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清王朝時期,安徽桐城出現一大批歷史上留下聲名的漢人官員,最受寵信的莫過於張廷玉了,三朝元老、位極人臣五十年而不倒。

知名的“六尺巷”典故就來自他的父親張英,在安徽安慶,流傳著這樣說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指的是他們父子。

從康熙39年(1700年)中進士後在康熙朝歷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雍正皇帝上位後擔任軍機大臣後,歷經雍正朝13年。

乾隆朝時期,以兩朝元老為朝廷所重,死後配享太廟。終清一代,漢人官員再莫有如此尊榮。

可以說,張廷玉見證了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所經歷重要歷史事件更無法一一枚舉,但是他一生沒有波折,甚至得到三朝君王寵信。

就在他致仕之後卻做了一件糊塗事情,以至於遭到乾隆皇帝記恨而被抄家,晚年鬱鬱寡歡,死後才得到乾隆皇帝的赦免。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從康熙晚年入南書房到成為雍正的軍機大臣,清史裡記載的張廷玉文史方面來說成就顯著,更是朝廷的得力助手。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為什麼張廷玉一生仕途平順呢?

首先張廷玉頗有文才。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數次。”

皇上口述一番就能揮筆而就,這番才能實在不是誰能比得上的。

清代皇權集中在皇帝手中,有能力做皇上的秘書,必然可以一人一下,萬人之上。

其次是張廷玉的為官之道。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清代黃山谷說他謹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所以雍正皇帝會說他“器量純正,抒誠供職”稱他是“大臣第一宣力者”。

他不參與黨爭、一生清廉,忠誠皇權。

這樣的臣子,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喜歡。

最後是張廷玉的勤勉。張廷玉職務繁多,工作忙碌。他自己在自訂年譜中說,雍正經常召見他,一天兩三次。

他經常坐在轎中批覽文書。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於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

因為這些原因,張廷玉被雍正稱為臂膀。

被雍正稱為臂膀,當然是張廷玉的“擁立”功勞。但回頭想:如果康熙不重視他,怎麼會將國家儲君的事情,交給他呢。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不能否認,張廷玉得以雍正如此優待,有些裙帶關係。

康熙二十二年,胤禛六歲進南書房,跟從張英學習四書五經,向徐元夢學習滿文。

張英就是張廷玉的父親,也就是說雍正和張廷玉是師兄弟關係。

也正是有著這層關係,雍正打擊政敵兄弟,師兄張廷玉始終不說不,而且堅定不移地出謀劃策。

而康熙,更是因為張廷玉的父親張英的品質,對張廷玉信任有加,這個王朝重臣,其實就默默地站在雍正身後。

故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彌留時為防止新君即位遭兵變,和張廷玉對隆科多演了一出請君入甕的厚黑戲。

張廷玉藉助康熙去世,王子見面的時間,將事情透露給雍正,給了雍正派兵重重圍困和春園,並將豐臺大營的兵權掌握在手上。

在當時,手握重兵,雍正順利登基。

雍正思念的時候,八王爺搞所謂八王議政向雍正逼宮,張廷玉臨危救駕,一番翔實的史料分析,大氣凜然地擊潰了八王議政的假把戲。

就是其弟張廷璐被設計為科場舞弊案的主犯,也是張廷玉大義滅親、臨場觀刑,大大地支持了雍正!

雍正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張廷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從不說不。

最終,雍正病故時,又將輔政重任交給了張廷玉。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這樣一個謹慎小心的宿臣卻在乾隆面前辦了件糊塗事,那就是要乾隆皇帝寫保證書,這件事情以質疑的方式處理也導致後來被抄家的悲慘,晚年鬱鬱寡歡。

乾隆是康熙最愛的孫子,自命文治武功。即皇帝位後便要施展抱負,對元勳老臣自然頗多顧忌。為官幾十年的張廷玉自然能感受到這種威脅。

因此,在乾隆繼位之後,聰明的張廷玉已不斷地示意家人親屬,各以事由等等先後辭官回家。他自己也屢次上奏,要求退休回家。

聰明反被聰明誤,乾隆剛剛上位,三朝老臣就要退休,這就有了故意撂挑子的嫌疑了。此時已經讓乾隆頗為不喜。

之後的十年裡,張廷玉不斷提出要求致仕。終於在乾隆十年的時候同意了。萬萬不該的是,張廷玉竟然提出要求,他在感謝皇上恩典之時,重提了先帝雍正之遺命。

他說:“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後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

這不就是讓皇帝寫保證書麼?雖說委婉提出,但在封建王朝來看,這也算是大逆不道,何況十年來,乾隆對他早就心懷不滿。

六尺巷因他父子得名,雍正因他做了皇帝,逼乾隆寫保證書,結局-


(張廷玉墓園)

乾隆皇帝借題發揮,先是責汪由敦漏言 之罪,下旨削去張廷玉伯爵,一年之後,張廷玉再次提出南還之意,並以請罷配享治罪,乾隆因此大怒。

在乾隆看來,你分明就是賭氣。

因此,他借其親家四川學政朱荃(張若澄續妻之父)之罪,株連了張廷玉,下令盡繳張廷玉曆年皇帝所賜之物。

一輩子的平順,最終的結果卻是抄家,這對於張廷玉而言不能不說是個諷刺。

一直到張廷玉死後,乾隆才赦免他的罪,最終仍然按著雍正許諾的對待張廷玉,“命仍遵世宗遺詔,配享太廟,賜祭葬,諡文和”。

三十年過去後,乾隆對張廷玉之事仍然耿耿於懷。

他說:古所謂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為戒,且為廷玉惜之。

對張廷玉的不滿可見一斑。

觀張廷玉一生,謹小慎微,不敢有錯,卻仍有錯之。概歸起來就是錯看乾隆了。這個當年學生、一個英明皇帝,不過如此矣。封建王朝,臣子混的再好,不過是仰帝王鼻息。

徽臉文化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