的氣體釋放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彗星前進,導致其速度增加。這種模式也非常像離子推進器,難怪Oumuamua小行星被嚴重懷疑是外星人的飛船。


100萬億顆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人類起源外太空再添關鍵證據


目前關於Oumuamua小行星是人造的特徵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個是非重力加速問題,第二個是水滴形問題。這兩個問題都已經得到了解釋,破除了Oumuamua小行星是人造物體的嫌疑。關於潮汐力作用的過程,這個機制可以作為解釋該小行星水滴的外形成因,也說明Oumuamua小行星的形成過程非常漫長,加上其在宇宙空間中飛行的時間,我們甚至可以認為Oumuamua小行星的誕生時間比地球更長。

科學家曾經認為Oumuamua小行星是一顆彗星,因為彗星的軌道普遍有長週期特點,繞恆星一圈可長達數萬年之久。但是觀測中沒有發現該小行星有彗尾的特徵,因此我們判定Oumuamua小行星是一顆星際小行星,來自一顆巖質天體,這個天體已經分裂,形成時間有可能比地球還早。最新的調查認為,像太陽系這樣的天體系統,在過去數十億年已經向周圍宇宙空間拋出了約100萬億顆小行星,這些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的恆星系統。


100萬億顆小行星浪跡於太陽系周圍,人類起源外太空再添關鍵證據


如果某顆小行星上有地球生命的種子,那麼就有可能在其他行星上繁衍。換個角度看,我們根據Oumuamua小行星闖入太陽系的案例,也可以反推出人類起源於外太空,正是帶有生命種子的小行星墜落在地球上,為地球帶來了生命,這也是人類起源外太空的一個關鍵證據。Oumuamua小行星在抵達太陽系之前,已經在宇宙中遨遊了千萬年之久,當然我們是不可能前往它們的起源地。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