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讓無錫城市管理更高效

日前,高新區智慧城管系統——“視頻小能”智能分析系統平臺正式上線。人工智能與城市管理的結合將會催生什麼樣的效果,昨日記者在新吳區數字化城管指揮中心見到,以往視為痛點的管理難題在平臺上迎刃而解。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城市管理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可節約大量人力,使管理逐漸下沉,更加精細化。

新吳區數字化城管指揮中心上的大屏幕上顯示了幾個路口的實時情況。在旁的表單上,不停更新著信息,如某某路段出現違停,某某路段出現垃圾堆積等。工作人員點開幾個實況視頻窗口演示,記者看到,窗口中出現一條街的實時場景,一輛停放在道板上的汽車被自動圈起來,跳出一個提示框提示,有違停現象。而在另一個視頻窗口,地上一堆建築垃圾也被自動圈起來,提示為有垃圾堆積現象。

“以往遇到偷倒垃圾的現象,一般靠市民舉報,執法人員去現場排查。”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如今平臺一秒抓拍,自動提示並定位,後臺派單給管理員,省略了排查環節,直接即可處理。據瞭解,城市管理內部將“視頻小能”智能分析系統平臺視作為他們“第三隻眼”,不僅能抓拍,還能分析行為、記錄持續時間和行動軌跡。記者在屏幕上看到,比如違停行為,後面都有持續時間記錄,精確到秒。“行為什麼時候出現,持續多久,怎麼消失的,都清清楚楚有記錄,除了全自動監控外,還能在線回溯。”技術人員說。這功能則大大提高了管理員的執法效率。“比如遇到偷倒垃圾,以前發現了有時也沒發執法,到底誰倒的,扯皮都能扯半天。有了這系統,誰倒的垃圾,有圖有真相,想賴也賴不了。”中心相關負責人指著一個視頻窗口說,泰伯大道有個路段,以前出現過幾次偷倒垃圾的現象,自打平臺上線後,現在偷倒現象消失了。據悉,該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可自動識別視頻中的人、車、事和場景,實現垃圾偷倒、違法停車、店外設攤和佔道經營等違法行為的自動報警,準確率約為98%。

據瞭解,2017年,高新區(新吳區)工信部門會同區政法、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共享”的原則,在全市率先啟動建設了高新區“慧眼360”視頻監控平臺,通過“共建共享”方式,該平臺目前已匯聚了全區各部門、各街道及重點社會面視頻監控10000餘路,供全區各部門依照規定共享應用,成為全市各區首個真正實現共建、共管、共享的“雪亮工程”示範項目。

“在錫山區,一些無人值守市容熱點問題已經實現了智能抓拍和案件派發功能。對於店外經營、亂堆放、道板違停等8類顯見市容問題,可以通過系統識別後自動報警和案件派發。”錫山區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

濱湖區胡埭鎮則整合了鎮區城管公安和交警的攝像頭,實現資源共享,緊盯農貿市場、主要道路等重點區域,對店外經營和無證設攤進行重點監控,嚴查市容亂象和偷倒垃圾。目前已經通過電子眼監控查處垃圾偷倒十餘起,胡埭鎮無證設攤和佔道經營實現基本清零。 (晚報記者 巫曉凌 張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