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京”彩鄉村】04:懷柔九渡河鎮增收有了搖錢樹——引藥下山 開方治窮

【全面小康,“京”彩鄉村】04:懷柔九渡河鎮增收有了搖錢樹——引藥下山 開方治窮

藥材種植基地的工人們正在收穫丹參,預計需要十多天才能收完。丹參的貨款將是基地今年的第一筆收入。

挖掘機一鏟子下去,土層被挖開半米多深,黃褐色的新土翻了上來,裡面隱約露出胡蘿蔔色的根莖。

“嚯,這麼大個兒呢!得有兩三斤!真不賴。比山上挖的大不少,這一根值錢了!”工人王仕奎彎腰摟起一根掂了掂,扭頭高興地對旁邊的夥伴們說。

這兩天,懷柔區九渡河鎮九合川藥材種植基地正在收穫丹參。這茬丹參是兩年前種下的,一共100萬株,預計需要10多天才能收完。一棵曬乾的丹參市場價在1.5元到2元之間。這筆收入,將是藥材基地今年的第一筆收入。

九渡河鎮流轉村民土地1400畝,成立九合川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馴化種植山上的野生中草藥,帶動九渡河村30多戶低收入農戶脫低。隨著藥材基地的發展,合作社的收益將拿出一部分作為全鎮脫貧發展專項基金,為更多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和生活保障。

人多地少一窮幾十年

懷九河彎彎曲曲,穿九渡河鎮而過。路沿著河走,過一次河,差不多就有一個村,九渡河村是其中之一。

在當地人眼裡,懷柔淺山區有兩大著名溝域:渤海鎮所在的北溝和九渡河鎮所在的南溝。在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年代,南北溝的經濟發展水平差別不大。隨著以旅遊業為代表的三產逐漸發展起來,有慕田峪長城景區的北溝農村越來越富,把南溝甩在了身後。

地處南溝的九渡河村是懷柔全區人口第二大村,有1516戶、28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一畝。除了核桃、栗子,全村別無其他產業。人多、地少、沒產業,成了區級貧困村。

“我們一家三口,都是肢體殘疾人。我是1993年在糧庫上班時把腿碰傷了;兒子是交通事故受的傷,今年40多歲了還沒結婚;老伴兒護林防火時騎電動車摔了。現在,全家光藥錢,一個月就得2000多元。”王仕奎告訴記者。他今年67歲,全家的經濟來源就靠山場上的栗子樹。年頭好的時候,能收入1萬來塊錢。趕上栗子降價,一萬塊錢都掙不上。平常,他也打短工,誰家蓋房子當個小工。但這活兒不常有,年紀越來越大,人家也不愛用。2016年,他家被核定為低收入戶。

王仕奎家的情況在九渡河村並不少見。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六七百人,殘疾人有五六百人,低收入戶143戶。老齡、殘疾,脫貧脫低難度更大。

黨員帶頭引中草藥“下山”

山杏、蘋果、梨、連翹、碧桃,粉的、白的、黃的,這個季節開車沿山路走進九渡河鎮,就走進了花海。

看得見的灌木、喬木,看不見的,山上還有各種各樣的中草藥。“丹參、蒼朮、黃精、鬼箭羽、赤芍……好多。當地老百姓一直有上山挖藥材的傳統。”張慶彪告訴記者。

今年53歲的村民張慶彪曾當過12年村黨支部書記。村裡沒產業、收入低,讓他一直不甘心。

“栗子樹有的管著,有的荒了,光憑栗子樹不能富,得想別的辦法。”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張慶彪想放手一搏,為村裡找條致富路。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一位從事藥材產業的師父,併到安徽、遼寧等地考察藥材產業。回村後,在師父的指導下,張慶彪決定把山上的野生中草藥請下山,在栗子樹下種植。樹上有栗子,樹下有中草藥,增加土地產出。

“第一年試了10多種,在自己家院裡、地裡種,每一樣都種了一畝多,像養孩子一樣,颳風下雨都在觀察它。有的活了,有的不行。”張慶彪說。比如柴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山上挖了6000棵,下山種就爛根。還有遠志,在山上行,移到平地上就不長。

經過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多試種,丹參、蒼朮、黃精、赤芍等成功下山了。為此,張慶彪專門闢出40畝地,作為野生中草藥資源圃,用於出籽、育苗,供基地使用。

2015年,張慶彪帶領六七個村民一起,流轉村民土地,成立了九合川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張慶彪任社長。2017年,鎮裡注入市區兩級扶貧資金650萬元,土地流轉面積增加到1400多畝,惠及900來戶,藥材基地正式成為全鎮的精準扶貧基地。

【全面小康,“京”彩鄉村】04:懷柔九渡河鎮增收有了搖錢樹——引藥下山 開方治窮

基地的藥材已經盛開,既有藥用價值,又可以發展觀光采摘。

丹參收穫 基地效益初顯

九合川藥材種植基地就在路邊山前。遠看,一大片現代化鋼架大棚;走進去,挖掘機、切片機等現代化設備都在各自忙碌著,還有喜氣洋洋在收丹參的農戶。

如今,基地裡的1400畝地已經分出了區域。230畝桑樹,近400畝赤芍,200畝黃山黃菊,200畝黃精,120多畝丹參,剩下的還有鬼子姜等。

“桑樹種了3年了。今年有40畝掛果。桑葉能賣,1斤乾的11元左右;桑葚鮮的11元到12元一斤,乾的50元到60元;修剪下的桑枝切片,乾的一斤一元左右,扔了也是扔了,做切片大家就有活兒幹。”張慶彪介紹。

赤芍種到今年是第3年,5年才能挖。溼的十二三元一斤,乾的二十六七元一斤,僅此一項,就能帶來2000萬元收入。和桑樹套種,五年以後桑樹長大了,赤芍也挖了。

黃菊年年出,已經種了4年了,畝收入1.3萬元到1.5萬元之間。2017年已經見效益了。

黃精種到第3年了,5年出,一畝地正常情況收入在3.5萬元到4萬元,都種在栗子樹下的陰涼地裡。

丹參2年一出。一棵乾的售價在1.5元到2元之間。

到2024年,所有品種都能接續上了,藥材基地的產能將全部釋放,進入良性運轉階段。

眼下,九渡河鎮正在幫著合作社找閒置廠房,建設加工車間。“加工成半成品,再賣給藥廠。藥廠省了倉庫,人家更愛收。對我們來說,賣半成品價格也能提高不少。”張慶彪說。

扶貧發展基金輻射全鎮

“從2018年開始,我就在這藥材基地上班了。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幹,鋤鋤草、撿個石頭什麼的,也不讓累著,一個月固定給開1500塊錢。別小看這一年一萬八千塊錢,有了它心不慌。”王仕奎說。如今,在區勞動局的幫助下,兒子也在城裡找到了當門衛的工作。一家人再也不用借錢花了。

有了穩定的工作,王仕奎的心情也不一樣了:“過去有什麼愁事,在家悶著氣越生越大。現在天天出來幹活,心裡也舒坦多了。”

今年68歲的王成計也是在基地就業的本村低收入戶,他不但掙著1500元的月薪,家裡的5畝地也流轉給合作社了,一畝地一年還有1500元的流轉費。

現在,合作社解決了全村81口勞動力常年穩定就業,殘疾人和低收入戶佔了近一半。

2019年底,通過藥材基地的產業帶動,以及公益崗、救助、社會力量幫扶等多種途徑,九渡河全村141戶低收入戶全部脫低。

九渡河鎮副鎮長劉金海介紹:“合作社第一步是發展一產,種植藥材。接下來還會做二產,半成品加工,同時聘請專業人才,把生產、加工、銷售、衍生品開發全產業鏈都做起來。”他說,鎮裡還計劃把藥材基地建設為科普教育基地,包括做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和中醫藥大學合作做教學實踐基地等。九渡河村緊鄰懷柔水長城景區和昌平的十三陵、銀山塔林等景區,等桑樹全部掛果了,還可以發展觀光采摘。到時候,需要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多。

同時,作為九渡河鎮的精準扶貧基地,未來,藥材基地的收益將拿出一部分,作為全鎮的脫貧發展專項基金,用於支持各村的扶貧項目,為貧困戶提供更多保障。

全面小康,“京”彩鄉村

是我們最近推出的欄目

記得關注我們哦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於麗爽)

【全面小康,“京”彩鄉村】04:懷柔九渡河鎮增收有了搖錢樹——引藥下山 開方治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